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平 張秀文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陜西西安 710032
顱腦損傷是臨床腦外科常見疾病,是由外界暴力或刺激直接作用于頭部而引起的繼發性顱腦損傷。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交通事故的頻發,導致顱腦損傷的發病概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由于神經功能受損,患者經治療后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顱腦損傷分為輕、中、重、特重四型,重度及特重患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2]。為此,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有效的康復措施尤為重要。與單純的西醫治療比較,結合中醫藥治療在該類疾病的康復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此,本研究就中藥藥熨療法聯合八風八邪滯針法對重型顱腦損傷伴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深入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12 月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療的100 例平穩期重型顱腦損傷伴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 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5~70 歲,平均(40.21±11.54)歲;男35 例,女15 例;病程1~3 個月,平均(2.03±0.21)個月;腦挫裂傷23 例,腦干損傷27 例。觀察組年齡22~69 歲,平均(39.25±12.41)歲;男34 例,女16 例;病程2~4 個月,平均(2.14±0.34)個月;腦挫裂傷25 例,腦干損傷25 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及損傷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1.1 納入標準 ①符合重型顱腦損傷診斷標準[2],并伴有肢體功能障礙,經過臨床頭顱CT 或MRI 檢查證實[2];②年齡>18 歲;③處于平穩期;④以上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①存在既往腦卒中史;②存在認知、溝通障礙;③存在藥物禁忌證;④存在皮膚疾病無法實施中藥藥熨療法;⑤患有先天心、肺、腎功能不全;⑥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中藥藥熨療法,連續治療8 周。①中藥組方由吳茱萸、桃仁、白芥子及三七各15 g 組成。將上述藥材裝入紗布袋中將袋口密封并充分搖勻,放置在微波爐內加熱3~5 min,再次搖勻,使藥袋溫度在60~70℃,保溫處理后,裝入治療盤中待用[3]。②中藥藥熨治療中注意事項:藥熨治療開始后,應以提起放下交替進行,力度輕而快,藥袋溫度降低后可減慢速度,增加藥熨力度。沿督脈采取推、揉、搓、滾等手法對患側肢體藥熨。操作時密切觀察藥熨處皮膚,以患者接受度為宜,嚴防燙傷[4]。當藥袋溫度低于30℃時,應立即更換。③患者取健側臥位,將藥熨位置充分暴露,做好遮擋及保暖工作[5]。④采用中藥藥熨患者背部督脈及患肢,藥熨督脈,沿著患者背部督脈的大椎穴、名門穴、長強穴處停留60 s,以藥熨處皮膚潮紅為宜,治療10~15 min[6]。藥熨上肢:沿著患側上肢肩髎穴、至手尖方向藥熨,在肩髎穴及曲池穴處停留60 s,以藥熨處皮膚潮紅為宜,治療10~15 min[7]。藥熨下肢:沿著患側下肢足三陽經的環跳穴至足背趾端藥熨,在環跳穴、足三里及陽陵穴處停留60 s,以藥熨處皮膚潮紅為宜,治療10~15 min,連續治療8 周[8]。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八風八邪滯針法。①取穴:八風在第一至第五趾之間的赤白肉處,一側4 穴,雙側共8 穴;八邪位于手背處,分布在骨間背側肌、骨間掌側肌、拇指肌等部位。對針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選取0.25 mm×40 mm 的毫針針刺[9]。患者取仰臥位,采用毫針斜刺進針法,進針深度25~30 mm[10]。針刺達到深度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左旋轉360°+180°,完成后,向右轉180°,再左轉540°,達到左右交替捻轉,多次捻轉后,針下滯澀,快速拔針。1 次/d,針刺6 d 停針1 d,4 周為一療程,共8 周[9]。
上下肢肌力評分采用改良Ashworth 分級法[10]進行評定,具體如下:肌張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活動關節呈最小阻力為1 分;肌張力輕度增加,關節活動50%時,突然卡住,在關節活動范圍的后50%呈最小阻力為2 分;肌張力明顯增加,關節活動范圍大部分時,肌張力明顯增加為3 分;肌張力嚴重增加,活動受限為4 分;分數越高,肢體力量越小。Holden 步行功能分級評分總分5 分,患者無法步行,且需要2 人以上輔助完成為1 分;患者需要1 人完全陪伴完成行走為2 分;需1 人在語言指導下完成,無需身體接觸為3 分;患者可自主在平地行走,但上下樓梯需護理人員輔助為4 分;患者可自行在任何地方完成獨立行走為5 分[11]。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自行步行能力越強。功能獨立性評價(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評分范圍為18~126 分,其中運動功能91 分、認知功能35 分,126 分為完全獨立、108~125 分為基本獨立、90~107 分為極輕度依賴、72~89 分為輕度依賴、54~71 分為中度依賴、36~53 分為重度依賴、19~35 分為極重度依賴、18 分為完全依賴[12]。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進行評價,共包括軀體、認知、社會及情緒功能4 個維度,25 個條目,每個維度總分12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13]。
