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京聯合召開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推進會議。會議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瞄準農業生產需求,著眼全產業鏈,強化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加快補齊短板弱項,促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更好支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會議指出,農業機械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我國農業生產已進入機械化主導階段,農機正由部分品種生產的局部需求轉變為種養加全鏈條的需求,由非剛性需求轉變為“離不開、還要好”的剛性需求。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機裝備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競爭力和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智能農機裝備發展提質加速。同時也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短板弱項,部分農作物播種收獲機械、畜牧水產智能化綠色化裝備、高端智能農機等機具裝備差距較大,大馬力機械還不夠強,適應南方丘陵山區的小型機械相對缺乏。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緊扣行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聚焦核心技術、重點產品、重點需求、重點環節,著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力爭牽住“牛鼻子”、解決“掉鏈子”、突破“卡脖子”,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初冬時節,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黃河灘區近萬畝胡蘿卜喜獲豐收,當地農民抓緊晴好天氣采收、清洗和銷售。近年來,溫縣在黃河灘區因地制宜發展胡蘿卜種植,引進新品種和推行無公害生產,胡蘿卜品質好、產量高,吸引了廣東、湖南等地菜商采購。新華社發(徐宏星 攝)
會議強調,要圍繞產業急需、農民急用,系統梳理農機裝備短板弱項清單,明確重點攻關的整機產品、關鍵核心零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等,組織“產學研用推”各方優質資源協同攻關,力爭每年部署一批、突破一批、推廣一批。推動農田農藝品種與農機相適應相匹配,把改地改路宜機作為農田建設的重要方向,推進種植模式、作物品種宜機化,拓展農機應用場景。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在主產區支持建設一批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引導農機服務主體優化布局,擴大覆蓋范圍,加強農機防災救災能力建設。發揮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導向作用,進一步突出穩產保供和支持自主創新,支持短板機具優先開展專項鑒定,加大補貼力度,加快資金兌付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