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廣宇,李雪晨,樊 煜,鄭宇涵,王潤民,常育豪
(1.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裝配式建筑結構因其便捷性、高效性與環保性在全世界得到大力推廣。在中國,裝配式建筑規劃自2015年以來密集出臺。2015年末發布《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決定于2016年在全國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6-09-14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裝配式建筑作為新時代社會土木工程建設的發展重點受到了空前的關注。由于中國受地震影響的面積廣,且國內目前所使用的傳統裝配式混凝土梁柱節點的連接方法存在弊端,使得裝配式建筑的結構性能參差不齊,抗震性能有著重大缺陷。為了提升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性、抗震性,本文引入國外最新的slotted beam技術,通過新型開槽梁的結構連接設計,改善裝配式建筑結構普遍存在的整體性、結構性與抗震性的問題,對當前全面發展普及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有著非凡的意義。
裝配式結構的連接節點可以大致分為預應力拼接節點、后澆整體式連接節點、螺栓連接節點和焊接節點。目前國內關于“裝配式建筑節點連接問題”的研究還未達到詳盡的程度,經總結,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該技術的研究仍未成熟,缺乏完善的設計理論、裝配式節點試驗數據庫,對規范的制訂沒有數據支撐。且對于各參數對節點承載力、位移的定量分析不足,對節點初始剛度計算模型和節點各構件的屈服時序缺少更深入的研究。
各已有的裝配式梁柱連接節點的形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以下將對幾種較常見的連接節點形式的缺陷作出說明:①傳統的梁柱剛性連接節點。形式一般為栓焊混合連接、全焊接、全栓接。而前兩種連接形式由于受到環境和工人施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焊接質量難以穩定控制,給節點連接受力性能埋下安全隱患;第三種費工費料,工程中鮮有采用。且這些連接裝配化程度不高,無法滿足真正意義上的裝配建筑的要求。②套筒式裝配式梁柱連接節點[1]。該連接形式是一種半剛性連接形式,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底部剪力明顯減小,動力響應與剛性節點相比存在很大差異。③內套筒裝配式梁柱連接節點[2]。對于該種節點,當內套筒厚度取值過大時,節點力學性能提升不顯著;內套筒長度增加,對拉螺栓對T形件約束能力減弱,T形件翼緣彎曲變形增加,節點的抗彎承載力降低。④裝配式外套筒-外伸端板組件梁與柱連接節點[3]。該形式由于柱與外伸端板采用對拉螺栓連接,滯回曲線在位移加載控制初期會出現一段滑移。
對節點連接技術的應用范圍的研究不夠全面,具體表現為:①目前對于裝配式節點的研究多為常溫狀態的研究,對于火災或高溫作用下的節點構件的損傷時序研究較少[4];②對螺栓與螺栓孔及板件之間因節點發生變形、接觸發生變化時的應力重分布缺少進一步研究;③對節點在地震、風荷載作用下的抗側力性能缺少完備的研究,應結合減、隔震技術,對雙向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抗倒塌性能做進一步的研究;④應將對裝配式梁柱連接節點的研究擴展到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上,提高結構震后的可修復性,采取一些易于維修加固的構造措施等。由此可見,傳統的裝配式結構連接方式在實際應用中均存在不足,無法滿足當前對建筑安全性能和結構性能的更高要求。一個新型的、完善的裝配式建筑節點連接方式的應用前景是廣闊的。
采用國外最新的slotted beam技術,通過新型開槽梁的結構連接設計,改善裝配式建筑結構普遍存在的整體性結構性抗震性問題,對當前全面發展普及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有著非凡的意義。
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梁相比,在相同的位移水平下,開槽梁在連接處和樓板處的開裂和損壞要少得多。
這意味著對相鄰樓板的損壞顯著減少,并且減少了樓板對梁彎曲超強的貢獻。這也允許減少地板單元的座位寬度。
因為與傳統鋼筋混凝土梁相比,板對梁超強彎矩的貢獻要小得多,所以在帶槽梁的框架中,柱彎矩要求較小。
由于更大的阻尼和更大的屈服后剛度,帶槽梁的框架表現出更小的殘余變形。
