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利用科技手段拓展非現場監管的應用,并將其作為日常執法檢查的重要方式。這一意見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即未來的環保執法將通過適時引入“黑科技”,實現科學執法、智慧執法。
在廣東東莞,當地企業數量眾多,為環境執法帶來較大壓力,環境監管存在盲點。為有效解決監管盲點,回應群眾環境信訪投訴問題,當地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引入先進執法設備及技術,實現精準執法,增強了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力度,有效解決污染擾民問題。
引進氣體成像遙感系統解決廢氣擾民問題
“廢氣擾民是群眾信訪投訴的熱點,但氣味散發具有間歇性、易受風向等因素影響的特點,加上清溪鎮企業數量多,執法人員往往難以精準執法。”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清溪分局(以下簡稱“清溪分局”)負責人介紹,為破解執法難題,清溪鎮引進氣體成像遙感系統,借力科技手段解決廢氣擾民問題。
據介紹,該系統利用基于單點檢測的紅外光譜儀和掃描系統的遙感遙測成像紅外光譜儀,對氣體云團自動進行遠距離鑒定、定量和化學成像,以快速鎖定污染源種類和來向,縮小排查范圍,提高溯源高效性和精準性。該系統能有效監測點位半徑5千米內區域氣體情況,可全自動24小時連續測量,并同步鑒定和定量氨氣、硫化物、VOCs等多種氣體。
7月上旬,針對清溪鎮華潤潤溪山小區居民反映的廢氣擾民問題,清溪分局執法人員在該小區頂層安裝氣體成像遙感系統進行48小時監測。經監測分析,執法人員發現距離潤溪山小區298米和321米的兩個點位夜間臭氣濃度高值次數最多隨即執法人員將其鎖定為可疑區域,重點對上述兩個區域的涉氣企業進行排查,并查處涉氣違法企業1家、“散亂污”企業1家。同時,執法人員將相關情況反饋信訪投訴群眾,并表示將對問題企業加大巡查頻次,強化跟蹤督辦,確保廢氣問題整改完成,切實提高大氣環境質量。
立體監測精準查清污染源頭
為踐行保障群眾環境權益的莊重承諾,8月上旬,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信訪科、廣東省東莞生態環境監測站聯合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沙田分局(以下簡稱“沙田分局”),使用便攜式FID—VOC監測儀、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小白”異味監測儀、高空紅外遙感監測儀等高新尖的環境監測儀器,對沙田群眾信訪投訴大氣異味較多的某片區,開展立體監測探源。
行動共對多家油庫企業和瀝青企業進行全廠區的無組織排放探源進行全面排查。對現場檢測到儲氣罐泄漏的企業,沙田分局當場要求企業馬上落實做好整改,以嚴于國家標準的要求,減少無組織排放和廢氣擾民問題。對發油臺密閉不完全,產生無組織泄漏的機位,沙田分局要求相關企業立即對相關設備設施進行深入檢測,減少氣體的無組織排放。對瀝青異味收集管道密閉不嚴,可能產生泄漏的單位,沙田分局要求其馬上開展對管道的全面檢測,減少氣體的無組織排放,以更嚴格、更高標準的要求,做好大氣污染防控。
針對該片區存在的問題,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還將試點對重點單位布控廠界無組織異味監測儀、區域高空遙感紅外成像儀等高尖監測儀器,全面管控該片區的大氣環境質量,做好氣味探源工作。
無獨有偶,早在7月下旬的時候,為了解決異味擾民問題,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洪梅分局、麻涌分局開展異味源排查行動,利用走航監測車、無人機等高科技監偵手段協助現場排查,破解保利海棠小區異味信訪熱點難點問題。
走航監測車對反映異味的小區及周邊環境進行VOCs走航追蹤監測,實現邊走邊測、實時監測。無人機同步對小區上空及周邊區域進行開展包括五項大氣污染物及VOCs等大氣氣體巡航監測。執法人員則在企業及小區周邊進行實地巡查,并走訪住戶群眾,了解異味情況。經深入細致排查,執法人員發現部分異常點位,并初步鎖定瀝青味源頭,取得初步成果。
“根據走航監測及無人機監測報告,我們可以詳細分析污染成因、來源及趨勢,對異常點位及周邊企業開展針對性核查,做到溯源精準定位、查糾不留死角。”洪梅分局負責人表示。
管道快速檢測設備讓廢水偷排無所遁形
4月中旬,東莞市黃江鎮板湖河上游河道社貝段的水質顯現白色,疑似有企業偷排。東莞市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快速響應,通過使用QV檢測對問題河道進行溯源分析,大致鎖定了偷排白色廢水企業的范圍。隨后,執法人員結合QV檢測分析結果,對目標范圍企業進行逐一檢查,最終發現位于社貝村的某科技有限公司情況異常。執法人員經過現場勘查、拍照、錄像、詢問等,快速掌握異常水質來源。
案例中的QV檢測,是一款名為管道快速檢測的設備。“在檢測過程中,通過操作智能控制終端,可實時錄制并保存被檢測管道的內窺影像文件,清晰地了解管道當前狀況,并做出下一步決策。”東莞市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以往由于管道狹小,人員難以進入排查,加上排污口眾多,排查起來費時費力。采用QV檢測無需下井即可實現管道情況可視化,生態環境溯源排查工作提質增效。在路面就可以看到管道內部的排污情況,有異常一目了然,排查起來速度快了很多。”
除了QV檢測,黃江鎮還啟用高清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也發揮了類似的效用。9月17日,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黃江分局(以下簡稱“黃江分局”)聯合第三方技術服務公司采用高清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對群眾反映的排污口污水流入河道問題進行溯源檢查。
“群眾投訴所涉及的排水渠,空間狹窄且內部管道走向復雜,執法人員難以鎖定廢水源頭。”黃江分局負責人表示,高清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可深入管道內部,通過其傳回的畫面顯示,該廢水源于一處廢棄管道滲漏。經檢測判斷廢水為生活污水。
高清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采用高清像素,高亮度燈光、進口馬達等模塊式設計,是行業內首款非壓縮機器人,具有在管道內行走穩定性好、視頻圖像無抖動、無死角觀看、實時采集數據等優勢,是一項新型的具有前瞻性的應用工程技術,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和高效的技術支撐。
“在排查水污染問題上,‘地下看很有效,‘天上飛的也很高效。”執法人員口中的“天上飛”是大家熟知的無人機,無人機通過搭載高清正射影像,可以快速發現各類環境問題點位。
無人機航拍在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排查應用中效果十分明顯,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東莞市市級水源地4個、鄉鎮級水源地20個,覆蓋面積約143平方千米,以往靠人力容易導致問題排查不夠細致全面,隱蔽點位容易出現問題反彈等現象。2021年通過無人機巡查,短短兩天時間,全面排查出東莞市萬江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14個飲用水源保護區附近存在雜物垃圾堆放、建筑搭建、岸邊種植活動等疑似問題點位15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