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青銅峽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寧東鋁業分公司,寧夏 靈武 750411)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紀律和黨內規矩必須放在紀檢監督的工作前面,正確運用四種形態理念,這也是開展紀檢監察的基本規律。提高思想認知,增強主體責任意識,從方法上創新,從內容上革新,以此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基礎要求,維護黨章權威。也要聚焦問責機制,不斷調整工作重心,突出工作中的難點與重點,推動紀檢審查工作轉型,豐富我國黨的基礎理論。
發展新時期對黨政形勢產生的新判斷是四種形態理論形成的基礎,充分展現出紀檢監督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手段,體現出我國從嚴治黨的基本要求,是紀檢監督工作的全面升級。四種形態相關理論,不僅能解決職能定位不清晰的問題,更對紀檢工作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種形態基礎理念能全面分析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各項內容,在企業中樹立違紀必究的理念,從而摒棄傳統管理不良思想,使企業打破原本紀檢工作的方式,樹立更健全地發展思想。四種形態基礎理念能轉變傳統是非觀念,使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覆蓋的更全面,取得新的突破,讓“守紀律”成為企業基本常態,從小事抓起,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開辟紀檢監察工作的新方式。
四種形態理論能幫助紀檢監察工作從預防和懲罰兩方面開展有效的監察活動。首先,預防與監察需要同時進行,企業紀檢監察工作也要處理好員工與企業的基礎關系,關注企業運行的基本內容和重點事項,使基層監察工作能更全面細致,將點與面充分融合。其次,能從實際出發,使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效率更快,懲戒力度更大,發揮出應有的實際作用,喚醒紀檢監察工作人員的防腐、防范意識,使企業黨員干部能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彌補傳統紀檢監察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進入更好的發展狀態,使紀檢監察工作進入良性循環。
四種形態基本理論闡述了法律與紀檢工作紀律的關系和根本性要求,明確提出紀檢監察工作必須做到嚴格管理,嚴抓嚴防的要求,同時也樹立企業內部嚴加管理的基本思想,從而使紀檢監察工作能更準確、精細,使紀律與法律相分離,讓企業內部工作人員能了解紀律與法律的不同,成為紀檢監察工作的新標準。四種形態能使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從更深刻的角度思考問題,切實了解企業內部發展的基本性問題[1]。
在正確認識四種形態理念的基礎上,想要運用四種形態開展企業內部紀檢監察工作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加強思想性、針對性和指導性,不斷突破傳統紀檢監察內容、方法,以下是幾點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企業內部開展紀檢監察工作人員的數量較少,部分單位監察機關部門配備不足,紀檢監察工作人員所占崗位比例偏低,編制數量和能使用的人力、物力較少。其次,結構存在不足,導致工作人員能力水平偏低,存在缺陷,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對現行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制定的紀律以及所產生的財務運營狀況熟知較少,這也致使工作能力降低[2]。
首先,按照現行管理體制和領導紀委監督體系,紀檢監督工作領導和黨委領導處于同一階級,紀檢監察干部內部的人事關系和工資績效等都處于同一階級,以此為背景開展同級監督管理工作容易出現各類困難,更會使工作人員陷入窘境。其次,由于黨委之間處于相互信任的狀態,其他部門領導干部配備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減輕工作壓力,部分單位會分配紀委書記和紀檢工作人員開展相應業務管理工作,甚至涉及到財務部門,這導致紀檢監督工作的獨立性缺失。
首先,在職業分配過程中觀念陳舊,無法與新時期、新時代發展相吻合,表現在監督方式過于陳舊,思想觀念過于老舊,認為紀檢監督工作是保護干部和領導上,除此以外,查辦相關案件的能力和力度都不足,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工作方式、方法也過于老舊,無法創新辦案工作手段,也不能提供有效的辦案條件,不能滿足現階段紀檢監察工作的根本要求,無法全面實現反腐制度、科技、文化的統一。由于各類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員調配老化和非專業化等問題,導致工作人員無法認真分析各類申訴、投訴問題。其次,由于工作人員能力不足,視野不夠開闊,無法獨立工作,由此導致監督中參與內容太多,無法避嫌。