由于開槽梁與傳統鋼筋混凝土梁非常相似,因此可以使用新西蘭常用的相同預制仿真方法建造。這使得開槽梁成為傳統鋼筋混凝土梁的實用替代品。
鋼筋混凝土開槽梁能夠提高地震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性能和安全性。開槽梁可以顯著減少對建筑物框架和地板的損壞,同時保持當前的建造成本。
由于開槽梁的黏結條件更為苛刻,因此需要更大的柱深來為底部梁縱向鋼筋提供足夠的黏結。
由于底部縱向鋼筋的塑性應變累積比常規鋼筋混凝土梁大兩三倍,開槽梁更容易發生低周疲勞破壞。
為了限制混凝土頂部鉸鏈的伸長和開裂,需要較大的頂部縱向鋼筋。
由于連接到梁柱節點的開槽梁底部沒有混凝土壓力,需要額外的水平節點箍筋來支撐節點中的對角混凝土支撐機構[5]。因此,盡管需要一些改變來解決與開槽鋼筋混凝土梁相關的設計問題,但考慮到在低損傷和可忽略的梁伸長方面的諸多好處,這一概念無疑是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可行替代物。
研究目標具體如下:①借鑒新西蘭的預制裝配式開槽梁的施工理念,構建開槽梁物理模型進行試驗;②利用有限元軟件ABAQUS進行Standard數值計算,進行荷載承載能力分析,從而得以模擬裝配式混凝土梁柱節點梁端的位移荷載加載試驗,并確定裝配式混凝土梁柱節點整體性和抗震性的影響因素分析;③綜合研究成果設計一套符合中國規范的新型裝配式開槽梁設計方案。
承載能力分析具體如下。
對新型裝配式連接節點進行低周反復荷載試驗以考察其受力特性。
利用有限元軟件ABAQUS建立數值分析模型并與試驗結果進行驗證對比。模型上側邊界面施加固定約束,下側邊界面耦合在參考點上,于參考點上施加滑動約束,約束其X、Y向的位移和轉角以及Z向的轉角,并在耦合點處施加沿連接件Z向的荷載,以實現對連接件的均勻加載。荷載的施加分兩步完成:第一步對預緊單元施加1 kN預緊力,第二步加荷載。加載方法與試驗加載方法保持一致。
結構在反復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剛度會出現退化的現象,剛度退化實質是反映了結構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累計損傷,是結構抗震性能分析的一個重要指標。
通過節點的骨架曲線能夠了解到構件的強度、剛度、延性、耗能及抗倒塌能力等,能夠定性地比較和衡量構件的抗震性能。
試件的荷載位移曲線反映了試件在往復荷載作用下荷載和位移的關系,由于鋼筋混凝土的彈塑性性質,當加載的荷載進入彈塑性階段后,在卸載時試件會產生殘余變形,即荷為零而試件位移不為零,此類現象稱為位移滯后荷載現象,當荷載經過正負循環后,即會形成一個荷載位移滯回環。典型的結構或構件滯回環形狀一般有四種:梭形滯回環說明滯回曲線的形狀非常飽滿,整個結構或者構件塑形變形能力很強,具有較高的耗能能力;弓形滯回環反映了試件具有“捏縮”效應,說明試件受到了一定的鋼筋滑移影響,結構或構件的塑形變形能力較梭形滯回環弱,但仍具有較好的耗能能力;反S形滯回環反映了構件或結構受到了較大的鋼筋黏結滑移的影響,此類試件吸收地震能量較差;Z形滯回環表明試件在反復荷載作用下,鋼筋黏結滑移較嚴重,在荷載加載過程中甚至出現一段較長的“零剛度”段,此類試件的抗震性能最差。將所有的滯回環連起來,即得到荷載位移滯回曲線,它是研究構件抗震性能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進一步研究構件強度、剛度、延性、耗能等抗震指標的基礎。
基于新西蘭開槽梁新技術的現有理論、實驗數據及工程實例,設計開發出適用于中國地質條件,符合中國建筑施工規范標準的新型裝配式結構梁柱節點的連接方式,該成果可彌補現有裝配式結構整體性不足、抗震性能差的缺陷,在地震中減少對建筑物框架和地板的損壞,同時保持當前的建造成本。
針對現行裝配式結構節點設計和施工的不完善之處,結合開槽梁理論以及預制模擬的施工方法進行調整改進,該成果可以對現行的普遍方法進行補充發展,整體提高節點連接施工技藝,對促進裝配式建筑在國內的普及有著重要的價值。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法,構建開槽梁在裝配式建筑結構中的受力性能分析模型,該成果能夠填補國內當前新型梁柱節點連接方式的空白,得到可運用于實際生產施工中的規范標準。
本論文的研究旨在討論一種簡單的無撕裂樓板框架連接,可作為傳統鋼筋混凝土設計的替代品,而開槽鋼筋混凝土梁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它由一個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梁組成,在柱表面有一個狹窄的垂直槽,大約延伸到梁深度的3/4。槽的存在允許地震圍繞剩余混凝土的“頂部鉸鏈”發生旋轉,從而通過縫隙的打開和關閉來適應變形。這能把傳統鋼筋混凝土梁中出現的梁伸長量降至最低,并將變形集中在遠離樓板的位置,從而將對相鄰樓板的損壞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