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周靜
母豬繁殖障礙是影響養殖場生豬養殖效益的重要問題,繁殖障礙的出現會導致養殖場的新生仔豬數量減少,仔豬體質下降,死亡率升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將會給養殖場帶來嚴重損失。基于此,為保證養豬場的養殖效益,以下將針對母豬出現繁殖障礙的原因及其控制策略展開探究。
部分母豬繁殖障礙問題的出現,是由生殖系統先天發育不良導致的。母豬因近親交配、胚胎發育不全等因素,可能出現生殖器官畸形、生殖系統功能不全等問題,容易造成繁殖障礙,出現不孕、早產、流產、死胎等現象。同時,部分母豬生殖系統發育基本正常,但存在激素分泌問題,腦垂體功能失常,影響母豬的正常發情和受孕,進而造成繁殖障礙。
部分養殖場在母豬飼養過程中,對飼料和飲水的控制不嚴格,飼料供應時不注重對飼料營養配比的均衡調控,使用劣質飼料,導致母豬營養不良,身體發育緩慢,免疫力低,難以保證順利繁殖和胚胎成活率。同時,也有部分養殖場不能保證飼料的清潔度,導致懷孕母豬食用霉變、受污染等的飼料,造成母豬感染細菌、病毒,或發生中毒,造成流產或死胎等問題發生。還有部分養殖場不重視對母豬體重的控制,導致母豬過于肥胖,進而造成母豬發生一系列生殖系統疾病。并且,母豬懷孕分娩過程中消毒工作落實不到位,助產措施運用不當等,也都可能對母豬的生產繁殖造成影響。
很多疾病也可能讓母豬發生繁殖障礙。如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的母豬泌乳障礙綜合征、乳房炎等,都會影響母豬的正常發情。衣原體感染、寄生蟲感染所導致的母豬偽狂犬病、繁殖及呼吸綜合征等疾病,也會導致母豬出現不孕、流產或產下死胎和木乃伊胎。
選擇適合本地飼養且繁殖障礙發生率較低的母豬品種。同時,要注重檢查母豬的生殖器官發育情況,對于存在先天畸形、生殖器官發育不全的個體,應當及時予以淘汰,對于可能存在遺傳繁殖異常問題的母豬也應及早淘汰,避免影響正常繁殖生產。
應當注重飼料的營養搭配均衡科學,并選用優質飼料,保證飼料所提供營養滿足母豬自身健康和胚胎發育的需求。同時,要嚴格保證飼料的清潔度,在飼喂前要對飼料進行檢查,嚴禁使用發霉、變質、過期的飼料,如發現飼料受到污染,或混入農藥及滅蟲鼠藥物,要及時予以更換,并對喂食器具進行清潔消毒,以防止不潔飼料影響母豬健康。飼喂時還要對母豬的體重進行控制,合理調節飼料供給量和成分配比,避免母豬過于肥胖,影響發情和繁殖。在母豬分娩過程中,要做好環境消毒滅菌工作,保證環境潔凈度,避免生產過程中母豬感染,還要科學采取助產措施,避免操作不當導致母豬生殖器官損傷,或造成胎兒死亡。此外,要為母豬營造良好圈舍環境,嚴格落實好日常清潔和消毒工作,保證母豬圈舍通風、光照條件良好,還要合理控制圈舍內母豬數量,保證母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降低繁殖障礙問題的發生率。
對于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相關疾病也要進行有效防控。
一方面,要切實做好免疫防控工作,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母豬免疫接種,對母豬偽狂犬病、繁殖及呼吸綜合征等疾病進行有效預防。另一方面,要做好傳染性疾病的防控,除環境消毒滅菌外,要注意阻斷中間傳染環節,在飼養員進入圈舍前,要對衣物、工具等進行嚴格消毒,還要做好殺蟲、滅鼠等工作,避免以蟲鼠為中間渠道,導致細菌、病毒傳播。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