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生態環境局
近年來,佛山市構建“大生態”格局,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在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大步伐。生態環境質量逐年向好,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連續三年達到 60以上,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逐步建成經濟高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的典范城市。
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市于2021年10月獲評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城市群貢獻佛山力量,也為中國探索出制造業城市轉型升級的生態文明建設“佛山樣板”。
強化頂層設計,升級“大生態”格局
早在2012 年,佛山率先在廣東省成立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并于 2020 年升格為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委員會主任,五區黨委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形成“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職能部門統籌監管、各司其職,市區鎮統一部署、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體系。黨政實績考核中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相關內容占比 20%以上,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融共贏,推動佛山特色的“大環?!睓C制升級為“大生態”格局。
佛山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先后頒布實施3部環保領域地方性法規,并制訂實施多部綱領性規劃及政策,不斷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基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率先開展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實行降級管理和告知承諾,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2016年,佛山市政府頒布實施《佛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2016-2025 年)》,正式啟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2018—2019年,順德區、高明區先后創建國家第二批、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堅持精準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近年來,佛山市依托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平臺,建立多部門、多層級、跨城市的聯防聯控機制,構建“黨委統攬全局、政府推動落實、人大全面監督、政協參政議政”同向發力治污新格局,持之以恒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和凈土防御戰。
持續開展電力、陶瓷和鋁型材等重點行業及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提升治理,全面完成電廠“超潔凈排放”改造。 推行河長制、湖長制,設立流域長和島長,建立“流域治理+一河一策”模式,堅持生活源、工業源、農業源、內源“四源共治”。建設市級管理系統,實施“雙備案”制度,全面提升監督管理水平??萍假x能,編織起一張強有力的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自動監控網絡。加強涉鎘等重金屬行業隱患排查,落實關閉搬遷工業企業地塊環境排查、建設用地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與修復,初步掌握全市1507 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及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實行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還利用技術賦能,實現移動源污染監管全覆蓋。利用“人巡+機巡”精細化監管揚塵源;首創“環保取證、公安處罰”模式,應用黑煙車電子抓拍、重型柴油車 OBD遠程在線監控、固定遙感監測等科技手段,成為移動污染源監管的全國樣板;推動出租車新能源化和完善港口岸電建設;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工地油品直送模式全覆蓋,實現正規油品從源頭配送到工地作業的全鏈條管控。大氣、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0年優良天數比例達91%,西江、北江等已成為珠三角優質飲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供水達460萬噸/天,惠及市外 800 余萬人。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 90%以上,較好地完成國家和省“土十條”考核目標。
推動綠色發展,實現“佛山智造”破繭成蝶
佛山市堅持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以污染防治倒逼“佛山制造”升級為“佛山智造”。
試點推行紡織印染工業園“統一供水、統一供氣、統一污水處理”模式,實行處理后污水循環利用,疏通中小企業污染治理難、綠色發展難的堵點。發展裝備制造、泛家居產業及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獲批全國唯一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以二氧化硫為代表的工業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2020 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上升至 2.33 萬億元。
佛山市堅持為民惠民,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一是深挖生態資源綜合服務功能。圍繞“鄉—城郊—城區—社區”,構筑“域—圈—環—點”層次綠色生活圈。打造“三環、多點”都市綠環,大力推進萬里碧道、城郊萬畝郊野森林和濕地公園建設,將人文城市與山水生態格局相融合。“十三五”期間,新增造林10496.89萬平方米、公園綠地864萬平方米、碧道130千米,2017年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2019年整合西樵山和南海?;~塘田園公園成功申報國家生態文化產業園,2020年廣東云勇森林公園成功申報國家森林公園。二是積極搶抓“美麗鄉村”建設戰略機遇。以整治村級工業園為抓手,完善農村環?;A設施,扎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20年全市村莊保潔覆蓋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均達100%。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建設“百里芳華”鄉村振興示范項目,116個重點村居形成“點上有精品、沿線連成景”美麗鄉村風景線。2020年,“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在著力為人民群眾提供休憩休閑之地的同時,佛山還大力弘揚綠色低碳生活風尚,積極組織生態環保、綠色生活、節水節能等宣傳教育活動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發揮新媒體矩陣優勢,及時發布環保政務動態、環境質量信息查詢、環境污染投訴、政策咨詢、以案說法等多元化服務,加大公眾參與度。2020年,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分別達90.21%和87.48%。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大力發展綠色建筑,2018至2020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比例從42.35%提升至57.42%;踐行“公交優先”戰略,創建公交都市,大力倡導綠色、共享出行;引領綠色消費,全面推行政府綠色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