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榮
受眾通過紙媒記者的報道獲得新聞信息,使生活漸漸豐富多彩起來。新聞的準確性和實時性尤為重要,是評價紙媒記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新聞隨處可見,從而對記者采訪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新聞的數字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記者需要通過數字化手段采集新聞素材,再對新聞素材進行整理加工,提高新聞采制的質量和效率。
如今科技快速發展,大數據逐漸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新聞開始數據化。很多讀者無法耐心地讀完一大篇文章,所以編輯記者應該提煉出文章的重點,展示在醒目位置,將文章重點碎片化,用最少的文字讓讀者了解最關鍵的信息。相比長篇大論,碎片化的新聞不僅傳播速度快,還更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閱讀習慣。
在紙媒記者使用現代化技術去制作新聞報道時,也要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要用精簡的文字信息讓讀者了解新聞概況,以圖片、圖表等加深讀者印象。紙媒記者要想進行新聞采訪,必須做好準備工作,一些記者為了完成每個月新聞報道的數量任務,不認真對待工作,所報道的內容也有真有假,此舉是不可取的。紙媒記者需要事先了解采訪的內容,才更便于采訪,如果不做充分準備,提問抓不住事情的重點,就無法獲得準確而全面的新聞信息。紙媒記者在新媒體時代要生存下去,必須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為采訪做好充足準備。
新聞采訪活動可以分為“采”與“訪”兩個方面,“采”是指在采訪活動時記者對新聞事實的認知過程及規律,主要表現在記者對客觀事物的觀念、思考和采集上;“訪”,是指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人際互動及規律。作為新聞活動過程的第一階段,采訪是把有新聞價值的客觀事實通過記者的感官意識轉化為主觀認知的過程。在新聞采訪中,記者要注意靈活運用技巧,這有利于順利地完成采訪任務。
新聞信息必須具有真實性、及時性,因此,在采訪前紙媒記者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了解所采訪的內容和所采訪的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采訪重大新聞事件,應先通過網絡或者其他途徑進行資料收集,明確采訪重點,采訪前根據已了解的新聞素材擬定采訪提綱,同時潛移默化地引導被采訪者,從而使采訪順利進行。
在采訪過程中,紙媒記者要做到隨機應變,就算遇到突發情況也能順利進行采訪,及時發現采訪中存在的問題,明確采訪重點。記者要對受訪者的細微表情或者一舉一動時刻關注,能察言觀色。遇到健談的受訪者,記者要適當引導提問,然后傾聽記錄。采訪結束后,最好是趁熱打鐵,盡快整理采訪內容,包括對文字、音頻的二次回顧,理好大致思路,對相關材料進行分類保存,以備日后使用。
采訪稿核心內容就是采訪對象說了什么,更多的是還原采訪對象表述的內容。稿件不能過度加工,盡可能真實地記錄對方說的話。當然有些采訪對象會將一個問題翻來覆去回答好幾遍,為了保證稿件的可讀性,可以在不破壞思想精髓的情況下,對內容進行適當整理、加工。
紙媒記者需要具有強大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在采訪過程中必須保持頭腦清醒,保證語言的邏輯性,不要前后矛盾。
此外,紙媒記者要保持自己的立場,保證采訪內容的客觀性。
紙媒記者要了解大眾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新聞事件,并對后續的發展情況及時予以報道。紙媒記者也要運用新聞采訪技巧,提高自己的挖掘能力,去收集新聞資料,在了解新聞事件緣由的基礎上,更深入地剖析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引發的問題及帶來的結果,這樣才能做出有價值的新聞報道。
對于紙媒記者來說,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采訪能力,還需要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和采訪能力是必須都要掌握的。紙媒記者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將自己所獲得的新聞素材利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較強的寫作能力可以使文章更細膩、更有深度,這樣的文章不僅會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還會使讀者更快地抓取新聞的重點。同時,紙媒記者也需要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采訪上還體現在寫作上。在采訪時紙媒記者要靈活一點,不能對任何事和人都用一貫的采訪模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采訪手段,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寫作的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新聞很多時候沒必要長篇大論,將新聞碎片化,才能使讀者用最少的時間去了解新聞內容。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也希望用最簡單快捷的方式去獲得新聞信息。紙媒記者需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開拓視野,深入了解群眾對新聞的喜好,并做好采訪準備工作和新聞調查。報社記者必須掌握相應的采訪技巧,使整個采訪流程更加完善和合理化,提高新聞報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