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珍
(1.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河北 秦皇島 066004;2.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基礎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2]”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棟梁之才。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和思想啟蒙的黃金階段,學生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急需正確引領和精心培育。倘若德育工作落實不到位,就很可能直接妨礙學生身心健康,進而影響祖國未來發展。搞好德育關鍵在教師,教師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3]這個根本問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9 年3 月18 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晰了當今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樹人,闡明了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大意義。無疑,這為我們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他從國家總體戰略高度深入分析了教師的關鍵作用,強調他們承載著為學生傳遞知識、宣傳思想、培育道德等多重使命。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切實加強中小學德育師資隊伍建設,以使教師更好承擔為國家培養時代新人的基礎重任。
德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大、中、小學德育應為一個有機統一整體。而中小學階段是為學生埋下真、善、美心靈種子的奠基時期。建設一支專業強、數量足、素質優的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便成了一項基礎且重要的工作。進而言之,加強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關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偉大戰略工程。然而,審視當前形勢,不難發現中小學德育師資隊伍建設仍存在較大差距和嚴重不足。因此,加強中小學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4]在中小學德育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處于核心地位。可以說,《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出臺,為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質和根本價值指明了方向,為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大力實踐提供了基本遵循。隨著國家教育部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視,大半部分中小學已開始加強了學生德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容樂觀地是在落實德育工作過程中教師隊伍建設問題仍較為凸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中小學德育教師數量配備不齊全。
近些年來,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興起,諸多中小學學校已開設相關德育課程。據調查顯示,中小學德育教師多數是由半路出家的班主任來兼任,甚至部分學校幾乎沒有特定德育教師。當然,這些教師好多也未接受過專業素質訓練,加之他們又不得不承擔一門乃至多門繁重教學任務,致使他們難以再有時間去探索和彌補相關德育課程知識和教學方法。如此一來,好多中小學德育課程則變成了由非專業教師上的照本宣科、直接灌輸式課程中小學德育課程成了表面框架,而沒有起到真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積極作用。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德育課程的實效性。可是,一時配齊中小學德育教師卻還存在相當大的難度。畢竟,一批新生德育教師的培育至少需要3 至4 年時間。
其二,中小學德育教師教育背景較低弱。
在中小學,大部分德育教師為非政治類學科背景的兼職教師。即便有政治類學科教育背景的專任教師,他們普遍學歷不高、造詣不深。其實,做好德育工作絕非一件容易之事。一方面,就學科知識而言,中小學德育教師不僅要通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相關內容,而且還要懂得心理學、法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知識。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中小學生的訴求和問題越來越前沿,單一課程形式很難滿足他們。另一方面,就教學規律而言,德育課程不僅要關照多科學、多領域的文化知識,而且要關照不同年齡、不同階段學生的接受程度。此外,這門課程還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可見,上述因素對中小學德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在一定意義上講,較高的綜合素質還是要以較高學歷背景為依托。然而,如今大部分中小學教師都是當年中專師范院校畢業直分的在編教師,囿于現實的安逸很少有教師再次離開崗位走向求學之路來提升自我學歷。另外,中小學德育教師教學背景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前些年德育學科是一個冷門專業。
其三,中小學德育教師結構比例不均衡。
中小學德育教師結構比例不均衡主要表現在性別比例、年齡大小、專兼職等方面。在性別比例上,男教師比例往往比女教師比例低。在年齡結構上,德育教師隊伍年齡普遍偏大,年輕新引進教師數量普遍偏少。在專兼職方面,特定區域德育專任教師數量或者過多或者過少。一種情況是德育專任教師數量過多,由于特定區域學校生源不斷減少、班級不斷縮編,所以出現德育教師轉崗任教其他學科現象。還有一種情況是德育專任教師數量過少,由于特定區域學校生源不斷增多、班級不斷加大,則出現德育教師嚴重不足而兼職教師比例過大現象。無論哪種結構比例不均衡,都會對中小學德育工作效果產生些許影響。
其四,中小學德育教師教學方式較陳舊。
目前,中小學德育教師的教學大多居于形式化、傳統化,教師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照搬照抄課本內容。無疑,這必將導致教育過程中德育工作過急、過空,從而無法滿足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學生需求。同時,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也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無法在恰當時候表達和言說自己的觀點、看法,從而導致學生一直以一種被動的心理面對德育課堂。另外,囿于唯分數論評價體系,好多學校則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德育考核參考標準,卻很少有德育教師采取靈活多樣、不斷創新方式去真正了解中小學生的現實思想道德素質。其實,這些陳舊教學方式都會嚴重影響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科學開展。
為改變中小學德育師資隊伍現狀,優化德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改革轉變。
從長遠發展來看,擁有一支專業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是非常必要的,而教師隊伍建設離不開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部門的鼎力支持。只有加強政治類學科人才培養,才能組建長久、持續、穩定的專業團隊。作為德育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富有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和較高的德育教學水平。同時,作為新時代德育教師,還要富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面對如今中小學德育教師素質不高、數量不足問題,加強政治類學科人才培養無疑是一個更好地選擇。一方面,一些有能力的高校可以專設中小學德育教師學歷進修學位培養計劃;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可以通過增設政治類學科碩士點、博士點來彌補中小學德育師資隊伍不足問題。
德育教師素養至關重要,提升中小學德育教師素養是德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必修課。借助學科專家以及學術資源開展專項培訓,不僅有利于提升專職德育教師專業素養,而且有利于熏陶兼職德育教師政治素養。德育課程的關鍵在于傳遞思想的魅力和感染力,教師需不斷學習政治類學科知識以加強自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針對中小學德育教師整體專業水平不高、教育背景欠缺,學校可以通過日常集體備課形式開展研學討活動,以提升教師有關品德修養、人文素質、專業理論等方面知識。此外,學校還可以借助教育部統編教材、中考改革培訓等契機,組織教師參與多種形式培訓——集中培訓、分散培訓、現場培訓、網絡培訓等,以增強教師深厚的理論功底、全面的政治素養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懷。
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取決于德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狀況。要從一體化角度優化各地區中小學德育教師結構,形成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的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德育教育絕不是一項“短跑”運動,而是一項人生的“馬拉松”。科學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當然,優化區域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建設也離不開各級教育、學術部門相關黨委的鼎力支持。一種辦法,可以建立校內、校外協同配合機制,整合好各地區教育資源和教師資源,營造好各區域學術環境、政治生態環境,為優化德育教師隊伍提供有力保障。另一種辦法,可以吸納校外兼職團隊補充各地區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不平衡問題。
在大數據時代,為有效提升德育工作質量、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需要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有效應用信息科學技術,讓教師擁有大數據工作意識、順應信息科技發展。例如,可以通過建設案例資源庫、備課資料庫等信息科技手段提升德育教學的高效性。據有關調查顯示,大數據背景下教師運用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可使教學效率提升近百分之三十,教師重復性備課工作、學生無效性學習時間都明顯減少。特別是面對區域中小學德育教師老齡化發展趨勢,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信息科技素養是非常必要的,信息科技能為更好地提升區域中小學德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教師是打造主力軍的筑夢人。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發展的依靠,打造政治過硬、素質更高、業務精湛的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勢在必行。因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求我們認識到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