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
正面管教體系的理論基礎源于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同時代的精神分析學家,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弗洛伊德及榮格一起被人稱為深蘊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他的理論注重人類間的積極關系,關注人類生存意義的重大問題,與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有著深刻聯系。
正面管教體系源于美國,它是以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結合了德雷克斯的個體心理學在家庭教育領域中的實踐方法,由簡·尼爾森、琳·洛特、謝瑞·厄爾文等教育專家組成的團隊發展完善而成。正面管教體系將個體心理學的核心觀點靈活運用到孩子的成長訓練中,旨在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
阿德勒認為個體的各個方面是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目的構成的,該目的存在于未來,必須通過與他人及社會和諧工作才能實現。
舉例來說,有的孩子在該吃飯的時候玩,等過了吃飯時間,他重新要求吃飯,嚷嚷:“我要餓死了!”這時家長可能會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會說:“餓就餓著吧!誰讓你不按時來吃飯。”也有可能會馬上答應,還有可能會和孩子講道理:“吃飯前咱們不是說好了嗎,如果吃飯的時候不跟大伙兒一起吃,飯點過后就沒有飯了。現在已經是吃過飯之后了,你說該怎么辦?”孩子會根據家人的情緒、家人對待他的方式選擇自己跟家人互動的模式。他可能會出現撒潑打滾、討好求饒、倔強賭氣、小心謹慎、乖乖服從等行為。孩子的行為是以生存為第一目的構成的,這個目的離不開家人,離不開周圍特定的環境,還有他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在這種不斷的互動中,孩子形成了自己的行為方式,被稱為“私人邏輯”。孩子有他的私人邏輯,家長也有家長的私人邏輯。人們之間通過互相作用,根據各自的生活目的,選擇行動,指向未來。

結合這個例子,個體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如下。
一是人類的每個行為都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隱性的目的未必能被個體察覺,但它確實存在。上面例子中,孩子不吃飯的目的,是要滿足當前玩的快樂,家長的行為目的是要制止孩子這種不合規的行為。
二是人的行為目標是歸屬感和意義。正面管教體系認為當事人要保持情感的連結,就要保持個人有所歸屬。家長賦予孩子任務及職責,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意義及重要性。上面例子中,孩子通過被家人執行規則能體會到“我們家人都如此”的歸屬感,也能體驗到沒有按集體規則行事時的失落感。家長的歸屬感與意義體現在其對規則和權威的維護上。
三是人的觀念、行為、價值觀等的形成基于以下循環:感知(與外界事物的互動中形成感受)—詮釋(對感受進行解讀)—信念(形成自己的想法)—決定(在想法之下產生行為)。這個鏈條反復循環,無處不在,相互影響。上面例子中,家長受到教育水平、成長環境、自身經歷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產生了相應的行為。
四是人會基于他們對世界的感知做出選擇。上面例子中,家長如果因為孩子不聽話而不滿,會說出“誰讓你……”這種帶有情緒的話;如果認為遵守規則更為重要,會和孩子講道理。
五是人與人之間是互相關聯的,每個人都有追求平等和尊重的訴求。上面例子中,家長如果以消極的心態處理事情,孩子可能會有挫敗感。家長如果平靜地重申事先的約定,孩子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六是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都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

(一)由理論變成方法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的開篇寫道:“從‘獨裁的階級社會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現代社會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思想,也意味著生活方式、育兒方式的改變。如何在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這是現代教育的基礎課題,也是現代父母要面對的永恒挑戰。”正面管教體系建立在現代家庭關系的基礎上,將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和德雷克斯的核心觀點靈活運用到孩子的成長中,幫助家長把尊重、平等、自由等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旨在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正面管教體系涵蓋了溝通方式、沖突處理、建立相互尊重關系,強調有效和積極,它有四個有效管教的標準:一是家長是否做到了和善與堅定并行;二是家長是否讓孩子體驗到歸屬感與價值感;三是管教是否看起來長期有效;四是家長能否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二)側重對家長進行教育理念與方法上的指導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家長想改善家庭教育,要觀察、反思并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前文提到的家長如果一直以強勢的態度與孩子相處,會激化與孩子的矛盾。如果她認識到給予孩子愛與尊重的重要性,改變教育方式,親子關系也會有所改善。
三、正面管教對于家庭教育的意義
嬌縱型家庭是我國常見的傳統家庭,“嬌”“縱”模式交替出現的原因是家長不尊重孩子。“嬌”是指家長因覺得孩子柔弱、無力而過度愛護孩子;“縱”是指家長有意地放任孩子。
在“嬌”的影響下,孩子該做的不讓做。家長會因為怕麻煩或者擔心孩子做不好而包辦孩子本來能干好的事情,這阻礙了孩子能力的發展。在“嬌”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在“縱”的影響下,家長該管的不去管。家長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與孩子的沖突而變相縱容孩子。在“縱”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是無法無天的。
家長用“嬌”“縱”的方式來溺愛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長。正面管教將尊重、平等、民主等理念引入家庭教育。學習與運用正面管教方法的過程是家長成長和提高的過程。家長在體驗與反思中發現自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體會與他人的相處之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不斷完善自我,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沈陽市藝術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