四種形態理念既是管理黨和豐富實踐的總結,也是紀檢工作必須遵循的規律和方法,運用四種形態是把規矩擺在前面的工作態度,是對黨治黨規的進一步認識,是對從嚴治黨的深化。怎樣正確運用四種形態開展企業內部紀檢監察工作是當前工作人員必須要重點研究的問題,這直接關系黨的方針策略能否貫徹落實。
首先,對問題線索進行全面整理、清查,建立臺賬,對問題線索進行歸納,管理由專人負責,也要合理安排編組人員,嚴格制定工作流程,確保線索能有人負責,問題有人管理。其次,要建立內部黨員領導干部的基本狀況資料庫,掌握動態,及時更新,做好分管工作,對職務變化等基礎信息全面掌控。再次,根據問題線索確定線索輕重緩急的基礎性程度,并要進行分類管理,做到情況明確。最后,要按照集中分析的方式判定線索是否有效,制定管理方案,明確負責人員,按照相應標準處理各類線索。
加強隊伍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內部管理工作,紀檢監察干部和領導是黨的堅實衛士,對黨必須忠誠,這是最根本的職業操守,也是最基本的紀律和規矩。紀檢監察領導干部是開展相關工作的監督者、執行者,因此,要求紀檢監察干部先了解紀律、守紀律,嚴格遵守紀律,要經得起其他人的監督活動。紀檢監察部門要按照“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原則以及信任無法代替監督活動的根本性要求,加大對領導干部的相關教育和監督管理力度,奠定正確思想基礎,增加工作底氣、勇氣[3]。其次,企業內部要增強培訓活動,通過職業內部培訓增強鍛煉,運用交流輪崗的形式,組織多種培訓活動。在培訓時也要圍繞四種形態基本理念和相關需求,針對性地安排學習內容,例如,要求工作人員掌握心理學和溝通技巧等。最后,企業內部也要安排定期研究討論活動,針對不同層次和范圍設立研討會,推動工作人員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共享有效的工作方法,以此不斷增強隊伍總體工作能力和水平。
國有企業內部想要正確運用四種形態理念,主要是提高工作人員的基本認識,增強思想高度,進一步強化日常的監督活動。首先,要求工作人員嚴格落實黨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需求,真正將紀律擺在工作前面,不斷強化紀律對個人的約束性,真正將工作重點匯集到監督和執行上。其次,要求紀檢監察的工作人員不斷提升個人政治思想觀念,增強政治站位,以黨的根本性要求和政治決定的底線開展日常的監督管理工作,使監督處于常態化狀態,將監督融入黨的政治生活以及工作的各個方面,切實增強紀檢監察的效率和效果[4]。
國有企業中紀檢檢查部門主要的負責內容是監督,因此,必須落實和貫徹主體責任,這也是開展監督活動的前提。要建立完善的報告制度,各級別的紀檢監察領導要定期對本區域內負責的工作狀況進行分析,并對發現的問題匯總上報,同時對負責區域內的反腐趨勢和工作成果進行總結、研判,如果出現違紀行為,紀檢工作人員要承擔相關責任。除此以外,國有企業也要發揮紀律的約束性作用,學習新的監管方式,使黨紀學習處于常態化,并要時刻關注各級黨員干部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自我檢查,不斷完善自我工作能力,明確處分并不是紀檢監察最終的目的,其最主要的工作目的是堅定黨性原則,不斷提高工作人員對政治的覺悟能力,為企業后續改革創新提供條件,為職工群眾提供優質服務[5]。
紀檢監察各項工作以及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四種形態的基本要求,以黨性紀律為根本尺度,推動工作方式的轉型,運用問題線索處理各項環節,按照動態分析、問題分類規范以及重點難點的突出等原則對線索進行統一管理。問題必須集中反映群眾反響強烈的內容,強化對問題的處理監督力度,加大對談話內容的審核力度,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了結線索。在紀律審查時將違反六大紀律、政治規矩和黨內組織紀律為審查重點,正確處理員工與工作單位的關系,實現問責的常態化。確保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審核力度,做到快查快結,防止調查取證中貪大求全問題的出現,工作時也要采取批評教育,通過談話等形式,以組織調整重點處理各類違紀行為[6]。在執紀審理環節中,要按照法律和紀律要求,將涉嫌犯罪的問題轉變為審理違紀問題,用黨章黨紀衡量違紀行為,也要改進審理文書內容,將違紀行為按照六大紀律中的要求進行分類闡述,做好紀律與法律之間的銜接,以案例分析形式加強對某一類業務的重點指導工作,以違紀證據為標準做性質認定。
綜上所述,四種形態理念著重體現從嚴治黨的基本性要求,更落實了主體責任,既是對國有企業內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國有企業紀檢行政部門的問責職責要求,體現出我國黨對反腐斗爭認知的深刻變化。國有企業想要圍繞實際狀況開展防腐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從嚴治黨、依法治黨,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落實基礎責任,強化問責機制,嚴格明確黨內政治制度和規矩,正確運用四種形態,減少腐敗增量,深入推動腐敗斗爭,為企業后續發展營造良好風氣和政治生態,發揮出紀檢監察的現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