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當下國際體育運動日漸頻繁,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成為了國際體育運動規范化的重要保障?,F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法律性質、效力及適用都存在著問題。本文就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法律性質和效力進行了深入討論,進而對北京冬奧會中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適用提出建議。本文認為,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具有合同和國際慣例雙重法律性質,基于雙重法律性質上,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效力體現在國家審查和執行保障兩個方面,由此北京冬奧會可以從國家審查和執行保障兩個方面入手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即設立常規化的國家體育法律事務部,完善國內體育法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匹配機制。
伴隨競技體育的全球化,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創制主體是國際體育組織,其通過創制規則與慣例來維護國際體育運動的秩序。于此,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進入了體育法學研究者的討論范圍中,并引起了激烈討論。在北京冬奧會的背景下,本文擬就學界所爭議的國際體育規則與慣例的法律性質和在國家層面的效力問題作出討論分析,進而對國際體育規則與慣例在北京冬奧會中的適用問題提出建議。
1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法律性質
關于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法律地位,國內外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主要有兩種爭論,即國際慣例說和合同說。在國際中,國際慣例說和合同說都有不同的證據支撐。在2009年匈牙利和愛沙尼亞足球俱樂部的沖突中,所涉及的相關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被當作各個俱樂部之間的協議,其具有合同性質;但據此同時,在2012年西班牙足球俱樂部的案件中,所涉及的相同的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被當作具有相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慣例,對所有俱樂部產生效力。在國內,學界同樣對國際慣例說和合同說有著自己的理論研究。
1.1 國際慣例說
國際慣例主要由兩個要素構成,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物質因素指具有重復性的類似行為,心理因素指具有主觀上的法律約束力。與國際慣例相似的概念——國際習慣,其沒有主觀上的法律約束力,只有主觀上的心理強制力。國內有學者認為,國際體育組織不受國際公法約束,其創制的規則與慣例在全球體育領域具有強制約束力,這些規則與慣例能夠有效地解決國際體育糾紛且已經成為了全球體育法的淵源。有學者從法律多元主義理論的視角出發,認為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屬于國際軟法,其在嚴格意義上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又是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國際文件,具有獨立性的價值。
1.2 合同說
合同一般指多個主體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達成的契約。國內有學者認為,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是非政府間組織創制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其以事實契約的方式來管轄參與其中的組織團體,且是基于團體內部成員的自治。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本質上是國際體育組織與國家體育組織簽訂的事實契約,這種契約表現為,一方制定,另一方在認可的基礎上選擇性自愿加入。
1.3 小結
本文認為,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同時兼有合同和國際慣例的性質。有學者認為除了國際慣例和合同性質以外,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還有國際習慣的法律性質。 筆者不同意這一觀點,現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自創制初,其基礎不在內部成員的心理強制力上。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運行前提是國際體育組織成員的認同和遵守,認同和遵守必是建立國際體育組織成員一致的意思表示之上,一致的意思表示形成了組織成員之間的契約,進而對所有組織成員產生約束力。形成的契約在實踐中被反復踐行,使規則與慣例具有了國際慣例的物質因素。同時實踐證明,光靠契約精神是不能保證規則與慣例運行的,由此需要規則與慣例的創制主體賦予其相應的強制力。因為創制主體的非政府性質,這種強制力不能來自于國家法或者國際法,其只能具有類似國家法或者國際法的法律強制力,這種類似的強制力是必要的,其保障了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運行,由此規則與慣例具有國際慣例的心理因素。
2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在國家層面的效力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效力發揮是雙向的,其一是從國際體育組織到國家體育組織,其二是國家體育組織到國際體育組織,前者體現為國家體育組織對規則與慣例的執行,后者體現為國家體育組織對規則與慣例的審查,同時后者是前者的前提保障,后者解決規則與慣例在國家層面的合法性問題,前者解決規則與慣例在國家層面的可行性問題。
2.1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國家審查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國家審查表現為國家體育組織對國際體育組織關于爭端解決決議的審查。國際體育組織有著相當的自治權,但并不意味著國家體育組織不能介入國際體育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美國法院曾就關于國際體育的爭端中表明,只要國際體育組織內部的爭端解決機制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依據合理的規則與慣例,堅持程序正義,那么法院一般不干涉國際體育組織內部的爭端解決機制。美國的態度給國際體育組織留有充分的自治權,但這種自治權是有條件的,一旦條件破壞,國家審查將啟動。于此,國家審查應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合理性,其二是國際體育組織爭端決議的程序正義性。
