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如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幼兒教師應該通過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對幼兒教學活動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思考,思考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幼兒教學活動。當前,幼兒教育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教師應注重幼兒的主體性,通過科學引導等方式,讓幼兒學會自主學習。教師要創(chuàng)設更加全面、具體、清晰、具有更高操作性的幼兒教學活動,引導幼兒積極、高效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本文分析了提升幼兒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以期給同行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借鑒。
有意義的幼兒教學活動可以讓幼兒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是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有目的、有計劃性地挖掘活動中潛在的教學元素,更好地觸動幼兒內心,從而引導幼兒積極自主地學習,以此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為了讓幼兒教學活動更加有意義,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可以嘗試在教學中融入自然性、趣味性的生活元素,讓幼兒發(fā)現學習與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也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幼兒喜歡的動畫人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井然有序地進行游戲活動。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能獲得新的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關注幼兒的活動情況,了解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情況。教師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引導幼兒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讓他們體驗到活動的快樂。教師還可以尋找更合適的活動形式,融入新的教學元素,推動幼兒個性發(fā)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師在組織幼兒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注重活動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低成本是指教師在組織幼兒教學活動時容易獲取、價格相對便宜的活動材料。高效率是指教師通過游戲活動,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選擇活動材料時,教師應從生活入手,選擇簡單、容易收集、幼兒隨處可見的廢舊材料。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舊物品容易獲取、成本較低,在合理使用下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利用廢舊材料組織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了解廢舊物品循環(huán)利用的價值,讓幼兒感受活動的樂趣,能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在幼兒活動時,應及時了解幼兒的活動反應,時刻關注幼兒活動的表現,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在恰當的時機給幼兒提供更多的幫助,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能邊玩邊學,身心得到極大的滿足,體驗參與的樂趣,并體會成功的快樂,從而讓整個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高效。
幼兒課堂是常態(tài)化的課堂,教師應采用豐富的活動形式,讓幼兒教育更加鮮活、平實、回歸本真。在常態(tài)化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動,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到快樂,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以幼兒為核心,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從而更好地引導幼兒全面發(fā)展。教師可以以競賽等游戲活動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引導每一個幼兒都自愿參與活動。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尤其是要重點關注表現能力稍弱或缺乏主動性的幼兒,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鼓勵與引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的語言應更加自然、平實并擁有更強的感染力。教師要構建一個和諧、自然、平等的活動氛圍,不要刻意表演,也不要過分僵硬,要去掉幼兒活動中教學表演的成分,將教學的焦點放在幼兒身上,讓課堂回歸本真。
教學并沒有固定的方式和方法,任何教學活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師不要一味地追求設計盡善盡美、完美無缺的教學活動,要允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存在一定缺陷,這樣的幼兒教學活動才是最真實的,才會有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空間。許多教師組織的幼兒教學活動形式比較新穎,活動構思比較完善,可以突出重點活動內容,但是,部分活動缺乏操作性,活動內容過于花哨,幼兒看似在積極討論、參與游戲實踐或進行表演,有合作與實際操作的機會,學習了一些知識經驗,但實際上只能被動地聽從幼兒教師的指揮,根據幼兒教師的命令和要求進行相應的活動;部分活動缺乏邏輯性,活動內容過于生硬,活動環(huán)節(jié)過于復雜、缺乏主線,讓幼兒難以實現活動目標。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忽略了活動的作用,盲目運用新型教學形式或照搬網絡活動資源模式,讓幼兒教學活動成了教師演示各類電子設施的課程,這不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等。

有效的幼兒教學活動需要幼兒教師對其進行不斷地完善。教師要從幼兒的年齡特征、身心發(fā)展水平等方面著眼,設置比較精準的教學目標,為幼兒構建自主學習的空間,給幼兒合作探討的機會,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合理恰當的活動評價可以促進教師與幼兒關系的良好發(fā)展,為活動的不斷完善和調整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依據。教師應該將幼兒作為活動評價的主體,在評價過程中,通過幼兒自主評價、幼兒互評等方式增加幼兒的活動參與度,引導幼兒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改進自我。教師應該更多地了解幼兒的思想狀態(tài),以此為依據及時調整活動方法和活動內容。
在幼兒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與分析,發(fā)現幼兒教學活動設計和組織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活動形式,提高活動的整體質量。教師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應客觀地評估活動價值,積極進行反思,更好地設計、組織幼兒教學活動,把握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更好地實現相關教育目標,提高幼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在評價與反思中積累更豐富的教學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總而言之,提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至關重要。教師應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組織有意義、低成本、高效率、常態(tài)化的幼兒教學活動,從而不斷完善幼兒教學活動,發(fā)揮活動評價反思的作用,引導幼兒積極自主地參與游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