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航
(鄭州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1200)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承擔著不可或缺的教育責任和社會責任。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中國培養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提升人才競爭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中國高校必須要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創新,從而達到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果。但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仍存在有一定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高校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
當前,中國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也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關鍵階段,創新作為第一發展力,對于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也使得中國對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極大。而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涵即培養出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增強高校教師及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及學習意識;同時根據人才培養需求、社會服務及科學研究需求,在教育教學中強化知識傳授,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在當前社會中的價值是不可忽視的,其教育的根本在于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人才,為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創新創業教育并非簡單的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也不是單純的融合創業、創新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方式,其需要對學校本身的發展情況有充分的把握,對人才培養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教育,強化對學生創業意識及能力培養的效果。同時高校教育者也需要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是以培養大批創新創業人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具備實踐性、先進性與靈活性等多樣化特征的教育形式。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高校需要充分解讀這些特征,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現狀,科學構建教育模式。但當前中國高校創業教育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很多學校仍然片面地關注專業課程,將注意力、關注度都放在專業課教學上,但是卻忽略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沒有認識到該教育在高校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投入的精力、財力都不充足;加之缺乏對專業人才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從而極易影響教育教學效果。除此以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其自身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情況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若教師認知缺乏,認為該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方法和技能,忽略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視,則極易對創新創業工作的落實情況造成影響,使得教育流于形式,難以真正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不利于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
科研項目孵化形式化是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教育反思的重點。當前多數高校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尚未充分考慮自身情況,和行業相關企業合作缺乏,導致創新創業人才孵化流于形式化。此外,多方合作不到位也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在實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高校需要結合具體問題,合理地對高校、政府、企業、孵化機構、金融機構等進行有效聯系,從而逐漸實現多方合作,逐漸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專業實踐、多方面結合不到位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也就要求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中必須要強化自身認知,做好實踐和理論的融合,逐漸形成科學的教學模式,為高素質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
高校需要充分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加深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結合高校具體情況,如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優勢資源等情況,科學構建科研項目孵化模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更多體驗,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得到培育和提升。同時,在項目實踐中,學生還能與導師共同對相應科技成果進行轉化,以探求多種創業機會,從而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培養高素質人才。
此外,以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為出發點,高校還需加強企業合作,通過學校和企業的聯合,為參與實踐項目的學生提供雙重指導和幫助,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整合與應用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項目研發工作,為其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從而更好地實現人才孵化的目標。
重視構建多方合作模式同樣十分必要。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高校必須要充分與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相關利益主體進行合作和借力,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也就是說,高校在構建多方合作模式中必須要以高校為核心主體,同時在實踐中以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整合資源,讓學生獲得更多創業機會。同時,政府部門也可以高校發展情況為依據,為其提供相應支持,包括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等,從而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有效助力。另外,高校還需與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在金融機構對高校相關創業項目進行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提供資金支持;此外,高校還需加強與孵化機構的合作與聯系,由孵化機構為參與創業項目的學生提供創業服務和指導,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則可借力企業自身的優勢資源,為創業項目的有效落實構建良好的平臺。總而言之,高校通過加強與多方合作、協調的重視,能夠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助力,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效實施及學生創業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流、信息流、知識流等多方面的保障。
構建專業實踐模式也是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當前專業實踐模式的形式主要有打比賽、增體驗、引進來、送出去四大類型。其中“引進來”“送出去”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較為常用的兩種專業實踐模式,其主要是指高校根據學校情況,和企業建立關聯,將自身與企業的優勢資源進行有效融合,實現企業優勢資源“引進來”;在和企業合作中,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落實人才“送出去”。與此同時,高校還需要盡可能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創新創業平臺,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構建創業小組,幫助學生在具體時間中體驗創業感受,為其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及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最后,高校還可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競賽活動深化發展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除此以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還需要加強對綜合化模式構建的重視,注意多個方面的協調統一,如師資隊伍、課程培訓、服務體系、基地平臺、創業實踐等的統一,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良好的平臺,讓學生在創業實踐中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培養自身的創新創業精神及能力。
綜上所述,中國高校教育體系承擔著培育各類社會人才的重要職責。在實際教學中高校必須要及時反思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構建合適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發展其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促使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