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梅
(河南省中牟縣林業技術推廣站,河南 中牟 451450)
植樹造林的工程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林木種子質量與育苗技術,這項工作要求林業人員對不同林木種子的特征展開深入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育苗技術。優化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是保障林業工程建設的前提,也是提升林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因此,必須全面了解林業種苗培育特征和林木種苗的培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林木的生長質量,促進林木的可持續發展。
林木種子的高效處理,可以使種子置身于適宜的外界環境因素中,解除休眠狀態,保證林木種子可以在人為因素下萌芽生長。通常林木種子的處理方式體現在3 個方面:第一,熟悉林木種子的休眠特征;第二,采用合理措施解除種子休眠;第三,安全存儲種子。
參考不同的劃分標準,結合種子自身的休眠體系,可以將林木種子的休眠類型劃分為生理休眠、化學休眠與物理休眠;以種子的休眠時間為基礎,可以將其分為初生休眠和次生休眠。此外,結合種子對發芽環境因素的控制,可以劃分為光休眠和溫休眠;結合林木種子自身的休眠因素,可以將其休眠類型分為內源休眠、外源休眠以及組合型休眠。
林木種子的休眠屬于自然現象,但是充滿活力的種子無法在適宜的環境下萌芽生長,會造成諸多不便,需要結合有效措施來解除林木種子的休眠。首先,浸泡處理。此法遵循種子生長特征的差異性,對水溫與種子浸泡周期展開合理控制。在浸泡過程中,合理掌控浸泡時間,進一步切開種子,對種子的吸水特性進行觀測。其次,物化處理。結合物理方式和化學方式,對種子展開處理,如某些林木種子的特性要求其利用強酸來腐蝕種皮,在保證其通透性的同時,解除種子的休眠特征。最后,光學處理。林木種子對于光的要求較高,不同類型的種子對光照強度與光照時間存在不同需求。如泡桐浸種后需要7h 的光照時間,而云杉種子則需要將近8~11d的光照周期,且光照時間都要保持在4~9h/d。
對林木種子的貯藏是育苗工作開展的基礎,應結合不同種子的不同特征,創設適宜的貯藏條件。其中,干燥密封法能夠保證種子的干燥特性,杜絕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干燥貯藏法可以實現種子在不同時間段對含水量與貯藏周期的需求;保濕貯藏法可以保證種子長期處于特定溫度環境下,此法可滿足不同含水量標準的種子。
林木種子高效處理是服務于林木育苗工作的,是全面完善林木種子的處理措施,可保障林木種子育苗的高效性。現階段,林木育苗成功率的提高受到不同因素的限制,要實時掌握先進的林木育苗技術,改善這一現狀。
林木種子育苗的關鍵在于明確播種期,了解種子特征以及外界自然因素。冬季具備季節性長的播種特征,所以種子的發芽概率較高,出苗期相對提前,可降低種子貯藏難度。此外,冬季林木的生長周期較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林木自身的抵抗性能。在春季,為避免晚霜以及倒春寒的負面影響,要及時掌握種子的播種期,從而增強林木自身的抗寒水平。
林木種子的主要播種方式在于點播、條播與撒播。點播一般適用于大粒林木種子,如油桐、核桃,播種時應營造松散的土壤環境,遵循相應株行距,將種子放入其中。而撒播則適用于需要進行移栽的樹種或小粒狀的林木種子。此外,松、杉類的林木種子需要以條播方式來完成,有利于保障種子整齊的發芽率,達到節省種子的目的,方便機械作業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播種質量。
當林木種子完成播種工作后,需要進行覆土蓋種。考慮林木種子的大小與形狀,決定其覆土厚度;在選擇覆蓋材料方面,要切實考慮薄厚分布的均勻程度,保證林木種子發芽后的整齊性。當播種蓋土工作完成之后,要對苗床展開覆蓋工作。合理選擇稻草對苗床進行覆蓋,避免苗床出現板結、干燥現象,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護林木種子不受晚霜與倒春寒的影響。此外,苗床的覆蓋保證了林木種子發芽的整齊率,提高了林木種子的發芽質量。
結合我國當前的林業建設行業來看,在應用營養繁殖技術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營養繁殖技術的優勢,在苗木培育過程中沒有提供苗木良好的生長環境,使得其成活率受到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當前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有以下兩點不足。
