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玲
有近些年的相關研究中發現,我國幼兒低體重率和肥胖率不容忽視,尤其是肥胖率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在某些偏遠山區或農村,因經濟發展較落后,留守兒童易出現營養不良、身材矮小、體重偏輕等現象。而在某些城市中物質較充裕,超重和肥胖兒童也越來越多。不管是幼兒營養不良,身材矮小,還是營養過剩,超重肥胖,都不僅會影響幼兒正常生長發育,而且還會引發一些疾病,對身心健康發展產生很大的威脅。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現代人體科學和幼兒教育科學研究表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不僅是指幼兒的身體沒有疾病,而且包含身體和心理都能和諧正常的按照人體生長發育規律發展。《指南》中將健康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身心狀況”“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三個子領域,使幼兒具有健康的體態是“身心狀況”子領域的首要目標。
幼兒年齡階段進行體育活動,對他們身體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幼兒的身體通過多次重復的身體練習,給各器官系統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使它們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生物化學方面的適應性得到增強。
1 相關概念
身體形態是指身體的外部形狀和特征。包括身高、體重、胸圍、頭圍,這些則是由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所組成。
身高是指從頭頂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身高是人體縱向部分的長度,源于人體的縱向生長。人的身高物質基礎是骨骼,與身高相關的主要是頭顱、脊柱和下肢長骨3部分。在諸多影響身高的后天因素中,最積極而又有效的因素莫過于體育運動。
體重是指裸體或穿著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稱量得到的身體重量。體重增長除與骨的增長關系密切以外,還與肌肉,脂肪等的增長有關系。體重增長趨勢:在青春期,肌肉的發育比較突出。當身高迅速增長時,肌肉以增加長度為主而明顯增長;身高生長緩慢下來時,肌肉以增粗肌纖維為主而明顯增長,于是體重隨之增加。
胸圍是指經乳頭點的胸部水平圍長。一般用卷尺測量。是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發育狀況的指標。
頭圍指從眉間點為起點,經枕后點至起點的圍長。頭圍反應腦,顱骨的發育。
2 體育運動對幼兒身體形態的促進作用
人的身體形態是由骨骼、肌肉、關節所組成。換而言之,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的形態特征決定了身體的形態特點。我們可以通過促進和完善幼兒骨骼、肌肉、關節的發展來促進和完善幼兒身體形態的發展,因此,體育運動對幼兒身體形態的促進作用可以表現在
2.1 體育運動對幼兒骨骼的促進作用
骨的生長包括長長和長粗。長骨長長是依靠軟骨內成骨來實現,長粗則是以膜內成骨的方式來進行。幼兒期骺軟骨細胞、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共同作用使的骨骼不斷長長,經常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骺軟骨的增殖與分裂,促進身高的增長。長骨長粗通過骨外膜內的成骨細胞不斷產生有機質,同時有骨鹽不斷沉積,使骨干不斷增粗;骨內膜中的破骨細胞則是骨髓腔不斷擴大,這樣使骨干增粗的同時骨髓腔也增大,使骨干骨質保持一定厚度。
幼兒處于身體發育旺盛時期,骨骼的生長直接決定了幼兒的身高發育。幼兒骨骼有機物多,無機物少。彈性有余而堅固性不足,易變形而不易骨折。適宜的體育運動可使骨密度增厚,骨徑變粗,骨小梁增粗且排列更加有規律,能使骨骼變得粗壯和堅固,提高了骨的抗彎、抗折、抗擠壓和抗扭轉能力。因此,體育運動對培養幼兒正確的身體姿態,預防骺軟骨病等健康骨骼方面起著重要意義。
2.2 體育運動對幼兒骨骼肌發展的促進作用
體育活動促進肌纖維增粗,從而使肌肉變得結實,提高了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系統的體育鍛煉對骨骼肌形態結構的影響尤為明顯,主要表現在:
(1)肌肉體積增大。肌肉體積增大是肌纖維增粗的結果。肌纖維增粗是肌纖維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化。如,體育鍛煉使得肌原纖維增粗,肌球蛋白增多,收縮物質增多。同時肌漿網發達,肌紅蛋白及其營養物質都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肌纖維中線粒體的增加也會使肌纖維增粗。在身體素質練習中尤其是力量練習可以使肌肉力量明顯增加,肌肉體積明顯增加。
(2)肌肉中的脂肪減少。肌肉內脂肪的存在會對肌纖維的收縮形成阻力,降低肌肉工作效率。體育鍛煉,尤其是耐力性練習,可減少肌肉中的脂肪成分。
(3)肌肉內結締組織增多,血管增多。主要表現在運動使肌內膜和肌束膜均增厚,肌腱和韌帶也明顯增粗。以上變化都能提高肌肉的抗拉力性能。系統的體育鍛煉可以使肌肉中毛細血管的數量明顯增多,同時管徑也有所擴張,這就進一步增加了肌肉的血液供應,改善了營養狀況,提高了肌肉的工作能力。
幼兒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質、無機鹽少,收縮力小,耐力差,易疲勞。科學適宜的體育運動能促進肌纖維增粗,從而使肌肉變得結實,提高了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從而促使幼兒形成健美的體態。
2.3 體育運動對關節發展的促進作用
長期、適宜的體育運動可使關節面的骨密質和關節面軟骨增厚,這將有助于緩沖震蕩,使關節能夠承受更大的負荷。適宜的運動可使關節囊增厚、韌帶增粗、膠原含量增加,進而提高關節的穩固性。
幼兒關節面軟骨相對較厚,關節囊及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細長,關節活動范圍大,牢固性差,易脫位。體育活動使肌肉關節的肌腱和韌帶增粗,增加了關節的穩固性。
3 為促進幼兒形成健康體態,體育活動時應注意:
(1)培養幼兒正確的身體姿態,多做對稱性動作,使身體協調發展。
(2)合理安排運動強度,給與骨骼適當的刺激;科學進行力量練習,增加肌肉力量,形成優美的肌肉輪廓。
(3)教會幼兒正確的跳躍動作和屈膝緩沖,盡量避免在堅硬的地面上做跳躍動作,保護骺軟骨,防止過早骨化。
(4)幼兒肌肉易疲勞不育,進行長時間和運動量較大的體智能活動,關節牢固性差,不易進行專業化或過度的柔韌性訓練。
(5)每天戶外體育活動不少于1小時,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促進鈣、磷的吸收。
(作者單位:滄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