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蘇州大學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生動力。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制。在新的形勢下,企業作為創新的載體,同上、下游交易伙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企業各項決策的制定也絕不能僅僅從其自身角度考慮。尤其是當企業的供應商相對集中時,主要供應商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中國上市的制造業公司普遍出現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的情況,在我們的樣本中,有84%的企業前五大供應商的比例超過50%。因此,研究供應商集中度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現有文獻看,對供應商集中度的研究主要關注其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創新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許多學者將研究的方向轉向供應商關系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本文將深入研究供應商集中度影響企業創新的機制路徑。
本文希冀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出貢獻:第一,研究結論對制造業企業如何提高自身創新績效以提升自身競爭優勢具有一定的啟示。第二,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應突破僅依靠自身資源進行創新的傳統觀念,開展合作創新、開放創新。第三,本文實證檢驗了供應商集中度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中介機制。
供應商是企業供應鏈上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企業的采購成本和庫存管理,從而影響企業的生產管理。企業與供應商的關系能為企業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些學者認為較高的供應商集中度增加了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降低企業的經營績效,從而抑制企業開展研發和創新活動的積極性。[1]另一些研究指出較高的供應商集中度增加了企業與供應商合作伙伴之間進行知識和信息共享的意愿,促進隱形知識的吸收,對企業創新活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
過高的供應商集中度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創新積極性、異質資源的獲取。第一,當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的時候,企業依賴于少數供應商,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提高。供應商議價能力的提高會降低企業的經營績效。[3]一方面,供應商會利用自身較強的議價能力增加與企業的談判籌碼,提高采購價格或改變支付方式,導致企業的采購成本增加和資金周轉問題的出現,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績效。另一方面,當創新的產品投入市場后,關鍵供應商利用較強的議價能力,增加與企業談判的籌碼,降低價格,這就扭曲了企業的創新成本與收益結構,導致了經營績效下滑,創新的邊際效用下降,打擊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4]第二,當供應商集中度較高時,會降低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一方面,過高的供應商集中度會降低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從而增加企業對研發創新成果的獲取難度。另一方面,供應商集中度高會增加路徑依賴,而組織本身存在惰性,兩者會進一步降低研發創新的積極性。第三,較高的供應商集中度會降低企業異質資源的來源,抑制企業的創新績效。知識基礎理論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創新就是對現有知識點的重新排列和整合。[5]企業所獲得的知識異質性越高,則會增加產品或技術新組合的創新概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供應商集中度抑制企業的創新績效。
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時,存在著高收益、高風險、高投入、周期性強的特點。[6]因此,企業的創新需要充足穩定的現金流和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第一,較高的供應商集中度使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過高,供應商會在原材料的價格、采購方式等方面獲得優勢,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利潤,從而消極的影響企業的現金流。第二,由于創新活動高風險的特點,作為企業主要利益相關者的供應商,會依靠自己的議價優勢,與企業談判,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風險范圍內,企業迫于供應商的壓力,會減少創新投入。因此過高的供應商集中度會降低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
根據Schmpeter創新模型,企業的創新績效一定來源于對應的技術創新投入,企業在新領域的相應的資源投入是企業進行創新活動的重要環節。[7]第一,充足的創新投入激勵企業的創新團隊開展面向未來市場,甚至跨領域的創新活動。第二,充足的創新投入可以為企業的科研人員提供充足的經費,使他們在創新過程中沒有較多的成本限制,大膽嘗試新的想法,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創新儲備。第三,充足的創新投入,使企業可以更好的落實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更好的與外部合作者進行合作創新。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會積極的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供應商集中度通過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從而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深交所 A 股上市的制造業公司。樣本公司所涉指標數據年限為2014—2018 年。初始數據均來自 wind 數據庫。本文按以下標準對初始樣本進行了篩選:(1)剔除被 ST 或*ST 處理的上市公司樣本(2)刪除供應商集中度和控制變量缺失的數據(3)考慮到異常值影響,本文針對連續性變量 1%和 99%百分位進行了Winsorize 處理。最終獲得 563家企業的供應商端觀測值。
1.企業的創新績效:Ln(專利小類的數量)。
2.供應商集中度:企業的采購支出流向前五大供應商的百分比。
3.技術創新投入:研發投入/營業收入。
4.控制變量。根據已有文獻研究,本文首先選取企業規模、成立年限、資產負債率、市場競爭力、學歷結構、獨立董事比例。
為檢驗供應商依賴對企業技術多元化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面板模型:

其中,i是公司;t是年度;INNOVATIONi,t是企業的創新績效;supplyc是供應商集中度;C是控制變量向量;ηi為個體固定效應;ηt為時間固定效應。
表1是供應商集中度影響創新績效的估計結果。模型(1)是基準模型。其估計結果表明,供應商集中度對創新績效有消極作用(β=-0.356;p<0.05。模型(2)引入控制變量,模型(3)是使用上市公司所屬省份作為聚類層次計算的標準誤。上述估計結果表明,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的創新績效有消極作用。本文假設1得到驗證。

表1 供應商集中度影響創新績效的估計結果(面板固定效應)
本文選取了技術創新投入作為中介變量。中介機制檢驗的估計結果如表2顯示。估計結果顯示,供應商集中度抑制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從而抑制企業的創新績效。

表2 供應商集中度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技術創新投入
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本文立足于知識基礎觀,并把“技術創新投入”納入“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績效”這個理論框架,系統性的考察供應商集中度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
本文有如下研究結論:第一,供應商集中度顯著抑制企業的創新績效。這是因為供應商集中度越高,供應商較強的議價能力會負向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從而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本文結論對企業的創新管理啟示:企業應該關注與供應商的關系,重視供應鏈關系管理。較高的供應商依賴度會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和創新能力產生消極影響。當供應商集中度較高時,企業可以通過開發新的供應商等方法降低對供應商的集中度,減少其議價能力。
未來研究方向:第一,未來的研究可以使用多板塊上市公司數據來交叉驗證本文結論。第二,本文只是單一從供應商的角度分析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沒有從供應鏈整合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有待未來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