在應用營養繁殖技術進行林業育苗時,后期的主要工作就是給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而當前在林業育苗中應用營養繁殖技術時,工作人員沒有考慮到苗木生長環境是否合適,所有的植物都按同一種包裝營養土壤進行培育,這樣一方面不能按照植物的需求培育不同的營養土壤,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另一方面就是育苗過程沒有保護苗木,會導致苗木器官受損,影響其成活率。
為了進一步促進林業建設的發展,一定要合理優化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此種技術對于植物可再生器官的移栽和嫁接較重要,不僅選擇的位置要準確,同時在移栽過程中對苗木器官要進行合理的保護,確保母本植物的器官可以進行再生培育。操作的過程具有一定的技術性,而當前部分育苗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水平有限,在操作過程中容易損傷苗木器官,不僅影響母本植物的生長,還會降低營養繁殖植物的成活率。
我國國土幅員遼闊,分布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自然氣候條件存在較大差異,這也造成不同森林中的樹木生長狀況不同。進行林業項目建設時,林木種苗培育必須要選取適當的樹苗類型,這要求在開展林業項目建設工作時應當對區域自然環境條件與森林資源展開有效調研。栽種原生樹木品種時,對于樹木不同成長階段的環境溫度、土壤與水分應當做好搜集整理工作,便于對各生長階段的樹木進行養護管理,使樹木成活率切實提升。
針對林業項目建設的林木種苗培育工作來說,栽種基地屬于其中的核心環節,栽種基地的地點選取能夠對林業建設項目產生很大影響。栽種基地不但要能提高栽種存活率,而且還應保障木材栽種質量,選擇栽種基地時應當對四周自然資源進行綜合利用,例如:充分利用水資源,減少栽種基地投資成本提升栽種基地經濟效益。
根系培養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動林木種苗根系生長,進而對林木種苗根系吸收位置進行有效促進,林木種苗根系培育可以實現對種苗休眠的誘導,提升種苗成活率。應當根據以下內容操作來培養:林木種苗在起苗之后應當對種苗主根與側根進行修剪,處理完成的種苗能夠提升捆綁效率與栽種效率;為了對種苗根系水平生長與垂直生長實現有效控制,在起苗之前應當進行地下切根處理。機械切根刀應當在苗圃苗床上水平與垂直地深入到土壤之中實施切割操作;機引切根刀應當在苗床上利用干擾苗木根系增強側須根生長,完成苗根修截工作。
在林木種苗培育工作中,施肥屬于推動種苗生長發育的關鍵方法,所以施肥技術同樣屬于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一項重要內容。伴隨種苗不斷成長,土壤內部的養分與有機物將不斷減少,若無法得到及時補充,種苗就會由于缺乏養分而使質量受到影響,因此應當對林木種苗展開施肥操作,林木種苗施肥一定要加強肥料數量控制,這不僅可以確保林木有效成長,而且有利于環境保護,降低林木建設成本投入。
林木種苗容器育苗技術屬于目前林業中的先進育苗技術手段。容器育苗和普通育苗手段相比,容器育苗優勢在于育苗時間較短,種苗的質量及規格較好控制,種苗的出苗率比較高。容器育苗技術還可以節約種子,降低林木建設成本投入。
對于林業項目建設工作來說,種苗是能夠采取定向培育手段培養出適應特定環境條件的苗木。對種苗進行定向培育的時候,造林目的屬于定向培育入手點。一般條件下,因為造林目的存在差異,所以種苗定向培育的方向不同,例如:沿河區域造林目的在于確保河岸穩定,避免水土流失問題,因此苗種定向培育必須要明確其方向,進而達到最終的林業項目建設目標。
體胚苗發育技術已經有著廣泛運用,體胚苗技術較為高效且穩定,特別是對于針葉林樹木體胚發育來說具有明顯成效。把體胚放到利于其生長的環境之中,確保其穩定成長。然而體胚苗發育技術如今依舊需要進一步優化。
隨著經濟發展,當前林木種苗培育已經成為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的基礎保障,林木種苗質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林業種苗的培育和發展需要我們及時地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加強對新的育苗方式的研究和分析,通過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最終保證種苗的質量和植樹造林的質量,確保林木種苗的質量和茁壯成長,提高林業部門的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