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海
分層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全體,針對性展開教學。本文將首先從當前初中體育長跑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具體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長跑中的合理運用策略。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每一位學生都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每一位學生的體能和運動能力情況也是各不相同的,初中體育長跑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技巧,利用分層教學提高教學的質量。
1 當前初中體育長跑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初中體育長跑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教師沒有在了解每位學生身體狀況的情況下盲目開展長跑教學,導致體育課堂中部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出現暈倒甚至休克的狀況,違背了體育教學的初衷,沒有將學生置于體育課堂的主體地位。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法,根據體育教學標準讓整個班集體一同采用同一種長跑教學模式,沒有做到尊重學生的差異,導致初中體育長跑課堂兩極分化嚴重。
2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體育長跑中的合理運用策略
2.1 深入學生群體,劃分教學內容
分層教學法開展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確定教學目標。在初中階段,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為了保證分層教學法的順利實施,教師首先就要深入學生群體,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展開調查,從而更好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其次,長跑教學是技巧性運用教學,如果一味地增加學生的運動量,不劃分教學內容的話很容易導致學生體力不支,不能堅持完成長跑任務的情況,所以,教師開展長跑教學的同時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合理劃分教學內容,讓初中體育長跑教學科學合理地進行。
例如,教師在教學前首先通過“耐力跑”的測試來了解學生的跑步情況。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情況,科學展開測試,教師可以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規定,初中階段男生1000米長跑的標準,成績在4分22秒到4分55秒之間的學生,成績為良好,成績在4分15秒以下的學生成績為優秀,成績在4分35秒到5分20秒的學生成績為及格,成績在5分40秒以下的學生成績不及格,女生800米測試也同樣的道理。根據測試成績的不同,劃分不同的長跑訓練小組,為接下來的分層教學奠定基礎,有針對性地提升體育長跑教學的質量。
2.2 劃分學生群體,分層制定目標
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之后,要合理地將學生群體劃分為不同的教學層次,根據各個層次劃分的標準,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其中,為了保證層次的合理性,教師要注意層次和層次標準,不要將學生劃分成過多的層次,也不要將層次之間的標準差距太大,不利于教學的實施。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類是熱愛體育運動,身體素質好,長跑成績優秀的學生,B類是長跑成績合格,并且在長跑過程中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的學生。C類是體能差,不熱愛運動,對長跑有強烈抵觸情緒的學生。針對A類學生,教師可以在長跑教學上提高標準,要求男生能夠盡量要在4分鐘左右完成1000米長跑,女生要在3分半左右完成800米長跑,為提升學生的體能訓練創造良好條件,針對B類以及C類學生適當降低標準,保證最大限度要求學生,通過體育課堂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2.3 分層開展教學,制定評價標準
當前大多數中學生缺乏日常的體能鍛煉,身體素質較差,對于長跑有嚴重的排斥心理,導致在長跑訓練的過程中難以堅持下來,沒有堅強的意志和面對長跑的勇氣,給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困難。長跑是一項周期久,耐力性強的運動項目,如果學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有跑步的運動習慣,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對長跑產生排斥心理,加之中學體育課程安排時間較少,學生難以對長跑產生參與的興趣,嚴重阻礙了體育教師教學的推進和授課。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積極有效地評價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運動表現,因此,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實施分層的教學評價,能夠增強學生長跑的信心,讓學生在評價中受到鼓舞,對學生的體育運用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基于此,教師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也要實施不同的評價標準,最大限度擴大評價的標準,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信心和勇氣,促進初中體育長跑教學的質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于初中體育長跑的教學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實效性,讓每位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二十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