國家審查是國家體育組織與國際體育組織自治權的平衡產物,其不能夠完全介入國際體育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中。國家審查只在于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合理性和國際體育組織爭端決議的程序正義性上,不能夠介入至國際體育組織爭端決議的實體正義性上。國際體育組織爭端決議的實體正義性的國家審查,意味著國際體育組織自治權的完全剝奪,對國際體育組織爭端決議的完全否定。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是面向國際間的各個體育組織,其規制著國際間的體育運動秩序。如果國家審查擴張到國際體育組織爭端決議的實體正義性上,結果便是國際體育組織的地位崩塌及其國際體育霸權主義的產生。因此,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國家審查是有限度的,否則國家審查便不再是審查,而是“裁判”。
2.2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執行
國際體育組織規則和慣例的執行體現為國際體育組織和國家體育組織對國際競技體育爭端解決決議的執行,分為兩種情況,其一,國際競技體育爭端各方服從爭端解決決議,其二,國際競技體育爭端一方或者多方不服從爭端解決決議。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國家法律的保障。
國際競技體育爭端各方服從爭端解決決議的情況下,國際體育組織和國家體育組織根據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認同并執行爭端解決決議。在國家層面,在國家體育組織足夠認同國際體育組織的情況下,如果爭端解決決議的執行在國內遇到了問題,那么問題的關鍵可能就在于國家相關法律不夠健全。
任何運動員和國家體育組織對國際體育組織的爭端解決決議不服的,都可以向國際體育仲裁庭提起仲裁申請,國際體育仲裁庭的仲裁具有終局性,但是其終局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限制。對國際體育仲裁庭的仲裁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依據國際體育仲裁庭所在地瑞士的法律,撤銷國際體育仲裁庭的仲裁,國際體育仲裁庭的終局性裁決可能受到影響。當仲裁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時,另一方面可以請求有管轄權的國家法院予以執行,問題的關鍵在于有管轄權的國家法院。如果執行地在瑞士,那么仲裁的執行可以得到保障,如果是在瑞士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則涉及《紐約公約》和執行地的國家法律。如果執行地國家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那么仲裁受到《紐約公約》的保障,如果執行地國家不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那么仲裁只能依靠執行地國家的法律。無論執行地國家是不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仲裁執行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即如果執行地國家的法律不健全,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那么仲裁便無法執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執行便成了問題。
3 北京冬奧會中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適用建議
今年,我國已經進入了北京冬奧會最后的籌備階段,但是關于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適用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以往的奧運會都發生過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包括奧運會廣告、興奮劑、奧運會知識產權和體育糾紛仲裁等等,這些問題也是北京冬奧會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奧運會主辦國家的國內法沒有能夠較好地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相銜接,其有兩個表現形式,其一,國內法在內容上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出現了偏差,其二,國內法存在一定缺漏,無法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相匹配。本文認為,北京冬奧會可以從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國家審查和執行保障兩個方面來解決相關問題。
3.1 設立常規化的國家體育法律事務部
國內可以設立常規化的國家體育法律事務部,專門管理國際體育運動和國內大型體育運動的法律事務。在我國以往舉辦的奧運會中,國內也設立過專門的奧組委法律事務部,但都是臨時性質的。當下國際體育運動和國內大型體育運動日漸頻繁,同時國內大型體育運動也逐漸向國際體育運動靠齊,體育運動的法律事務也逐漸增多,常規化的國家體育法律事務部的設立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北京冬奧會中,常規化的國家體育法律事務部能夠有效地保障各國家體育組織得到公正對待,同時也能夠推動國內體育法的發展。
3.2 完善國內體育法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匹配機制
我國應當盡快完善體育法及相關配套法規,填補相關空白,盡可能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保持匹配。我國現行的體育法頒布于1995年,其立法理念及條文設計存在一定滯后性,已經無法應對當下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在變化更快的國際體育活動中,更是捉襟見肘。于此,為更好地應對北京冬奧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國應加快體育法的完善工作,進而和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相匹配,以此保障國際體育組織規則與慣例的執行。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