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霄
(國網內丘縣供電公司,河北 邢臺 054200)
一般來說,集體承認個人是企業文化的本質,員工和企業相互信任,對企業產生強烈的熱情,最終相互依存,確保企業的可持續性。簡而言之,工會工作可以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建設的效益,從而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有效的支持。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其長期生產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文化哲學、文化形式和行為準則,以及相應調整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機關。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及其成員的價值觀、哲學、共同信念和凝聚力,是員工長期共同發展和堅持的價值標準、基本原則和行為規范,以及管理文化、經濟文化和微觀組織文化的最高目標。企業文化是企業所有意識形態和思想的總和。從21 世紀初開始,作為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人才競爭優勢至關重要,而尋求在企業發展和工人權利保障的基礎上協調企業增長的企業則應采取有效的勞動方式。企業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對于企業各部門員工的參與和提升至關重要,而代表職工利益的工會則為在管理層制定的文化發展戰略框架內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第一,成立了既服務于工人利益又服務于工人利益的工會,其日常任務是準確了解工人的投訴和困難,工人從事生產活動時必須在內部建立工會。因此,工會可以將文化發展促進的目標轉移給所有工人,以確保實施文化項目建設措施。二是企業文化發展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質量,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和附加值。工會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理論學習等向員工傳達文化發展的需要。第三,工會能夠以專業和嚴謹的方式將其輝煌的成就傳遞給員工,從而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文化特色的員工隊伍。工會具有組織群眾運動的良好傳統,開展動員勞動力、合理化建議、發明和群眾創新的運動,促進工人的生產和工作積極性,加強凝聚力、集中精神和團隊精神,展示工人在建設企業文化中的精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便必須和國際接軌,企業不但需要面對國內企業的競爭,還必須面對國外企業的競爭。這種情況下,企業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將文化的作用發揮出來更加重要。企業文化構建的時候,做到以人為本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以往企業發展的時候,采取的管理方式往往是自上而下,等級森嚴的方式,這種管理模式的存在不但給信息溝通造成了限制,員工也很難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堅持以人為本,能夠將員工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領導者不再簡單地發號施令,而是可以給員工一個好的溝通平臺,員工也更好地參與到企業決策中來。這樣能夠讓員工更加積極主動的工作,增加員工歸屬感,企業文化建設也能夠更有效,文化的作用也能夠得到更好發揮。
第一,必須運用企業的內部刊物、電視臺、網站、博客等多種宣傳渠道加以宣傳,這樣一方面讓員工盡快地理解企業文化的內容和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外宣傳企業,讓更好的企業來了解,對企業的品牌宣傳起到推動的作用。第二,通過會議及思想小結,將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行為規范制作成標語和宣傳展板貼于顯要位置,在企業開展樹立先進典型活動,通過榜樣的作用和人物的行為舉止,來讓員工深刻認識和領悟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行為。第三,通過邀請專家學者、在某些行業具有突出成就的人士、企業家等,來公司進行講座和報告,讓員工們擴大視野,增強其對企業文化的價值觀的認識。第四,組織企業領導、企業文化建設小組外出參觀學習,把同行業中優秀企業的寶貴經驗和方法帶回來。第五,宣傳活動開始后,要有計劃地組織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大討論,討論可以分專題進行,也可以分層、分級進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采用征文活動、故事、學術論文、頭腦風暴等形式,內容要體現出企業文化在公司的方方面面,最后以負責企業文化的部門進行編輯,在企業內部交流平臺,如企業內刊、論壇、內部網絡上進行公開展示與宣傳。第六,定期組織各部門分享企業文化學習與運用過程中的心得以及需要改進的措施和目標,只有這樣才有助于正面積極地推動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落地。
結束語: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它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工會作為行動主體,應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服務企業大局、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增強企業職工的向心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和工會各項工作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