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彭開 萍鄉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不僅會對自然生態的正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現階段,為了更好地建設低碳社會,對煤礦開采過程中可能導致的環境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科學合理的問題防治方法成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煤礦在開采過程中不僅可能會破壞煤礦及其周邊的地質環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產生噪聲、廢氣、水資源等方面的污染,還會對礦區及其周邊植被的正常生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煤炭是一種古代植物經地殼變動等活動埋藏在地下并經過億萬年復雜變化形成的一種固體可燃性礦物,煤礦與其周邊環境共同構成了生態環境的一個環節,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煤礦資源進行開采本身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具體來說,人們在開采煤礦的過程中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煤礦所在區域的土地還會隨著煤炭開采工作的不斷深入而出現坍塌凹陷等現象,如圖1所示為萍鄉煤礦區礦山情況遙感圖,根據遙感波譜特征和空間特征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該礦區因煤礦開采造成的地質災害[1]。

圖1 萍鄉煤礦區遙感影像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將會排出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固體廢棄物的堆積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如圖2所示),還會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出現自燃現象,進而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氣體,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圖2 萍鄉煤礦固體廢棄物占據大量土地資源的遙感圖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諸如礦井鉆采、公路鋪設等環節都會對礦區地表植物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同時,若礦區在開采過程中出現地表坍塌、地面裂縫等問題,都會破壞植被的正常生長環境,在提升礦區水土流失可能性的同時,還會對礦區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將注意力集中到環境保護工作當中。現階段,為保證煤礦開采工作能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礦區相關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向礦區全體工作人員介紹與環保相關的法律規范,還可以借助網絡、標語、培訓等方式,不斷強化礦區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確保礦區的工作人員能夠在后續工作過程中從法律與道德兩個層面對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從而為礦區環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煤礦開采相關的新技術與新工藝也不斷涌現,這些新技術與新工藝的有效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煤礦開采工作對礦區環境造成的破壞。舉例來說,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合理應用分層技術的方式減少煤礦中矸石的含量,從而有效減少煤礦開采過程中煤矸石堆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在煤巷掘進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應用長距離獨頭煤巷掘進安全技術與通防技術的方式,有效解決煤巷掘進過程中與通風、掘進、煤炭自燃等相關的問題,切實提升煤礦開采工作的安全性、有序性[2]。
1.礦區地質環境的保護方法
在礦區環境保護工作中,保護地質環境是保證礦區煤礦順利開采,保護當地建筑、環境等方面安全的關鍵點之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切實提升煤礦地質環境的保護有效性,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對礦區地質環境進行細致分析后,制定合適的煤礦開采規劃,并將相關資料提交給相關規劃部門,以便切實提升開采規劃質量,降低開采工作對礦區地質環境的破壞。舉例來說,塌陷是當前礦區較為常見的一種災害,不僅可能造成地表沉降、提升煤礦后續開采難度、損壞地面建筑,還可能會導致地下水流紊亂、土地荒漠化、鹽堿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舉例來說,萍鄉安源煤礦的地質環境較為復雜,因開采歷史較為悠久,煤礦部分地段出現了地段開裂、塌陷等問題,不僅提升了后續煤礦的開采難度,還對煤礦開采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在當前的煤礦開采過程中,盡管塌陷問題的出現存在一定的突發性與隨機性,但對礦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分析后,仍能發現一些導致煤礦區域地面塌陷的內外原因,現階段,為切實降低這種問題的出現概率,礦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合理規劃礦區開采規模、降低礦區地表水下滲可能性、強化礦區環境日常勘察工作效果等方式盡可能降低塌陷問題的出現概率。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在礦區日常工作過程中會對塌陷問題進行日常的預防,但在實際開采過程中,煤礦部分區域仍可能因人為或者自然因素出現不可預料的塌陷問題,此時礦區的工作人員就需要對塌陷地區進行相應的處理,盡可能降低塌陷區域面積擴大的可能性。舉例來說,萍鄉安源煤礦的相關工作人員就通過在礦區塌陷區域堆放煤矸石,在該區域栽種松樹并放任雜草任意生長等方式,對該區域的水土保持體系加以完善。
2.固態廢棄物的處理方法
在當前的煤礦開采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將固體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方式,切實減少固體廢棄物的占地面積。以當前煤礦開采過程中極為常見的固體廢棄物——煤矸石為例,這種固體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炭質頁巖,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其應用到有機復合肥、微生物肥料生產、公路填鋪、水泥生產、采空區回填等工作當中,切實減少礦區矸石的堆放量,以煤矸石回填為例,在工作過程中,礦區方面需要做到邊填埋邊壓實,分區填埋,切實減少礦區土地資源的占用量。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煤矸石的各種利用方式得到了有效的開發,但在實際的煤礦開采過程中,煤矸石的資源利用速度大多落后于開采速度,面對這種情況,礦場方面需要為煤矸石的堆放建設規范的廢棄固體廢棄物放置場地,不僅需要保證放置地區的規模能夠滿足煤矸石的堆放需要,強化日常矸石堆放區域的安全巡護,降低矸石自燃問題的出現概率,避免對礦區空氣環境安全產生破壞,還需要盡可能避免大量雨水進入放置地區,產生大量的酸性淋溶廢水對礦區的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3.增加植被在礦區的覆蓋面積
在當前的綠色煤礦開發過程中,為使煤礦地區的生態環境恢復良性循環,降低礦區水土流失的可能性,適當增加植被在礦區的覆蓋率成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保證植被能夠更好地適應礦區的生態環境,相關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對礦區的氣候、土壤、水文等情況進行細致地調查,還需要了解礦區原有植被生長情況,以便在后續植被種類選擇的過程中,保證植被在能夠有效保持礦區水土的同時,能夠有效適應當地的環境條件。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植被種植的過程中,礦區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礦區的實際情況,保證礦區的土壤、水文等環境條件能夠滿足預期密度植被的生長需要,如圖3所示為萍鄉礦山環境恢復情況遙感圖[3]。

圖3 萍鄉礦區環境恢復情況遙感圖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明確當前煤礦在開采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并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已經成了在滿足人們對煤炭資源正常消耗需要的同時,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