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玥 高 屾 陰赪宏 岳文濤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科技處,北京 100026;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重大項目辦公室,北京 100026;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院辦,北京 100026
1973 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克里蘭認為勝任素質是能夠靠測量并可以把高績效人員與一般績效人員區分開來的個體特征[1]。勝任力的理論和方法廣泛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2]。20 世紀90 年代以后,勝任素質研究被中國學者關注,2004 年之后逐漸被衛生領域研究者重視[3-4],近10 年,醫療模式和人們的需求都發生改變,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研究狀況如何亟需研究,因此,本研究通過梳理2010—2019 年我國已發表的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文獻,總結該領域研究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勝任素質模型在我國衛生領域的應用及后續研究提供依據和參考。
全面檢索2010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發表的基于我國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研究的相關文獻。中文文獻基于萬方數據、中國知網(CNKI)、和維普中文期刊三大文獻數據庫,其中萬方檢索式:主題=(勝任力素質模型+勝任特征模型+勝任力模型+勝任素質模型)AND 主題=(構建+建立),學科分類限定在醫學、衛生。中國知網檢索式:主題詞=(勝任力素質模型+勝任特征模型+勝任力模型+勝任素質模型)AND 主題詞=(構建+建立)限定為醫藥衛生科技、社會科學I輯、社會科學Ⅱ輯、經濟與管理科學。維普檢索式:K=(勝“任力素質模型”OR“勝任特征模型”OR“勝任力模型”OR“勝任素質模型”)AND K=(“構建”OR“建立”)。
納入標準:研究內容與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有關;發表的文獻為期刊論文且是核心期刊;能獲取原文的文獻。排除標準: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重復發表的文獻。
采用EndNoteX6 管理文獻,Excel 2013 建立數據庫。對發表年份、地區(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所在省份統計)、研究對象、模型構建方法和統計學方法5 個方面進行整理及分析。
萬方、中國知網和維普分別獲得文獻141 篇、144 篇和10 篇,經查重后保留275 篇,通過閱讀題目和摘要排除208 篇,再經閱讀全文排除理論及模型評價研究2 篇和碩士論文1 篇,最終納入64 篇(圖1)。

圖1 我國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相關文獻篩選流程圖
2010—2019 年我國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研究的文獻呈有升有降趨勢,2012 年發表文章最少,僅有3 篇,2017 年達到最高,發表11 篇,其余年份發表文章波動在5~8 篇。見圖2。

圖2 文獻發表年份分布
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所在省份統計,64 篇文獻來自19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表文章量排名前3 的地區分別是上海市(11 篇,17.2%)、北京市(9 篇,14.1%)、黑龍江省(9 篇,14.1%)。有6 個地區發表核心論文僅1 篇分別為安徽省、河南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省和重慶市。見圖3。

圖3 文獻發表地區分布
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研究文獻的研究對象分為護理人員、臨床醫生人員、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以護理人員為主,共有27 篇(42.2%)文獻,管理人員的文獻量最少為10 篇(15.6%)。見表1。

表1 文獻評價對象分布情況
64 篇文獻的構建方法有兩種形式:單一法和組合法,見表2。單一法包括行為事件訪談法6 篇(9.4%)、問卷調查法2 篇(3.1%)、專家咨詢法2 篇(3.1%)。組合方法包括20 種組合形式,文獻法+問卷調查法(8 篇,12.5%)和文獻法+專家咨詢法(8 篇,12.5%)應用最多。

表2 我國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的方法
對64 篇文獻的統計方法分為6 類:因子分析法18 篇(28.1%),綜合方法包括優序圖法+德爾菲法、頻次分析法+因子分析、t 檢驗+Pearson 相關分析、因子分析+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回歸分析、t檢驗+因子分析、t 檢驗+χ2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層次分析法+專家排序法、t 檢驗+χ2檢驗,共計16 篇(25.0%)、德爾菲法14 篇(21.9%)、差異性檢驗10 篇(15.6%)、主成分分析3 篇(4.7%)和層次分析法1 篇(1.6%)。
本研究發現,近年來我國衛生領域逐漸重視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研究,尤其是近5 年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數量有所增加,占發表文獻總量的一半以上。文獻涉及19 個省市的報道,經濟水平較高地區研究較多,存在地區差異。護理人員勝任素質模型構建較多,可能與醫學模式轉變相關。研究者多使用組合法構建模型,更傾向于因子分析法分析模型。然而,目前的研究存在樣本量較低,模型未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問題,提示我國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的研究質量有待提高。
本研究顯示衛生領域勝任素質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而相對于經濟落后的地區,并未有相關的研究文章報道,這可能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均衡有關[5],經濟水平越高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也越好,研究者對研究熱點問題也較為關注。護理領域勝任素質的研究也提示文獻的發表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6]。因此,提示在經濟落后區域勝任素質模型研究有待加強。
勝任素質引入中國時,勝任素質模型的研究對象均是以個體研究為主,以特定崗位的領導干部和管理者研究居多,之后的研究越來越多的關注專業技術人員勝任素質的研究[7]。本研究與上述趨勢一致,以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究為主,其中以護理人員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研究的文獻較多,這可能與醫學模式的轉變有關。近年來,人們對護理工作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增加了護理領域勝任素質模型研究的熱度[8],同時,護理專業專科化的發展已成為大趨勢[9],這也推動了護理領域勝任素質的研究。此外,護理人員存著流動性大,學歷層次較低,各方面能力參差不齊等特點,亟需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護理專業隊伍,勝任素質模型的應用能針對性的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出現相關研究較多的現象。
勝任素質模型構建方法主要包括行為事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文獻法、專家咨詢法等[3],這些方法常用來搜集勝任素質模型的相關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方法包括行為事件訪談法[10-15]、問卷調查法[16-17]、專家咨詢法[9,18]等,但更傾向于組合法進行模型構建,提示以組合法構建模型將成為主要趨勢。信度和效度分析可評價模型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但本研究結果顯示只有25%的研究進行模型信度和效度評價。此外,樣本量小,會降低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有研究提示綜合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彌補方法和資料上的不足[19],但本研究顯示采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比例較低,僅有4 篇文獻[20-23]。因此,提示我國衛生領域勝任力模型構建的研究質量有待提高。
在應用研究方面,近10 年我國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的研究主要應用于人力資源的管理。有研究總結了2006—2011 年文獻發現研究者構建了有關衛生領域人員勝任力模型,而對其運用效果少有報道,真正應用到衛生人才選拔、培養、評價的很少,與相關崗位的實際考核和績效管理沒有結合起來[3]。本研究只關注了模型構建的研究,未對其模型的運用效果進行跟蹤,但發現有3 篇文獻[24-26]報道的模型構建是與相關崗位的實際考核和績效管理相結合的,提示這將是模型構建發展的趨勢。
總之,本研究針對我國衛生領域勝任素質模型構建的文獻進行總結分析,模型構建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提高樣本量,同時注重模型信度和效度的評價。今后,需要關注模型的實證研究與應用研究,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對我國衛生領域人力資源管理包括選拔、考核、評價及培訓等方面提供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