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春
仰臥起坐技術的動作標準、測試方法、測評標準隨著時間的變遷而不斷變革。從專業技術角度入手,優化改良測試儀器,能夠有效的推動測試結果更加趨于科學化,從而維護測試中的嚴肅性,捍衛測試項目的地位性,提高測試者鍛煉的科學性。
仰臥起坐作為重要的腰腹肌力量訓練方法和全國各類院校不同學段學生體能測試項目之一,采用、放棄、改進,備受關注的同時也備受爭論。技術動作標準經歷5種姿勢探討,由最初的“雙手手指交叉抱頭式”最終改進后定格為現在統一的“雙手胸前交叉式”。人工評定動作標準后在計數方式也逐步被測試儀器所取代。但是,依舊存在頗多問題。例如:學生測試動作標準的規范性,測試儀器存在的漏洞,學生測試心理的激發性等。通過實驗研究法,進行實驗前后對照分析,提出推進仰臥起坐測試項目優化的建議,從而為院校提供準確的大數據信息,更好的分析學生體質現狀的真實性,使決策制定更加科學。也為學生科學合理的體能鍛煉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性依據。
1 原始人工測試面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院校一直采用著原始的人工測試方式來進行仰臥起坐成績的判定,勢必會存在著人工計時、記數的誤差、評判標準等諸多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成績。
(1)動作評判的標準不一。評分類項目都會存在著裁判執裁尺度把握的問題,尤其在個人主觀因素的干擾下,會對測試者技術動作的標準度上加以判斷,從而給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結果判定。在實際測試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問題的存在:①上體向后仰時肩胛骨是否觸及墊子。②扶肩雙手瞬間離開觀察是否可控。③肘關節與大腿相接觸瞬間觀察是否可控。④坐起瞬間是否弓背借力。⑤幫助壓腿者是否給予助力。一個人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兼顧著五個部位動作的評判,同時還要兼顧著記下測試者所做個數,在很大程度上都會或多或少存在判定上的不準確。
(2)測試者反應能力不一。人的反應能力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運動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以及反應時長的影響。執裁者發號“開始”命令式,測試者對待信號的處理判斷本身就會存在時間上的差異,這也就意味著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個數上就會有所不同。
(3)屈膝角度的大小不一。測試者坐于墊子上,保持兩腿并攏,雙膝關節彎曲約90°的姿勢。在沒有任何角度測量工具的幫助下,讓一個測試者,在準備測試之初如何能夠確定自己的角度大致接近90°,其次,在測試的過程中,又如何能始終保證這個角度不會發生變化,本身就是一個難題。仰臥起坐的目的是增強腰腹肌群的力量。屈髖肌群(主要為髂腰肌)的主動和被動用力都會受到屈膝和屈髖的影響。隨膝關節角度的增大,腹部肌群在雙腳固定的情況下肌電活動增強,而股直肌肌電活動則減弱。而當屈髖角度由45°達到90°時,股直肌發力將由70%~80%的MVIC減少至40%~50%的MVIC。這就意味著,膝關節角度的變化,造成阻力矩的改化,因此,同等肌力條件下,接近90°和大于90°角相比而言,前者的腰腹肌收縮力要小,不易疲勞,相對簡單。
2 智能儀器測試設計原理
根據現有條件和設計要求,采用感應系統裝置原理,本測試儀由仰背區、屈膝區、固定區、中心主機四個部分組成,計數裝置(中心主機)采用傳感電路信息分析系統,包括觸發器、定時、語音播報、顯示屏等。
工作原理:測試者肩肘膝背手五個部位穿戴好感應裝置坐于仰背區,啟動固定區裝置按鈕,調整機器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腳部固定情況。接著啟動屈膝區升降裝置系統,來調節大小腿之間的夾角,隨著高度的增加,中心主機會明確顯示出具體角度,當處于90°時,升降系統自動停止。測試者此時保持著雙手胸前交叉式且肘膝相觸姿勢準備開始考試,當肘膝瞬間相離,裝置的觸發器在接收到脫離接觸信號時時,也就意味著計時開始。經過背部感應裝置與仰背區的接觸,再到肘膝相觸時,且手肩感應未分離,系統判定成績有效,顯示屏計數一次并語音播報“1”。循環往復,直到總時間到達120秒鐘時,技術通道自動封鎖,顯示器內容不變。個人確認成績后,自動復位,成績輸出中心主機,可進行下一步測試。
3 仰臥起坐測試項目優化結果分析
技術設備改進后,將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更加注重學生測試的公平公正性以及更好的科學合理的鍛煉腹肌力量等。
(1)節約人力與時間。智能儀器測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按壓者和執裁者的數量,避免了多個項目交叉測試是存在的用人問題,從而提高了個體倍數的測試效率和制裁者的工作效率。全程測試從“二對一式”測試轉變為“一對多式”測試,且儀器使用說明程序簡單,測試者只需根據語音提示即可完成,不需要在測試前單獨進行集中講解說明,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測試人員較多的問題。
(2)結果公平與合理。整個儀器測試環節,自始至終規避了人這一最大的干擾因素。其次,在開始計時方面、按壓腳背的方式、大小腿開合角度等問題都做到了統一標準。采用肩肘膝背手五個部位的感應裝置,來代替人工判定動作標準問題,從而規避了被測試者各種爭議問題的發生,使得最終成績更加趨于合理化。
(3)鍛煉科學與有效。語音播報功能和感應裝置可以很好的控制測試者動作的節奏性與規范性。避免了由于開始速度過快造成的早期疲勞以及動作形式不合理造成的成績無效。最主要的是避免了鍛煉的有效部位沒有發生變化。30°~45°的軀干運動幅度、快起慢落運動節奏對評價腰腹力量素質相對有利,相反,則是更多的其他部位進行的代償,也就偏離了仰臥起坐的做種練習目的:增強腹部肌群力量。
(作者單位:陸軍裝甲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