杜娟
(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黑龍江 大慶 166200)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博物館增多,且很多博物館實行面向大眾免費開放政策,參觀者人數不斷隨之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博物館必須注重講解員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升,這對博物館最大化發揮教育功能具有重要影響。博物館講解員日常工作是了解館內展品、陳列后,站在參觀者角度上,編輯講解詞,結合適當語言技巧,將展品、陳列內容直觀地表述出來,向參觀者傳播歷史知識。站在特定角度上看,博物館講解員所處地位是教育活動中的主導者,好的講解能夠吸引參觀者注意力、激發其興趣,且引發參觀者深思,與其產生情感共鳴。博物館講解員工作專業性極強,講解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才能更好地宣傳,且完成教育目標,本文將分析博物館講解員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嘗試提出講解員專業素質提高策略。
講解是一種以展示為前提的社會活動,將展品信息以語言結合視頻或其他輔助表達方式傳達給參觀者,講解員是博物館和參觀者間聯系的紐帶,是博物館和社會間的橋梁。作為博物館的“名片”,講解員業務能力、專業素質影響著參觀者參觀和受教育質量,是博物館,甚至是一個時期、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形象的體現。因此,博物館如何選擇和培養優秀的講解員至關重要,講解員處于特殊崗位,在博物館中占據關鍵地位,他們面對的是不同文化程度、年齡階段的大眾群體[1]。博物館講解員除了肩負教育責任和職能外,還要細心引導參觀者,負責編寫講解內容,協調處理博物館內部其他事宜。
一般情況下,講解員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需要在很多人面前做講解工作,所以參觀者對講解員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一個講解員衣著打扮不得體,那么參觀者會產生抵觸心理,自然也沒在聽下去的想法。相反,若博物館講解員給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通過得體的衣著打扮、語言等增添魅力,則會吸引更多參觀者和游客。現代背景下,博物館要求講解員衣著整潔、打扮得體、面帶微笑、和善對人,給予參觀者美好的形象氣質。外表、外在氣質合格,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人們對其形象滿意,有更多參觀者認可講解員和博物館,并繼續深入了解其內在素質,有利于博物館的推廣[2]。作為講解員,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必需的,如在講解過程中,看到地上有廢紙、垃圾,則要立即撿起,以輕松的方式、語言做出提醒,這樣參觀者既不會感到不滿意,還能夠對講解員有更好的印象,同時文靜的舉止、莊重大方的穿著也很重要。
通過實踐調查發現,部分剛入職的講解員,由于缺乏講解經驗、講解之前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因為擔心講不好而緊張、焦慮。所以對于博物館講解員而言,穩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最基本的,也是至關重要的。工作過程中,講解員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調節心理素質:其一,講解中有紊不亂的調節呼吸,最開始可以不與參觀者對視,通過回避目光法降低壓力,用語言暗示自己、鼓勵自己,在講解之前,通過深呼吸調整面部肌肉,放松全身,默想心中想說的加深印象,平息緊張的情緒。講解員要學會鼓勵自己,如“這次講解我已經做好的準備,加油!”、“一步一步來,沒問題。”等,給予自己心理暗示,聯系自己以往成功的講解經驗,即便是剛入職的講解員,在應聘期間也是經過層層選拔的。尤其是面對領導和重要人物時,更容易引發緊張情緒,這個時候講解員可以避免與其眼神碰撞,保持良好心態。其二,講解員應有自信心,且不斷增強自信心,作為新時代的教育活動主導者,講解員處于低競爭工作狀態下,理應有更強的自信心[3]。且擁有自信心能夠提高講解工作效率,面對講解中的失誤,很多講解員垂頭喪氣,甚至失去了繼續工作的信心,但是要知道,成敗都是工作中國必須經歷的,只有失敗了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講解員應堅持“我能行、我很棒”的心理,遇到困難時更是如此,一鼓作氣、突破難關。其三,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不斷發現自己不足,掌握自己優勢,且工作中有明確的目標,不斷為之努力,最終取得成功。
