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玲 程曉靜 張連文
1.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北京 100039;2.北京腫瘤醫院腫瘤轉化實驗室,北京 100142;3.解放軍總醫院京西醫療區,北京 100091
腦梗死是因多種原因導致的腦血管閉塞,進而引起局部腦組織壞死[1]。急性期一般指發病后2 周內[2]。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其發病率也隨之逐年上升。急性期使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目前rt-PA 仍是美國FDA 批準的唯一有效的治療藥物,但靜脈溶栓的時間窗窄,僅在發病后3~4.5 h 內有效[3-4],且出血風險和治療費用高[5]。中醫將腦梗死稱為中風[6]。急性腦梗死的主要證型是風痰阻絡證,中醫認為人體正氣不足,血行瘀滯,肝風夾痰,上擾清竅,導致腦脈痹阻,當以祛風化痰通絡為主要治則[7-8]。中醫治療的優點是副作用小,經濟實用,為此本研究中采用自擬化痰通絡方治療風痰阻絡型急性腦梗死,并觀察其臨床療效。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收治的60 例風痰阻絡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3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方案經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9]制訂:①急性發病;②多數伴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少數伴有全面神經功能缺損;③癥狀和體征持續≥24 h;④排除非血管性腦部損害;⑤腦部影像學檢查(CT 或MRI)可見責任病灶,且排除腦出血和其他疾病。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10]中關于風痰阻絡證的診斷標準: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強言謇或不語,吞咽困難,口舌歪斜,頭暈目眩,胸脅脹悶,心煩、急躁易怒,痰多而黏,舌暗,苔白膩,脈弦。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發病2 周內。排除標準:經過溶栓或介入治療;伴有意識障礙。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均常規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BJ40278),每次100 mg,每日1 次,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X77355),每晚20 mg,進行降脂穩定斑塊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自擬化痰通絡方顆粒劑(清半夏15 g、膽南星15 g、天麻15 g、茯苓30 g、炒白術15 g、丹參30 g、枳實15 g、酒大黃10 g),每日2 次,用100 ml 溫開水沖泡后服用。14 d 為1 個療程,連服2 個療程。中藥材為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免煎沖服。兩組治療周期均為4 周。
①按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10]觀察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的變化,包括神識、語言、面癱、眼征、上肢癱、指癱、下肢癱、趾癱及其他體征,各項最高分相加即為總分,總分為52 分。其中1~13 分為輕型,14~26 分為普通型,27~39 分為重型,40 分及以上為極重型。②疾病病情評價:通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價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估項目為意識、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和忽視共11 項,每項分3~5 個等級,評分范圍0~42 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11]。③通過巴氏指數(Barthel index,BI)評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吃飯、穿衣、大便、小便、梳洗、如廁、床椅轉移、上樓、洗浴和行走共10 項。評分標準:大便、小便,失禁記0 分,偶爾失禁記5 分,能控制記10 分;吃飯、穿衣、用廁、上樓,完全依賴記0 分,需部分輔助記5 分,自理記10 分;梳洗、洗浴,需要幫助記0 分,自理記5 分;床椅轉移、行走,完全依賴記0 分,需2 人以上輔助記5 分,需1 人輔助記10 分,自理記15 分。評分范圍為0~100 分,分數越低表示生活能力受損越嚴重[12]。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3]制訂:以療效百分數為評定標準,療效百分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中醫各癥狀消失,90%≤療效百分數≤100%,為痊愈;中醫各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46%≤療效百分數<90%,為顯效;中醫癥狀較治療前減輕,18%≤療效百分數<46%,為有效;中醫癥狀無減輕或加重,療效百分數<18%,為無效。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NIHSS 評分、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NIHS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BI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NIHSS 評分、BI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NIHSS 評分、BI 評分比較(分,)
注: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I:巴氏指數
治療后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在我國急性腦梗死是最常見的卒中類型,占腦卒中的69.6%~70.8%[14],其復發率、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有研究表明急性腦梗死中醫證型以風痰阻絡型最常見[15],采用中醫化痰通絡法進行治療。本研究使用的自擬化痰通絡方來自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由清半夏、膽南星、天麻、茯苓、炒白術、丹參、枳實、酒大黃組成。方中清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16],天麻平肝息風,合為君藥;膽南星清熱化痰,茯苓、白術健脾燥濕,共為臣藥;丹參、枳實、酒大黃活血通絡,同為佐藥。諸藥相伍,痰濁化,瘀血散,脈絡通則諸癥除。生半夏炮制后為清半夏,可降低其本身的毒性[17],增強化痰作用。膽南星具有抗氧化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治療神經障礙[18]。天麻含有天麻素,具有鎮痛、益智、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環和全身循環,減輕腦組織損傷[19]。丹參含有丹參酮Ⅰ/ⅡA 等,可縮小腦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和神經功能缺損癥狀[20],抗血小板聚集[21]。有研究表明天麻素、丹參酮對腦缺血大鼠模型有神經保護作用,可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抗氧化應激[22-23],減輕缺血腦組織損傷。茯苓含有茯苓酸,有實驗表明茯苓酸可通過激活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 信號通道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24],再灌注損傷可誘導大腦產生氧化應激反應[25],加重腦細胞壞死。諸藥合用,共奏息風化痰、活血通絡之效。
自擬化痰通絡方以息風化痰為主,加以活血通絡,通過長期臨床觀察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顯示,治療后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NIH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BI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自擬化痰通絡方治療風痰阻絡型急性腦梗死效果確切。自擬化痰通絡方可以明顯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緩解中醫證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本研究不足之處是缺少治療前后影像學資料的收集,以及未進行詳細的量化觀察。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相關資料,為臨床應用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