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文
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學與德育的結合,要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以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
1 結合課堂常規進行教育
通過課堂常規的貫徹落實,如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可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 結合不同的教材內容和特點進行教育
體育教材的內容很廣泛,而每項教材都有其鮮明獨特的教育性,教師要善于挖掘體育的文化內涵,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德育教育。以確保德育滲透任務的完成。如:教授球類、拔河和接力項目時,教師應在講戰術和技術配合的同時,向學生強調集體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時機的進行德育,德育的滲透在課堂中并不要占太多的時間,內容也不要多,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幾分鐘、幾句話,日積月累定能達到滴水穿石之功。
3 教育須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須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學生原有基礎、家庭環境和個性心理千差萬別,因此學生的愛好、興趣和接受能力也有許多差別,有的好動、有的好靜;有的性格內向、有的性格外向;有的經得起表揚、有的經不起批評;有的知錯就改、有的重復同樣的錯誤;有的家里受過嚴格的教育、有的嬌生慣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不能用同一標準要求所有的學生;更不能“急于求成”,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允許學生有轉變的過程,只有在確定教育目標的前提下,耐心細致、踏踏實實地工作,才能使學生在體育技能、意志品質等方面得到切實的提高。
4 通過偶發事件的處理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通過身體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對抗性較強的集體項目,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及時處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個別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比賽生動事例,及時給學生以恰當的鼓勵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又能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
5 發揮榜樣作用滲透德育教育
(1)體育文化中豐富的內涵和巨大的感召力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櫥窗,體育活動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情感活動。在競賽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把情感融入到自己所在的集體中去,從而抒發集體和國家榮譽感。每當那些經過頑強拼搏,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的中國運動員,舉著鮮花向觀眾致意的時候;每當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時候,所有中華兒女的驕傲之情便油然而生,也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2)體育運動的名將、巨星是廣大追星族和體育迷的偶像,他們一個別致的發型、一個個性化的動作、一件新穎的服飾都是初中學生模仿的對象而作為時尚。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名將和巨星,如學習籃球課,介紹姚明;跨欄課介紹劉翔等等,加以正確的引導,讓那些運動名將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為國爭光的精神來影響和激勵我們廣大學生;充分發揮那些名將、巨星的榜樣作用,使初中學生養成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良好風尚。
(3)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執行者,教學的對象是一群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初中學生,教師的行為舉止也是初中學生的模仿對象。因此教師課前要認真備好課,布置好場地器材,準時上下課,課上組織合理,井井有條,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情的好習慣。再有良好的教態、端正的教風、文明的談吐和勤勤懇懇的工作作風,在學生中塑造一個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形象,以優秀的品質、豐富的情感、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行為規范,給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為學生樹立榜樣。
6 利用練習時的保護、幫助進行德育教育
利用體育教學中的保護、幫助使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建立深厚友誼,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時機。使體育干部有用武之地,找到了自身的價值;讓學的慢的學生受到教師和學生的熱心幫助,盡快趕上,增強自信心。
7 利用整理器材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課上教育學生主動取、送器材,多為他人服務,自覺地對場地、器材進行保護和維護,發動學生自制體育器材。通過這些小事情既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又培養了愛護公物,熱愛勞動的集體觀念。
8 德育教育要做到長期性
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一學就會,一點就通。思想教育必須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的思想意識會受到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和本身的個性心理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不良的新聞、媒體、小道消息對學生影響較大,初中學生的模仿性較強,而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弱,還不能做到是精華而吸收、是糟粕而剔除。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已經建立或剛建立起來的良好的意志情感受到沖擊或破壞。因而要使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規范,需要我們教師作長期的、反復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僅想通過一兩次的活動、一兩次的幫助教育,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不現實的,只有通過認真細致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