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名



1 前言
體能是各個競技運動項目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用以維持技戰術正常發揮和預防傷病的基本能力,也是優秀運動創造優異成績最根本的保障能力,而體能要素中的速度、力量、靈敏、協調、柔韌、耐力等組成部分對任何項目、任何運動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因運動員所從事的運動項目和其自身的身體素質等條件決定了對各體能要素所需要的比例和所需要的要素主體不同。例如:短跑運動員和馬拉松運動員所需要的體能主體要素都是速度,但兩者一個強調絕對速度,一個強調速度耐力,在競技運動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就算在同一向群的兩個項目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各項目的規則不同,也就造成了各項目間的比賽時間、比賽強度、比賽方式的不同,從而也就影響了教練員體能計劃的制定、運動員對體能需求的差異。不同的運動項目需要不同的體能,不同的體能訓練方式和手段又影響著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因此,把握項目的制勝規律,體能如何在比賽過程中更好的發揮作用,是永遠需要大家深入研究的課題。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我國古典式摔跤優秀運動員周惜男。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并收集近幾年關于摔跤體能訓練方面的書籍、文獻資料等。
(2)數理統計發。通過對周惜男兩次全國比賽的得分、輸分以及名次情況和賽前訓練計劃中的體能部分進行統計、分析。
3 體能訓練對摔跤項目重要性的認識
國際式摔跤屬于以技能為主導的格斗類對抗項群,有技術種類繁多(包括:站立技術、跪撐技術、進攻技術、防守技術、站跪銜接技術等等),戰術多變的特點。現在國際式摔跤一場比賽的時間是6分鐘,又分上、下半場(各3分鐘),中間休息30秒鐘,在這6分鐘的比賽過程中雙方運動員不允許后退、不允許低頭、夾手、消極防守等現象出現,否則就會被警告、罰分、罰跪撐。總之,雙方運動員必須采取積極進攻的技戰術打法,在這種高對抗強度、長持續時間、快節奏的比賽狀態下來完成自己的技術動作和實施自己的戰術意圖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運動員擁有嫻熟的技術,更需要擁有強大的體能儲備來支撐這些技術和戰術。猶如武俠小說里描述的一樣,缺乏“內力”的保障,再犀利的招數也沒有殺傷力。因此,體能訓練對于一名運動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技戰術得以順利發揮的有力保障。
4 周惜男2020年全國錦標賽賽前體能訓練的安排和執行情況
4.1 周惜男的賽前基本情況
周惜男在2020年全國古典式摔跤錦標賽中參加的是60kg,平時訓練完體重在64kg左右,無傷病。
4.2 周惜男2020年全國古典式摔跤錦標賽賽前訓練階段周訓練計劃
從表1中可看出,在上述周惜男的一周訓練安排中,體能訓練在訓練內容上占據了相當重要的比例,通過統計,一周的訓練計劃里有17項內容是體能訓練,一周體能訓練的總時間為632分鐘(約10.5小時),平均每堂課0.95小時的體能訓練,這些都是凈時間,間歇時間不包括在內。
5 周惜男2020年全國冠軍賽賽前體能訓練的安排和執行情況
5.1 周惜男的賽前基本情況
周惜男在2020年全國古典式摔跤錦標賽中參加的是60kg,平時訓練完體重在64kg左右,無傷病。
5.2 周惜男2020年全國古典式摔跤冠軍賽賽前訓練階段周訓練計劃
男的一周訓練安排中,體能訓練在訓練相對于錦標賽的安排,在密度上和總量上都有所增加,在體能的訓練形式上也有所改變。通過對上表的統計,一周的訓練計劃里有25項內容是體能訓練,比錦標賽增加了8項內容。體能訓練的總時間為757分鐘(約12.6小時),平均每堂課1.15小時的體能訓練,較錦標賽賽前訓練的0.95小時多出了0.2小時。
6 周惜男在2020年全國錦標賽、冠軍賽中得分情況和名次的對比
周惜男在2020年全國古典式摔跤錦標賽中沒有進入前八名,但在2020年全國古典式摔跤冠軍賽中獲得了冠軍,雖然比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上圖兩次比賽得分情況統計充分說明了問題,周惜男在錦標賽中總共得分12分,總共輸14分。但冠軍賽總得分為36分,是前者的3倍,輸8分。兩次比賽得分和輸分的比例分別是:1:1.17和1:0.22,冠軍賽的名次和得分、輸分的數據都要遠遠優于錦標賽。
7 結論與建議
(1)全國錦標賽和冠軍賽兩次比賽的賽前訓練課次、準備時間、參賽級別等客觀條件相同,但是對比兩次比賽過程中周惜男在場上的臨場表現和名次、得分、輸分等情況,冠軍賽明顯優于錦標賽。
(2)針對周惜男在錦標賽上的失利,教練員進行了深刻的總結、研究。準備全國冠軍賽時在錦標賽賽前訓練的基礎上加大了其體能訓練的量,由原來的周訓練632分鐘增加到了757分鐘,在體能訓練的形勢上也做了適當的調整。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周惜男獲得了冠軍賽的成功,并取得了冠軍。
(3)對于摔跤運動而言,體能訓練非常重要,是運動員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但要正確理解體能與技戰術之間的關系,不能因為對體能訓練重視就忽視了技、戰術和其他制勝因素的研究與訓練。
(4)體能訓練一定要緊扣運動項目特點,特別是供能特點、比賽時間與形式等。
課題:本文由2021年上海體育學院附屬競技體育學校教育教學課題中職內涵建設經費資助。
(作者單位:上海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