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萌 張燕北 于海明 張 賀 孫媛媛
1.河北省保定市兒童醫院呼吸科,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醫院腎內科,河北保定 071000
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對患兒呼吸系統及機體整體危害顯著,重癥支原體肺炎甚至可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對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治療的需求極高[1-2]。另外,該類患兒除表現出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等癥狀體征外,機體的炎癥反應狀態也相對突出,而促炎與抗炎狀態在此過程中,呈現異常波動的狀態。因此,對該類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炎癥因子的調控也是重要的評估方面[3-5]。臨床中采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的研究可見,但是現存的相關研究差異較大,故更為全面細致的探究需求較高。本研究就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合常規對癥治療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效果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進行觀察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9 月河北省保定市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的100 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27 例,女23例;年齡1.0~12.8 歲,平均(5.3±1.5)歲;病程3.0~7.5 d,平均(4.3±0.9)d;體溫38.3~40.1℃,平均(39.0±0.5)℃。觀察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1.1~13.0 歲,平均(5.5±1.6)歲;病程3.0~8.0 d,平均(4.4±1.0)d;體溫38.3~40.0℃,平均(39.1±0.6)℃。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年齡≤14 歲。(2)確診為重癥支原體肺炎[在一般支原體肺炎臨床表現(高熱、頑固劇烈咳嗽,肺部體征少)基礎上若有以下之一表現可診斷為重癥支原體肺炎,即①壞死性肺炎表現;②肺大葉實變伴中至大量胸腔積液;③影響呼吸功能或合并其他系統功能障礙;④合并閉塞性支氣管炎;⑤合并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⑥起病急、癥狀重、肺大葉實變,對單一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6];(3)家長對研究知情同意及有效配合。排除標準:①有藥物過敏史;②伴其他呼吸系統疾病;③合并其他感染;④合并其他慢性基礎疾病;⑤近期進行肺炎及抗感染等相關治療。
對照組進行支原體肺炎的常規對癥治療,主要為對患兒采用阿奇霉素(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91213)等進行治療,另給予止咳平喘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遼寧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01114)1 mg/kg 的劑量進行治療,1 次/d。兩組均治療5 d。
1.3.1 臨床總有效率 以患兒的發熱、咳嗽及肺部啰音等肺炎相關癥狀體征均消失,相關檢測指標正常或接近正常為顯效;以患兒的發熱、咳嗽及肺部啰音等肺炎相關癥狀體征、血液檢測指標有明顯改善為有效;以患兒的發熱、咳嗽及肺部啰音等肺炎相關癥狀體征、血液檢測指標未見明顯改善或加重為無效[7]。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癥狀體征改善時間 觀察兩組癥狀體征(發熱、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改善時間。
1.3.3 治療前后血清促炎因子與抗炎因子水平 于治療前及治療3、5 d 后分別采集兩組患兒的外周靜脈血,30 min 內送檢,避免污染。3000 r/min 離心5 min,離心半徑為15 cm,取血清檢測促炎因子[白細胞介素-1β(IL-1β)、IL-6 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與抗炎因子[IL-4 及γ 干擾素(IFN-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法[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貨號:JK-(a)-E02879、583361-480、K1051-100、583341-96及YS04829B]進行定量檢測。檢測由兩名以上經驗豐富的我院檢驗科工作人員操作。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個時間點的測量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例(%)]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例(%)]
整體分析發現:兩組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兩組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 及TNF-α)有波動及差異;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治療3、5 d 后,兩組IL-1β、IL-6及TNF-α 水平低于治療前,治療5 d 后,兩組IL-1β、IL-6 及TNF-α 水平低于治療3 d 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比較:治療3、5 d 后,觀察組IL-1β、IL-6 及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促炎因子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促炎因子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與本組治療3 d 后比較,bP <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cP <0.05。IL:白細胞介素;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整體分析發現:兩組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兩組血清抗炎因子(IL-4 及IFN-γ)有波動及差異;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治療3、5 d 后,兩組IL-4、IFN-γ 水平低于治療前,治療5 d 后,兩組IL-4、IFN-γ 水平低于治療3 d 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比較:治療3、5 d 后,觀察組IL-4、IFN-γ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抗炎因子比較(μg/L,)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抗炎因子比較(μ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與本組治療3 d 后比較,bP <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cP <0.05。IL:白細胞介素;IFN-γ:γ 干擾素
支原體肺炎患兒的危害較為突出,甚至可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而重癥支原體肺炎作為其中較為嚴重的類型,其死亡率雖有較大幅度的控制,但是對患兒的危害仍不容小覷。與重癥支原體肺炎相關的臨床診治研究中,除發熱、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控制需求較高外[8-9],機體炎癥反應程度也是臨床的重點與調控。有研究顯示,重癥肺炎患者的促炎與抗炎失衡情況嚴重,炎癥反應突出,表現為IL-1β、IL-6 及TNF-α 等促炎因子顯著升高[10-11],而IL-4 及IFN-γ 等抗炎因子因促炎因子表達升高,應激性變化,呈現高表達狀態,因此對于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的過程中,上述血液指標的監測與調控意義均較高,同時也是臨床療效評估的重要參考指標。支原體肺炎臨床治療相關的研究中[12-14],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的應用效果可見,但是其細致的作用仍存在較大研究差異,且對于促炎與抗炎狀態平衡的影響研究不足。
本研究結果顯示,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合常規對癥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常規對癥治療,且癥狀體征改善時間相對更短,治療后的血清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相對更低。因此肯定了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原因,可能與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對于機體炎癥反應起到更為有效的控制作用有關[15-18],其較大程度地控制了機體的促炎反應,因此抗炎反應隨之降低[19-21],而由于炎癥反應導致的呼吸道異常狀態也隨之得到控制,相關癥狀得到緩解與改善[22-27],故認為其綜合應用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合常規對癥治療對于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效果較好,且可有效控制患兒的炎癥因子表達水平,應用價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