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忠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1)9-0023-03
球蟲病和沙門氏菌病是養雞臨床常見的疾病,管理水平低下的中小型雞場多發,各種品種、日齡和性別的雞都能感染,死亡率高,危害較大。當球蟲和沙門氏菌發生混合感染時,如果不及時治療,勢必會造成比單一感染更大的經濟損失。筆者通過對豫南地區某雞場球蟲病和沙門氏菌混合感染實發病例的診治過程進行闡述和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球蟲和沙門氏菌簡介
球蟲是胞內寄生蟲的一種,感染后會寄生在雞腸道粘膜細胞中,并對粘膜造成破壞,引發腸炎。獸醫臨床已經報道的球蟲種類有7種,分別為柔嫩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布氏艾美耳球蟲、堆型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早熟艾美耳球蟲以及緩艾美耳球蟲等。臨床最為常見的為柔嫩艾美耳球蟲和毒害艾美耳球蟲,由于前者寄生在雞的盲腸部位,又稱盲腸球蟲,后者則寄生在小腸部位,又稱小腸球蟲。球蟲在細胞內進行寄生和繁殖,可破壞腸道上皮粘膜組織,造成粘膜的脫落和出血、飼料消化吸收利用發生障礙,危害很大。
沙門氏菌是養雞臨床經常見到的一種致病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屬腸桿菌科,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短桿狀,兼性厭氧,不發酵乳糖,不產生芽孢,對人也有感染作用,并為人類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之一。雞感染后臨床分為雞白痢型、傷寒型和副傷寒型三種,可引發腸炎和菌血癥。感染雞主要表現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生長發育受阻,糞便不成形,呈綠色,粘附在肛門周圍,俗稱“糊肛”現象;剖檢肝臟顯古銅色,部分雞有腎腫表現。
2 本例雞場的發病概況
本次發病雞場位于豫南地區,飼養品種為817肉雜雞,26日齡,感染雞表現精神不振,雞冠發白,眼睛迷離,日采食量下降10%左右,糞便呈水樣綠色,帶有紅色血塊,不成型(圖1),對肛門周邊的羽毛造成污染,整個雞棚一共10 300只,每天死亡30只左右。對病死雞進行剖檢,典型病變能見到肝臟腫大,表面泛綠色,有大小不等的黃白色壞死灶(圖2);腸壁變薄,表面出血(圖3);盲腸腫脹,腸粘膜出血、壞死,腸內有黃白色腸芯樣物質(圖4),觸之發硬;肺、脾臟、胰腺、腎臟、肌胃、腺胃等部位無明顯異常。
3 實驗室診斷
無菌采集病死雞的肝臟和盲腸內容物,肝臟用手術刀無菌橫切后,用橫切面在SS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上進行抹片,之后于37 ℃恒溫條件下培養24 h。盲腸內容物用眼科剪剪碎后加入到約10倍量的飽和食鹽水中,攪拌均勻,用60目的篩網過濾,濾液靜置5 min,用膠管吸取液面滴于顯微鏡下觀察,如果能找到球蟲卵則代表有球蟲感染。
檢查結果:病料抹片培養24 h后,在SS瓊脂培養基上長出無色半透明、表面光滑、中心呈黑色的中等大小菌落,在麥康凱培養基上長出無色半透明菌落。濾液鏡檢視野中能見到有大量球蟲卵。
根據病雞的臨床表現、剖檢病變,結合實驗室檢驗結果,可以斷定本次疾病由球蟲混合感染沙門氏菌而引起。
4 防控方案
4.1 治療方案
鑒于本次疾病為混合感染,治療必須采用多種藥物配合的方式進行。抗球蟲藥使用復方磺胺喹噁啉溶液(每100 mL含磺胺喹噁啉20 g、甲氧芐啶4.0g)集中飲水使用;抗沙門氏菌藥使用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集中飲水。由于磺胺類藥溶解后顯堿性,而新霉素溶解后顯酸性,故將兩者分開使用,磺胺藥上午用,新霉素下午用,中間間隔4 h,連續治療3 d后,雞群再使用乳酸菌制劑對腸道微生態進行調理,以0.1%的劑量添加于飼料中,連續使用3 d。
4.2 預防方案
球蟲病多由雞舍衛生條件差、環境溫濕度過高而引起,單純治療即使能將感染雞體內的球蟲殺死,但如果環境中的球蟲不及時清理和殺滅,后期飼養過程中還會造成重復感染。用藥期間,我們指導養殖戶將雞舍衛生徹底打掃一遍,飲水中加入0.1%濃度的酸化劑,水酸化后其中的沙門氏菌會被抑制和殺滅,從而避免病原菌通過飲水傳播。在雞舍四周灑上生石灰,生石灰有吸潮作用,能降低雞舍環境中的濕度,從而降低球蟲發病率。另外,雞糞每天清理,并在遠離雞舍100 m以上的地方集中堆肥發酵處理,利用生物熱殺滅糞便中的球蟲卵,防止再次感染健康雞。
5 治療效果
本方案用藥后第2天,雞群死亡數顯著下降,由原來的30只左右下降至8只,采食量恢復至正常量的95%,血便情況改善,雞精神顯著好轉。用藥后第3天,雞群死亡數降至2只,血便消失,采食量完全恢復。用藥后第4天,整個雞群觀察已完全正常,糞便成型,活躍度高,無死亡。經過乳酸菌對腸道微生態進行調理后,本病完全得到控制,直至第56天出欄未再復發,表明通過抗球蟲藥配合抗沙門氏菌藥的治療方案有效,也從側面證明了診斷正確。
6 診治體會
隨著我國養殖業的不斷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獸醫臨床發生的疾病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具有一定傳染性的疫病,一旦發生不及時控制,后期造成的損失很大。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規模化養殖起步晚,養殖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疾病防控方面也缺乏經驗,很多疾病發生時往往不止一種病原感染,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的現象非常普遍,通過臨床初診結合實驗室檢測可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從而避免了亂用藥而延誤病情。筆者希望通過本次球蟲混合沙門氏菌感染的具體案例診治分析,能給廣大養殖朋友在碰到混合感染病例時提供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