語言表達能力是講解員最基本的業務能力,作為新時代講解員,不僅要熟練運用普通話,最好要掌握一門少數民族語言或外語,在具備良好語言表達能力前提下,構建自己的講解特色。如果系統的念博物館展品簡介,則參觀者只會感到枯燥,所以要深入研究博物館陳列展品的歷史和文化,促使講解內容呈現多元化發展,通過講解員表達能力,實現博物館宣傳的目標與預期效果;博物館講解員講解前,會預先根據參觀者性別、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等,具有針對性制定講解內容和解釋方法,要做到秉承著以人為本理念進行講解。實際講解中,要清楚了解自己所負責展區展品的歷史,對于參觀者的提問隨機應變。當然,一些問題回答不上來也是正常的,則要找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解答,不能對參觀者的提問置之不理。如果參觀者有特殊要求或對某一問題很感興趣,惡可以留下對方聯系方式,在有專門展覽講解活動的時候邀請其參加。講解員要注重自己溝通能力的提升,面對面為參觀者講解時,積極活躍氣氛,使參觀者樂于參與互動,同時實時觀察觀眾情緒和心理活動狀態,抓住參觀者感興趣的話題對他們提出問題,并且共同討論,拉近自己與參觀者間的距離[4]。
對于任何行業或職業而言,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質都十分重要。講解員帶領人們領略歷史文化、了解歷史文化,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所以對其思想品德有更高的要求。博物館講解員應具備愛國主義意識,必須有明確的政治方向,所講解內容與國家發展相統一,工作中維護國家與民族利益;講解員要有認真學習的精神,博物館中展覽歷史悠久,或具有重大意義的物品,極具紀念意義,且涉及內容較多,講解員只有認真學習,才能夠掌握這些內容,更好地為參觀者服務,工作中要做到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博物館相應規章制度,基于遵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還要有社會公德;講解員工作也具有服務性質,要積極維護參觀者合法權益,且有愛崗敬愛、無私奉獻的精神,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有高度責任感,樂于為參觀者講解服務,有熱情、耐心等優秀品質[5]。
對于博物館講解員來說,端正的工作態度極其重要。現在,很多講解員因為沒有競爭壓力,所以敷衍工作,照著展品簡介讀,敷衍了事,參觀者的許多疑問也無法做出解答,導致參觀者來了一次不想來第二次。因此,必須加強講解員專業素質培養,使其端正工作態度,有了端正的工作態度和充盈的知識奠定基礎,才能順利開展講解工作。現代博物院講解工作需結合歷史和當代政治意識、思想意識綜合講解,講解員要有責任心和事業心。博物館可以定期組織內部講解員開展座談會活動,讓講解員們互相交流工作體會和工作經驗,進而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制定解決對策,發現自身優勢,采取有效方式將優勢充分發揮。強調講解員道德情操的培養與提高,嚴格要求講解員,促使講解員按照相關要求完成工作,并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專業素質培養過程中,講解員自我提升是必要的。講解員日常工作中的知識積累,是其提高專業素質主要途徑。講解工作需通過語言完成,所以講解員自身素質的提升意味著講解效果的提升。語言表達是一門藝術,其綜合性極強,講解員具備高水準語言能力,才能夠達到博物館講解要求,一些知識難以學習和徹底掌握,只有不斷積累才能進步。講解時,講解員應運用專業的普通話,保證語言表達流利通暢,咬字清晰,語言組織簡練、易懂。除此之外,注重講解過程中的音律,盡量提高語調親和力,通過聲音吸引參觀者,如博物館基本技能培訓時,可以專門開設口齒、呼吸相關訓練課程,選擇有難度的語言要求講解員作為訓練題目,這樣在遇到繞口、較長講解內容時,講解員也可以輕松應對,體現自身扎實的知識功底[6]。
作為新時代教育活動場所,博物院肩負著重任,日常工作中,針對講解員進行專業培訓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應加強內部管理與高素質講解員隊伍建設,形成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對于日常培訓學習中認真、勤奮的講解員,可以給予鼓勵和獎勵。并且培訓中強調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是培訓的最終目的,培訓者可以采用獨特方式,構建網上溝通平臺,如qq、微信、微博等,設立群聊組,隨時隨地與講解員溝通,講解員有不會的知識能夠及時請教。這樣的培訓學習方式,可以讓講解員對博物館及自己的工作更具歸屬感、認同感,深入理解自己工作的作用與價值,對講解員工作前景充滿自信,工作中更加主動和熱情,做好文化交流工作。
綜上所述,博物館的講解員是直接面向觀眾的服務人員,其專業素質對博物館形象有很大的影響,也直接影響到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博物館講解員,要具備專業基礎知識、組織協調能力、文字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外表、較好的心理素質等,在日常講解工作中要注意形象氣質和個人修養,工作中充滿熱情和自信心,以完美的講解來打動每一位觀眾,永遠維護和保持博物館的良好形象。總而言之,博物館講解員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性質是教育工作者,其工作中應以專業態度面對參觀者,不斷學習,加強職業精神,實踐講解中,提高講解員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使其勇于創新,為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