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軍
(青島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在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背景下,將鄉村旅游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是促進鄉村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應該加強對旅游精準扶貧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用。
現階段鄉村旅游不斷發展,其發展的范圍以及規模也在逐漸擴大,發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地區品牌文化不突出,因而影響力較弱,再加上人們的思想意識落后,未能充分開發旅游的周邊產品,沒有將產品的附加價值發揮出來,造成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一些有價值的資源往往位于一些較為偏僻的地區,交通不夠發達,而旅游電子商務則能將這些資源利用起來,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另外,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吸引游客是其中的關鍵,因此,只有將這些鄉村的旅游景點以及產品通過不同的方式推廣出去,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
將精準扶貧的利器——電子商務,應用到鄉村旅游中,可以將一些鄉村傳統的線下業務轉變成為一些線上的業務,并且能夠簡化一些工作流程,因此,利用網絡的方式開展業務,能夠節約工作人員的時間,降低工作量,同時還能提升管理效率,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全面提升鄉村旅游服務的質量,與此同時將“旅游電子商務+”應用到鄉村旅游發展中,也可以實現對旅游各個環節的有效控制,促進其朝著規范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各地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有效的建立了科學利益聯結機制。農戶入股旅游公司、土地流轉、文旅融合等方式帶動農民通過旅游業增加收入。以諸城市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蔡家溝村為例,該村文旅融合實現精準扶貧的做法值得借鑒。2017年之前,該村土地貧瘠,是一個無集體資產、無經濟來源、無年輕勞動力的“三無”貧困落后村。全村152 戶有 百分之九十年輕人外出尋找新的生活,村子蕭條敗落,到處是斷壁殘垣,村里只有空守的老人和留守的孩童。
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給這個村帶來了轉機,一場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試驗在蔡家溝村悄然展開。通過藝術植入鄉村、藝術點燃鄉村,畫風與民風融合,藝術與鄉情融合,藝術家與老百姓融合,傾力打造蔡家溝藝術試驗場,建設集鄉村文旅開發、藝術創作消費、鄉村文化活化傳承等多功能、高品質于一體旅游+藝術的鄉村文旅綜合體,搭建諸城南部山區農民增收致富平臺,打造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蔡家溝采取“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方式,對一座風貌不突出的村落進行了重新地策劃、規劃和設計,對遺留下來的老建筑、老村路進行了保護和修整,引領村民就地取材,用本土材料改造各家各戶的樣貌,建設綠化園林空間。鼓勵居民保留自家原有的一磚一瓦、原有竹木、老磨盤、舊門窗等等,還原原生態的鄉村環境,打通生態環境保護“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邀請多位本土藝術家返鄉。蔡家溝藝術試驗場聯合發起人之一、藝術家張破于2017年12 月份率先住進了村里,在他牽引下,北、上、廣等一批藝術家們在此地聚集,這些人群中有搞音樂的、也有攝影專業的、還有些是從事雕塑、文學等藝術創作,把蔡家溝這個貧困落后的農村改變成了一個美麗的網紅打卡村,大批游客慕名而來并通過手機廣泛轉發,成為了游客打卡必經地。
在旅游民宿上大力發展其特色。政府可以在旅游扶貧上鼓勵建設農宅合作社,建立特色的農家樂以及與民宿相關主題的各類農家土特產品,鼓勵經營有本土風情的民宿,對貧困縣區的民宿評定星級:級別為三星、四星的民宿給予支持,對于民宿帶頭經營戶,并且利用民宿帶動了全村達到十人以上實現脫貧的,可以頒發獎勵;此外對于大力推廣民宿產品,組織規劃有特色的民宿旅游路線的,讓來旅游的客人們在民宿景區購物、食宿等消費一年達到多少金額的貧困縣區旅行社,也適當設立獎勵。
發揮旅游大會平臺作用。對于貧困區或特別貧困區承辦的旅游大會,可考慮作為重要的績效考核內容,再根據其考核的結果發放資金獎勵。
引進專業人才,支持并鼓勵各類人才在旅游村創新創業;加強各項培訓,帶動當地人員的就業率,給予人才創業在當地的各項政策支持,如免租、免稅時間。
在旅游扶貧用地上,政府要大力支持。鼓勵利用村內集體土地發展旅游扶貧項目,支持運用增減掛鉤政策。
目前國內在鄉村旅游利益聯結機制上取得了不錯成績,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還是有不少的困難需要解決。比如有些地方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還有些地方對農民的宣傳力度不到位,造成農民們參與性不高。要解決:“等、靠、要”不良思想。要以市場作為需求中心,建立滿足消費者所需的實體經營體制,讓當地農民能夠正真的并樂于參與,并且跟的上市場所需的變化;將扶貧的“志”與“智”緊密聯合起來,通過一些成功的案例,實實在在的帶通農民群眾,建立“企業+村委會+農戶”的組織模式,大家共同約束、相互促進。還要加強對農民各項技能的培訓,建立鄉村能人、新鄉賢及返鄉‘新農人’的帶動機制。另要對農民的主人翁意識要加求提升,并且提高參與意愿,引導村民利用本土特色資源產生經濟效益;對村民的組織化程度要提高,加強引進高技能技術,和各村民達成共贏意識;對各產業鏈條環節創建就業機會,讓村民參與就業,帶動就業率的提升;鳳險防范機制要完善好,建立健全的法律糾紛仲裁機制,引入保險保障機制,提高化解利益沖突和抗風險能力。
綜上所述,以新業態導入,促進產業轉型,植入持久活力,打造了一批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產業創新的美麗鄉村、旅游小鎮,推動實現鄉村旅游為精準扶貧建立“造血”機制,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