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棟
根據《新華日報》報道,江蘇留存的紅色資源數量位于全國前列,具有類型眾多、分布廣泛、部分區域聚集度明顯等特征。現存革命歷史類遺址、故居、紀念館等達1710處,分布在全省71個縣(市、區)。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紅色的故事,江蘇更是一座紅色資源的“精神富礦”。如何深入挖掘這座富礦中的資源,通過發揮傳統媒體的現有優勢,將這些紅色故事進行最為廣泛的傳播,是江蘇影視頻道近年來一直在進行的探索。2021年6月,江蘇影視頻道攜手無錫市新吳區梅村街道共同打造的黨建微電影《一顆紅星》登上大熒幕。該片以新四軍后代尋訪先輩足跡為線索,緊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串聯起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二胡文化館、泰伯廟、至德廣場、梅里古鎮等多個景點,講述了新四軍東進歷程中的感人故事,展示了梅村街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江蘇影視頻道的這一嘗試,是對當地紅色英雄、紅色事跡進行因地制宜的挖掘利用,在對上述紅色素材進行影視化制作的過程中,影視頻道的相關實踐經驗值得總結和探索,從而研究分析傳統媒體深挖地方紅色資源、豐富廣電傳播內容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一顆紅星》是一部登上大熒幕的微電影作品,時長15分鐘。這樣的作品形式比較靈活,既可以在電視端播出,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播放。江蘇影視頻道在荔枝網以及官方公眾號都設有專門的短視頻欄目,播放頻道制作精良的視頻節目。比如2021年建黨百年,頻道推出特別制作的《青春之歌》系列微電影,通過聚焦幾名普通年輕人的青春奮斗故事,展現人性的溫暖和黨性的光輝。這些節目通過影視頻道的公眾號進行推送和播出,讓移動端用戶可以和優質內容無縫銜接。
根據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報告》指出“匠心精制的制作理念逐漸得到了網絡視頻行業的認可和落實”,優質的短視頻內容能夠增加用戶黏性。影視頻道通過在網絡發布此類微視頻內容,能夠對用戶起到有效告知,提示用戶可以通過專門的入口收看到這些精心制作的正能量視頻節目。
地方紅色資源包含了許多當地英雄人物的事跡,他們為革命事業、祖國的未來不懼生死、敢于奉獻自身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代中國人,能夠激發出人們強烈愛國主義情懷。針對這類內容,傳統媒體要突破以往以宣傳為主的內容生產模式,要通過技術手段讓這些鮮活的人和事“活起來”,側重生動性、貼近性。作品還原的方式要使廣大群眾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價值與意義。
江蘇影視頻道在對無錫梅村街道的紅色印記進行梳理的時候,將幾個紅色地點貫穿起來,通過當代年輕人的回憶進行呈現,而先輩們浴血奮戰的事跡通過閃回的方式,也經由電視畫面進行傳遞。在時空交叉之間,在回憶與現實的碰撞中,先烈精神對當代年輕人價值觀進行了重塑。這樣的表現手法,并不是孤立地對這些地點進行視頻化的展示和說明,而是在區域內以點帶面,把每一個地點都融入生動的故事當中,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對整個區域的紅色歷史,進行系統性的勾連。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地方性和特色性,因此,通過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實現對地方群眾的先進性教育,就傳播效果而言,有更強的針對性和貼近性。影視頻道在制作《一顆紅星》的過程中,利用音視頻手段,通過故事演繹再現了地方特色的二胡文化,這種直觀生動的表現手法,更能加深觀眾印象,從而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
潛移默化的影響,勝過千篇一律的說教。紅色文化資源天生具有豐富的育人價值,但如何發揮最佳育人功效,是地方政府和媒體都要深入考慮的問題。隨著信息化時代信息傳播手段的多樣化,未經過濾和審核的信息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度大,這些冗余信息影響了民眾對紅色文化信息的自覺選擇。影視頻道拍攝的這部紅色微電影,是主流媒體奪取話語權的一次努力。后期將根據實際的收視情況和觀眾反饋,進一步調整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拍攝制作方向。
發揮傳統媒體渠道的品牌優勢,利用現有資源,制作播出能夠體現品牌特性的節目,尤其是在各類視頻APP分搶網絡流量和觀眾的網絡傳播時代,傳統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權威性、嚴肅性,通過渠道的品牌效應,吸引更多用戶。
江蘇影視頻道是專業的影視頻道,能夠覆蓋江蘇所有地級市,影響人群超過8000萬,從而讓頻道的品牌力成倍放大,傳播效果得到保障。這樣的渠道品牌效應,也是地方紅色資源進行傳播的必要保障。紅色資源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直觀、最顯性的教材,用紅色資源講好愛國故事,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不是泛娛樂化時代可以被用來進行任意加工的素材。但在自媒體泛濫的今天,由于傳播主體的媒體素養、政治素養良莠不齊,曾經出現過惡搞紅色資源的事例。傳統媒體制作人員的專業性,審核流程的完善性,都從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現象的發生。從影視頻道目前已經制作推出的《速勝12時》《一路繁星》《青春之歌》等短視頻來看,每一部作品的主題符合時代要求,立意高遠,制作技術完備,故事情節有代入感,使人民群眾能夠從直觀的影像環境中受到精神感染,加強對紅色資源的認識。
要想充分發揮地方電視媒體深挖地方紅色資源,并成為紅色視頻作品傳播的主渠道作用,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盡可能避免所制作的內容空泛乏味。紅色資源是最鮮活、最珍貴的黨史教材。影視工作者要發揮專業所長,制作生動、活潑、吸引人的作品,在新時代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聲音。二是廣大電視工作者要強化精品意識,創新創作方式,整合資源,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做到“一材多用”,相輔相成,充分發揮好優秀電視作品培根鑄魂的作用。三是注重和用戶的互動,避免傳統媒體無法實現和用戶即時溝通的短板,結合相關影視作品,設計富有感染力的“紅色情境”,實現與觀眾互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