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彬城
全面提高我國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政治的品質,不僅是我國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實現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根本需要。我國歷來重視學生的道德、政治方面的培養,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優秀的政治品質是體現教育強國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中學生時期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他們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作為我國有力的后備軍,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得至關重要。而體育課程在學生的身心、性格以及人格的構建方面有著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原有體育課程的內容的基礎上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同時對完善中學思想政治體系有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1 中學體育課程思政問題
1.1 過度的應試教育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中學和家長,依舊沒有改變傳統的想法——為考試而鍛煉。他們并沒有真正的把體育鍛煉的核心思想貫徹到學生的心中。就如今大部分中學的體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制定和安排是完全圍繞著體育中考的幾個運動項目所展開。而這種過度的應試教育會造成學生對體育興趣的喪失,如果每個學校依舊貫徹為考試而鍛煉這種過度的應試教育,未能將體育鍛煉的核心用意傳授給學生,那將會對我國成為體育強國這條道路上造成很大影響。
1.2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
我國的教育事業在眾多教育學者的長期努力下正在蓬勃的發展,不管是在教學質量還是教學設計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學校還是未能徹底的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學校中落實到位,它們依舊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而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中學生的體育學習,它是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性活動,這樣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同時對學生的性格、人格、社會生存和社會的適應能力造成很大的影響。
1.3 教師隊伍思政觀念薄弱
教師隊伍的思政觀念是決定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因素。中學體育課程是由具有專業體育知識技能的教師進行授課,教師的專業性毋庸置疑。但是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會經常忽略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只教授專業的運動技能,教學生如何掌握動作技術,忽視了更為關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精神,不能夠將體育課所包含的所有內容傳授給學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了阻礙。如果在體育課堂上,能夠將良好的思想政治融入到體育課堂上,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學習到優良的思政教育,那將會無形中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形成很好的熏陶。
2 中學體育思政課程改革措施
2.1 改變體育課堂的教育觀念
在課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制度中應充分的借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重要思想內容,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論,形成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徹底的改變應試教育的體育課堂的觀念,應結合學生的運動興趣合理的進行課程安排,使學生重新認識體育學習與體育課,從而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思想觀。
2.2 創新體育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思想有機結合的產物,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改進。要想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孕育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而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應是在當地政府和教師的有機結合下才能更好的將其中的優勢更好的體現。對于當地教育部門來說,應根據時代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當地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開創一個適合當地學生的體育教學模式,從而去推翻傳統體育教學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對于教師來說,應積極配合教育部門所頒布的新教育模式,將教育模式中的精髓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如匯貫通的應用于課堂上,從而去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偏見。
2.3 教師思想觀念的重建
教師是課程思政改革最為關鍵的一步,教師應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才能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正確的思想。在體育課中教師是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教師的水平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可以定期的開展對教師的思政培訓,并使教師形成“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同時加強教師優良的思政觀念,并強調將其在課堂上正確的傳導給學生。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教師也應自覺的履行應有的職責,嚴格的要求自己,擺正好自身的工作態度,補足自身的短板,增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識。
3 總結
綜上所述,中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應從小就進行正確思想政治的引導,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中,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將思政課程過渡到課程思政。在中學所有的課程中體育課程中所包含的內容正好契合思政教育中的諸多元素,在這一層面來說,體育課中融入思政教育對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在中學教育未來的走向中已經是必然趨勢。
(作者單位: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