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薇 李俊儀 宋婷 孫逸飛 劉旺美 鄭婷 湖南文理學院
根據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可知,老年人60歲及以上已達2億6千萬人,占18.70%,隨之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隨著年齡增長日益下降,據中國老年學雜志的觀點“老年人的健康需定期進行身體健康狀況的檢測”[1],可以證明目前中國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需求有較大的可研究空間。
截至到2021年,目前市面上存在健康信息檢測設備及系統在設備設計方面和信息系統搭建方面相對突出,但短板在于沒有落到中國具體的實際去解決問題,部分研究以設備設計為主,從目前來看大型的健康檢測設備對于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知識水平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只能適用于部分人群。[2]
相較于國內的研究,外國在該領域研究相對超前,對于大型醫院的建設很有幫助,但是很難解決目前中國的農村醫療以及農村健康信息需求的問題,國外關于健康檢測系統的研究論文主要傾向于工程設計和平臺的系統邏輯,研究分為兩個主要部分:智能系統,包括WHMS,MHMS,RHMS和GHMS和傳統或有線系統,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大部分外國的健康檢測系統相關論文都是將健康檢測系統作為一種醫院醫療的重要工具,對于我們目前國內農村老人在家檢測健康信息的需求或是非高技術門檻的健康信息檢測系統的構建涉及較少。
目前國內的研究相對符合中國實際但是存在不少的有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設備信息采集之后采取的健康評估功能設計缺乏了數據分析之后的系統反饋,同時,國外的研究在攻克技術難題方面確實成績斐然,但是過高的技術門檻使得它需要大量硬件條件才能落到實處,很難解決目前中國農村的相關問題,本管理系統主要依托B/S構架和Ajax技術,即為瀏覽器/服務器結構模式和異步數據傳輸技術,其中B/S構架具體形式為客戶端——服務器——數據庫三層聯動,是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和數據傳輸的主要工具,其主要特點有程序處理簡單、運行方式便捷等;Ajax技術則是在進行數據交換時,實現數據異步更新,其主要特點有響應迅速、使用性能高等特點[3]。通過這兩種技術的運用,在管理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同時在幾個頁面進行操作,工作效率高,多個客戶端能夠及時共享信息,醫護端及子女端能夠實時觀測老人健康信息,掌握老人健康狀況,在技術中融合現實的溫度又解決實際的痛點。
我國農村主要人群是空巢老人,隨著自身機能逐漸退減,老年疾病發生的頻率逐漸增多,大多數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信息了解程度僅限于病癥,對于身體此刻具體健康指數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還存在了解不夠具體等問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將近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指數完全不了解,這極大的增加了老年人對于醫療檢測市場的自我實現需求。
市面上大多數將互聯網與醫療產品相結合還停留在理論階段,還未能通過物聯網將醫療產品聯合并實時監控同時上傳至醫護人員、老人、子女的數據管理系統,并且通過平臺的自主運算,簡化就醫流程,建立就醫檔案為今后老人就醫提供就診參考,以此提高就醫效率運用于實踐。
目前社會上對于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結構體系還沒有統一的結論,而今都是采用在養老院或者專業的養老機構中設置醫療中心的模式,而這種模式需要耗用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存在資源的浪費,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再次提及健康養老概念,促進醫療與養老結合共同發展。醫養結合需要在我國5G與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取得一個更大的突破,開拓一個新的征程[4]。
基于對用戶信息的增加、修改、刪除等功能,基本信息中涉及用戶的隱私問題,故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保密設置和操作權限,避免非專業人士隨意編輯,同時設置安全防護功能,以防病毒入侵導致的數據丟失,并隨時做好數據備份[5]。
系統在老人、子女、醫護人員三方中建立聯動關系,根據手環等精密儀器實時更新老人的生命體征的各項指標,再將數據通過系統窗口傳輸給老人端、子女端、護理人員端,實現信息共享,通過隨時查看健康參數和健康情況,護理人員端也能根據老人的近況考慮前往老人家中需帶的測量儀器,進行補充和完善健康信息。
當手環測出的基本健康指數和醫護人員定期測量的健康指數結合之后,一方面,會自主傳輸到系統中,系統就會將這些數據與歷史記錄對比,進行保存分析,并且將這些數據分析得出來的建議會在特定時間發送到老人的手環上以及子女客戶端,并且通過語音播報給出一些相應的意見。
系統設定的警戒值實時判斷老人的身體情況,當設備感應到健康指標超出正常人范圍,則手環、醫療試點系統以及子女端發出警報聲,觸發警報裝置,并在主頁面給出老人的身體數據信息和分析結果,并通過在設備手環上的GPS定位系統,及時得知準確的方位,并通過可視化平臺,以電子地圖的形式顯示老人的移動軌跡,提供緊急求助服務。
建立志愿者對接窗口,與社會各個單位和學校對接,開展關愛老人等社會實踐活動,有效的整合利用人力資源,減少護理人員的資源利用,同時也為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子女不在的關愛與幫助。
將醫護人員的實踐經歷記錄在管理系統中,與醫護人員的考核制度聯系,通過老人的護理過程、護理結果、老人的感受等記錄在系統中,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護理人員查詢瀏覽個人情況,提出改善措施。
鄉村醫療管理服務平臺(見圖1)需要通過輔助設備(手環)進行實時監測老人血壓、血氧、心率等基本健康指數和醫護人員定期檢測的健康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傳送到醫護試點中心、子女移動設備以及老人佩戴的手環。在老人突發意外時,子女以及醫護人員同時收到通知,并觸發老人手環警報。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觀察方可以可觀的看到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并及時做出對策,提高了及時就醫的效率,也提高了鄉村醫療服務水平。

圖1 平臺運行流程圖
在醫療保障信息發達迅捷的時代,個人隱私泄露問題突出,對于采集的信息需更加注重保密措施,加強安全防范;在進行數據實時更新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的身份會進行精準核實,防止信息泄露。
管理系統的大部分目標群體為老年人,通過對于界面設計和方便性,在老人端體現適應老人的頁面,主框架上采用簡易操作的方式查看自身的信息,同時提供歷史記錄的功能,節省時間,實時了解自身健康情況。
系統進行數據整合的時候,要求監測結果的公布不超過10秒,延遲響應不超過5秒的規定設置,針對于農村地區偏遠,網絡信號差等問題,在輔助設備中安裝防信號弱等技術。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對于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需求與日俱增,而護理人員的數量相對老人的數量仍然偏少,老年人身體健康信息不能及時反映,監測系統并不完善,以及自我防控方法不恰當等等,對于農村老年人群來說現象更為嚴重,基于現代服務器與動態傳輸技術而建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統可以及時預測老年人身體狀況,給出相應的治療建議與方案,并且能實時保持聯系,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保障農村老年人群的健康生活,面向農村老年人群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建立體現的也是當代社會青年和子女對老年人群健康生活的關注,是一個充滿情感的智能系統,旨在為老年人群提供優質服務,無憂無慮享受有健康保障的晚年生活,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當代青年與國家政府多加關注農村老年人群體,即使在沒有優越條件的農村也能享受高質量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