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蘭
幼兒時期是幼兒形成健全人格、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十分重要。本文從利用家庭文化開展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深入討論家庭教育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為有效整合幼兒園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提升幼兒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鑒。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場所,在培養幼兒的安全感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筆者調查,由于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育知識培訓,很多父母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從而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啟蒙教育。幼兒園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是幼兒成長面臨的第一個社會環境,可以積極加強與幼兒家庭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幼兒教師專業性強的優勢,有效指導幼兒家長,幫助幼兒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幼兒受到良好的熏陶,提升幼兒教育的整體效果。
從內涵上來講,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價值觀及行為形態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家庭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外延上來講,家庭文化包括家庭的組建、家庭成員間的關系、家庭的教育、家庭氛圍的營造等多方面的內容。良好的家庭文化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觀念是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的依據。良好的家庭文化是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基礎,它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優秀的家風等。良好的家庭文化能讓家長摒棄功利思想,讓家庭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讓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是有助于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目標。正確的家庭教育目標是確保家庭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目前,部分家長忽視了家庭教育在促進孩子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的作用,將考試分數高、考取名牌大學確定為家庭教育的目標,這體現了家庭教育的局限性。良好的家庭文化能幫助幼兒家長擴大格局、提升視野,讓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在正確家庭教育觀的指導下,家長可以對幼兒開展良好的習慣教育、語言教育、性格教育等,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有助于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實現家庭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良好的家庭文化有助于幼兒家長以正確的教育方法開展家庭教育,讓幼兒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不良的家庭文化會影響幼兒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認識,無形當中會弱化家庭教育的功能。
(二)家庭教育在幼兒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培養幼兒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家庭是幼兒的成長場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幼兒在接受語言教育、動作教育、認知教育等教育時學會與他人交流,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讓幼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是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與人分享的良好習慣,培養幼兒的愛心和責任心,幫助幼兒養成樂于助人的習慣,增強幼兒的衛生意識,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
三是有助于促進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正常、和諧發展的人格,包含強烈的責任感、穩定的情緒和開放的思維等內容。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幼兒的責任感,讓幼兒形成穩定的情緒,開放幼兒的思維。
幼兒園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合理指導幼兒家長,引導其利用良好的家庭文化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形成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合力,從而提升幼兒教育的整體水平,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一)積極構建交流平臺,幫助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創新家園交流方式,積極構建不同形式的交流平臺,如建立微信群、QQ交流群,積極組織開展匯報式、討論式、交流式、展評式等交流活動,加強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力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讓幼兒家長及時了解幼兒的在園表現;另一方面,幼兒家長要讓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的在家表現。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以專業的視角審視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幼兒家長錯誤的教育行為,更新幼兒家長的教育觀念,正確指導幼兒家長的教育行為,幫助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分享教育熱點話題、幼兒教育論文等方式,引導幼兒家長及時學習幼兒教育理論知識,鼓勵幼兒家長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家庭教育實踐。
(二)積極組織答疑釋惑活動,幫助幼兒家長構建良好的家庭文化
針對幼兒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幼兒園教師可以經常性組織答疑釋惑活動,引導家長充分認識構建良好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幫助幼兒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從而讓幼兒家長構建良好的家庭文化,有效提升幼兒教育的針對性。例如,部分家長打罵幼兒,無法取得預期教育效果。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引導幼兒家長從分析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入手,幫助幼兒家長掌握幼兒成長發育的規律,引導幼兒家長學會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家庭的關愛與溫暖,獲得身心的安全感。又如,部分家長過分溺愛幼兒導致其目中無人、自私自利、性格驕橫、唯我獨尊,影響到其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讓幼兒家長意識到溺愛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引導幼兒家長構建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文化,對幼兒開展分享教育、挫折教育等,讓幼兒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健康成長。
(三)積極開展家庭教育生活體驗活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師要堅持以家庭教育生活體驗活動為載體,加大對幼兒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力度,有效提升幼兒家庭教育的科學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家長營造崇尚節約、倡導獨立、提倡艱苦奮斗的家庭文化環境。一方面以家庭教育生活體驗活動為載體,教師引導家長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引導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幼兒生活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理想教育”體驗活動、“道德教育”體驗活動、“集體教育”體驗活動等主題性活動,讓幼兒在了解家庭成員的奮斗歷程中堅定理想信念,讓幼兒在參與集體活動中體驗親情、友情的快樂,激發幼兒愛國、愛家的情愫,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家庭作為幼兒成長的第一環境,良好的家庭文化不僅有利于家長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方法,而且在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師應當積極構建交流平臺,組織開展答疑釋惑、家庭教育生活體驗等活動,指導幼兒家長充分利用家庭文化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以提升幼兒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深圳市光明區新地中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