采用SPSS 24.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上下肢肌力、Holden 步行功能分級、FIM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上下肢肌力評分低于治療前,Holden 步行功能分級、FIM 量表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上下肢肌力評分低于對照組,Holden 步行功能分級、FIM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功能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功能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FIM:功能獨立性評價
治療前,兩組SF-36 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SF-36 各項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F-36 各項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F-36 各項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SF-36:健康調查量表36
顱腦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程度較高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其中,重型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及致殘率較高[14]。根據顱腦解剖部位本病可分為頭皮損傷、腦損傷及顱骨損傷等,三者可單一存在,又可同時存在[15]。正常狀態下,中樞神經系統處于使用與活化狀態,部分突觸經常活動[16]。當中樞神經受損后,其他部分突觸被激活,建立側支循環,發揮其代償作用。此外,突觸末梢形成旁路,改變閾值,上述同路在不被使用時可逐漸退縮消失[17]。而重型顱腦損傷伴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是由于運動系統失去上級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原始狀態下被抑制的中樞運動此時受到釋放,進而發生肢體肌群協調性發生紊亂,肌張力異常,導致肢體功能障礙。因此,對重型顱腦損傷行早期搶救措施后的恢復治療尤為重要[18-19]。
祖國醫學將腦外傷歸納為“頭部內傷,巔頂骨折”范疇。《靈樞·賊風》中提到:“若有所墜墮,惡血內流而不去。”[20]并認為腦外傷后,血脈損傷,氣機內亂,致氣滯血癖,清陽不升,肝腎失和,氣血虧損[21-23]。故對于重型顱腦損傷并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應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24]。
中藥藥熨療法是祖國醫學具有特色的外治療法之一,通過熱熨使中藥的有效成分滲透至各個穴位內,通過血液循環,運輸至經絡,達到調節陰陽的效果。督脈是人體諸陽經脈的總稱,與神經功能存在密切的聯系,因此督脈被公認為具有溝通全身經脈的作用[25]。同時,中藥成分中吳茱萸具有健脾通關節之功[26];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擴張血管,增加動脈血管中血流量的作用;白芥子具有理氣祛痰,通經止痛的作用;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可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擴張血管[27]。通過熱刺激可對患者局部氣血做出調整,具有辛香味道的中藥在溫熱環境中更易于被吸收,刺激督脈,調動了經脈的功能,發揮行氣血、調陰陽的作用。采用滯針法針刺刺激八風八邪穴位,可達到疏通經絡,加速肢體的血液循環,增加營養,改善機體代謝能力,增加神經的興奮性,修復受損神經,恢復肌肉功能的目的。故中藥藥熨療法結合八風八邪滯針法,可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28]。
本研究中觀察組上下肢肌力、步行功能及功能獨立性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軀體、認知、社會及情緒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藥藥熨療法聯合八風八邪滯針法在治療中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中藥藥熨療法聯合八風八邪滯針法可有效改善平穩期重型顱腦損傷伴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