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
摘要:近年來國家對現有的規劃體系不斷完善由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隨著大數據的出現在多個政策中都提到了國土空間規劃的理念。而本文通過研究部分學者和現有的研究簡要的對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問題和解決方式進行了一些簡要探討,總結了一些專家和學者的觀點以此來幫助理解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的本質,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三規合一;三區三線;大數據
引言
我國的規劃體系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我國的規劃也隨著國家的發展成為有中國特色的規劃體系。而近年來國土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部的成立讓規劃體系變得更為符合國情的同時也變得更為復雜,針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研究仍需要不斷深入研究。
1 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研究
近幾十年來我國進入了高速城鎮化的時期由于國家發展速度過于迅速,因此我國的規劃體系存在著許許多多問題以及不足。越來越多的城鄉問題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因此在近幾年的規劃中提出了國土空間規劃這一理念。而國土空間規劃的出現在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所提及。
在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內容中提及要按開發方式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這四種類型,并且要按開發內容將全國劃分為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這三種功能區。在2013年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首次提出了要建立空間規劃體系的政策。在2015年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且進一步指出要整合各部門分頭編制的各類空間性規劃,編制統一的空間規劃和實現規劃全覆蓋。在2016年時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指出要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差異化績效考核等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而建立國家空間規劃體系要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和推進“多規合一”的建設。
2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
2.1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要點
新時代的國土空間規劃師將以往的相關規劃融合整合到一起成為一張藍圖的總的統一的規劃,所以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有一些要點必須要注意才能確保空間規劃的合理編制。
第一點,編制國土空間要有一個確定的上位規劃,在上文所提及的各項文件中的內容中可以大致判斷出國土空間規劃師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主干以此來最為整個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主軸。
第二點,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相交以前的規劃體系會是一個更為龐大的工程,從之前的分工分步驟進行規劃變為各部門協同規劃。因此編制過程中的分工以及調配會需要考慮更多問題。
第三點,也是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師較為重要的一點。國土空間規劃在被提出的同時我國的大數據發展有了劃時代的發展因此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就成為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隨著大數據的出現我國學者和規劃師們對城市戰略定位、城市空間邊界界定、城市規模預測、城市空間結構分析、城市功能區劃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城市規劃的編制都有了更為準確的數據支撐明顯改善了規劃編制的效率及準確率。
第四點,編制國土空間規劃需要對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修改。現有的相關法規條例等都是在之前的規劃體系下進過多年的不斷完善而形成的符合過去規劃體系的規章條例。而現有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將原有的規劃體系進行大的變動而出現的新的規劃體系,因此必須有與之匹配支撐其實行的法律條例及規定和政策等。
2.2國土空間規劃的問題解決措施
對于規劃所產生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都有著不同的專有解決措施。但是一般而言,保障規劃順利的實施以及規劃問題順利解決的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經濟手段、二是行政手段、三是法律手段。
經濟手段可以通過國家的宏觀調控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干涉來調整一些經濟發展過于飽和的區域。在經濟方面國家可以通過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的指導結合規劃方面學者的建議在進行綜合的調節。
行政手段是我國政府最直接也最有影響力的管控手段,通過行政政策的頒布來指出規劃發展的大方向由此對企業和居民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行政手段始終主要是起引導功能,而要讓規劃真正落實還必須要有強制性的手段。
法律手段就是國家確保規劃政策能夠真正落實的強制手段。許多的民間各種組織或企業因為各自的利益而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家頒布的規劃政策有很大抵觸,而法律則能有效保證規劃的實施。通過法律手段的維護一些企業或民間組織則會重新考慮各自的利益問題,從而遵循規劃的指導。
3總結
綜上所述,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要從上下兩方面考慮,在上要考慮到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的發展戰略及目標,在下要考慮到居民和企業的真正需求和期待。
新時代的國土空間規劃必定需要龐大的數據來支撐輔助進行編制以及后續的管理,大數據的作用在新時代的國土空間規劃中就顯得無比的重要。
新時代的國土規劃不僅要考慮物質層面的影響因素還需要加大對社會活動等無法通過具體形式輸出信息的各類情況進行預測和研究從而總結出最適合社會活動的資源調配方案。
參考文獻:
[1]肖金成,楊開忠,安樹偉,梁琦.國家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與優化[J/OL].區域經濟評論
[2]秦蕭,甄峰,李亞奇,陳浩.國土空間規劃大數據應用方法框架探討[J/OL].自然資源學報,2019(10):2134-2149[2019-11-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912.n.20191022.0901.020.html.
[3]KRINGS G,CALABRESE F,RATTI C,et al. Urban gravity:A model for inter-city telecommunication flow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Theory and Experiment,2009,7:1-8.
[4]BECKER R A,CACERES R,HANSON K,et al. A tale of one city:Using cellular network data for urban planning. Pervasive Computing,IEEE,2011,10(4):18-26.
[5]ZHEN F,CAO Y,QIN X,et al. Delineation of an urban agglomeration boundary based on Sina Weibo microblog 'checkin' data: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ies,2017,60:180-191.
[6]包婷,章志剛,金澈清. 基于手機大數據的城市人口流動分析系統.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162-171. [BAO T,ZHANG Z G,JIN C Q. An urban population flow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mobile big data.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5,(5):16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