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陶行知生活理論備受推崇。教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運用陶行知生活理論,不僅可以構建面向兒童生活的全新教學模式,還能拓展幼兒的創造空間,提升幼兒的藝術品位,從根本上提高幼兒美術教學質量。本文主要論述了陶行知生活理論的主要內容,以及其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滲透路徑,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陶行知生活理論的視角下,生活是教育的主導,教育是為滿足人生的各種需要和推動生活向前向上服務的。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揮其內在力量,進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生活的變化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以提高幼兒美術教學質量。
(二)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笔翘招兄罾碚摰闹匾M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痹谔招兄罾碚摰囊暯窍?,傳統教育模式在學校和社會之間筑造了一道高墻,限制了幼兒綜合能力與個性品質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師要通過生活元素的滲透以及生活手段的應用,拆除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高墻,讓學生的發展不受禁錮,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自由自在地探尋多樣化的提升路徑。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阻礙了幼兒美術素養的提升。
(三)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理論的關鍵內容,也是目前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沒有積極踐行的教育理論。在陶行知生活理論的視角下,“教學做合一”是指知識是怎樣產生的,教師就帶領學生怎樣學;學生怎樣學,教師便決定怎樣教。陶行知先生提出:“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教和學都是以作為基點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其中的“做”從廣義上講就是生活實踐。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踐行陶行知生活理論,在生活實踐中帶領幼兒學習美術知識技能。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
幼兒的認知能力以及美術素養都比較薄弱,他們參與美術課程學習的時間有限。部分教師沒有將陶行知生活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他們沒有考慮幼兒的美術基礎、實際能力和心理需求,鮮為幼兒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美術學習情境,這不僅增大了幼兒學習美術的難度,也無法喚醒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降低了幼兒美術教學質量。面對這種不良局面,教師必須深化以幼兒為本的教學思想,將新時期的幼兒美術課程與陶行知生活理論有機整合,充分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需求,根據具體的美術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從而充分激發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拉近幼兒與美術之間的距離,驅動幼兒主動學習美術,實現陶行知生活理論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初步滲透。比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帶領幼兒畫向日葵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活情境,向幼兒展示向日葵生長的動畫資料,在激發幼兒參與繪畫創作的興趣后,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點和線條表現向日葵的籽盤、花瓣、葉、莖,幫助幼兒在鞏固線描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裝飾,從而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開發生活資源,豐富幼兒美術教學內容
“社會即學?!笔翘招兄罾碚摰闹匾獌热?,教師可以利用社會和生活中的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學。在過往的幼兒美術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后以及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只能開展簡單的繪畫教學,無法全方位培育幼兒的美術核心素養,致使幼兒美術素質的發展空間非常有限。美術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藝術學科,除了最基本的繪畫之外,還涵蓋了雕塑、剪紙、手工等內容。教師要想全面提升幼兒的藝術品位,深化幼兒對美術的認知,就必須拓展美術教學內容,進而打開幼兒的美術視野,解放幼兒的思維局限?;诖?,教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滲透陶行知生活理論時,應該意識到生活資源的多樣性及其美術教學價值,大力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豐富幼兒美術教學內容,培養幼兒的創意思維,從而助推幼兒美術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創意美術課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各種植物的種子作為創意材料。植物種子不僅種類豐富、顏色繽紛,而且成本低廉,是非常理想的創意美術材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認識不同植物種子的形狀和顏色,擴充幼兒的自然知識儲備,為后續美術創意活動做好鋪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資源豐富幼兒美術教學內容,引導幼兒利用植物種子、膠水、紙板、畫筆等材料制作種子貼畫,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增強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實現陶行知生活理論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合理滲透。
(三)組織生活觀察,帶領幼兒捕捉美術元素
審美情趣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幼兒都應該具備的藝術品質。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是培養幼兒審美情趣的有力依據。生活是一個廣闊的藝術天地,它不僅集合了各種美的元素,也能啟迪幼兒的智慧,激發幼兒多樣化、個性化的美術創意靈感。審美源自觀察,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對生活進行廣泛、細致的觀察,可以深化幼兒對生活和美術的理解,擴展幼兒的審美視野,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位。教師應該明確生活教育對于培養幼兒審美情趣的現實意義,積極組織幼兒開展生活觀察,帶領幼兒捕捉生活中的美術元素,促使幼兒更主動地探美、尋美、創造美,從而大幅度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和美術創作能力,實現陶行知生活理論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比如,在幼兒美術《神奇的手》一課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細致觀察自己的雙手,引導幼兒認識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讓幼兒知道人人都有一雙手,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不僅可以帶領幼兒發現生活中美的元素,還能提升幼兒的德育素質。教師可以讓幼兒用彩筆在手指上畫娃娃的表情,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和不斷嘗試體驗創作的樂趣,從而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觀察能力,實現陶行知生活理論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四)發展實踐教學,鍛煉幼兒的美術創意能力
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理論中,“教學做合一”的核心是實踐教學。在大部分教師沿用的教學模式中,教、學、做三者分離存在,并時常有所缺失,他們往往反復向幼兒輸出美術理論知識,而沒有跟進實踐教學,這不僅有悖于“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也嚴重阻礙了培養幼兒的美術創意能力。面對這一弊端,教師在新時期的幼兒美術教學中應該積極優化陳舊的教學模式,遵循并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大力發展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培養幼兒的美術創意能力,培育幼兒的實踐意識和創新精神,為幼兒美術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而實現陶行知生活理論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成功滲透。比如,在幼兒美術《葉子花》一課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戶外拾揀各種形狀的樹葉,帶領幼兒在樹葉上均勻地涂色并進行印畫,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和創作,對樹葉印畫進行創造性的添畫,設計出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花瓣。在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把每個幼兒完成的“葉子花”作品擺放在一起,不但可以讓幼兒體驗到完成美術創意作品的成就感,還能大幅度提升幼兒的美術創意能力,從而達成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學、做的協調和統一。
綜上所述,教師將陶行知生活理論滲透于幼兒美術教學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率。教師應深度學習陶行知生活理論的主要內容,綜合考慮幼兒的美術基礎、思維特點和心理需求,積極創設生活情境,開發生活資源,組織生活觀察,發展實踐教學,多層面構建生活化美術教學體系,全方位培養幼兒的美術核心素養,從而實現陶行知生活理論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有機滲透,收獲豐碩的教學成果。
(作者單位:南通市開發區小星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