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靜
(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保證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實現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首先,可以幫助民營企業完成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的高效整合,進而有效規避不良問題的發生;其次,在企業日常運轉過程中,通過采用業財融合模式進行資源分配,進而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從而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最大化滿足;最后,可以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這對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可以優化企業組織管理模式。因為在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中,企業運行能夠對既有業務組織進行全面確認,并優化、重組管理模式,開展業財融合管理工作,這樣就能為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做好基本準備。而且,在企業日常財務管理中,通過業財融合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調整,這樣能使財務部門全面了解企業業務部門的實際職能,并讓部門之間實現對接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業財融合模式的推廣結合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對動態財務管理模式進行全面管控,進而最大程度規避信息流通不暢而帶來的風險問題。與此同時,在精細化管理中,業財融合工作的落實可以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財務分析水平,并且能更好地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水平的應用效果[1]。因此,業財融合既可以起到監督性作用,還可以在各項工作運行時,真正為企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結合民營企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其成本管理是否科學,決定企業是否盈利。對此,民營企業只有擁有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保證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基于此,通過業財融合工作的進一步落實,對財務部門的管理進行優化,并通過財務人員服務水平的提高確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與此同時,成本管理是現代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依據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成本管理精細化是成本管理的必經之路,而業財融合工作的推進,恰恰迎合了現代市場成本管理精細化的實際需求。在新形勢下,財務管理必然要服務于整個民營企業的業務發展,更要對各項工作進行及時反饋,這樣才能做好從預算到執行的成本管控工作,并通過落實管理更好地實現成本控制。
業財融合作為企業運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對企業的良性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要將業財融合與企業運行進行有機結合,則必須從內部控制展開具體工作,設置統一的工作標準,并以業財融合為基準,保證企業收入、支出等各項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以此給管理人員留有足夠的空間,通過數據反饋給企業管理層以供決策使用,并規范企業管理活動,這樣才能符合企業發展目標,從而強化決策的實際執行力[2]。同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通過完成戰略目標,滿足自身的運營與發展需求,但如果缺失了業財融合的實施,勢必會出現各種風險問題。因此,將業財融合進行應用,并以內部控制為基礎滿足企業的全面運行,更好提高企業的內控水平,并保證企業運行目標與企業內控管理相互配合,這樣才能為企業創造理想的收益。
民營企業想要真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并以業財融合為基礎進行自我優化。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并沒有實現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這就使得民營企業在運轉時,缺乏對信息的記錄、管理與整合,從而出現管理上的漏洞。因此,通過信息化技術實施業財融合,不僅能為企業打造業財融合信息平臺,還可以使企業在運轉中保證信息的全面記錄,從而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現象,導致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在信息上的脫節。同時,在企業正常運行過程中,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能夠使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聯系更加緊密,兩部門信息共享,互通有無,并以此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且通過成本控制以及業財工作環境改善,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業財融合會對企業財務決策乃至戰略決策提供幫助。因為業財融合是實現企業業務和財務一體化處理,即通過改變運行機制提高企業管理效率,而且能夠促進打造全新的交流平臺,并以更高效的管理促進民營企業的全面發展。因此,通過業財工作的深度融合為企業決策機制提供支持,同時還能針對企業實際運營情況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通常,企業的業務流程大多是業務部門自行制定的,但如果缺失了財務部門的積極參與,就會造成業務部門各項流程產生成本過高或風險不可控的現象。對此,業財融合可以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完善,這樣就能規避資源浪費,減少業務風險,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業務決策和財務決策的一致性獲得提升。同時,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可以為實現企業價值創造有利的途徑。因為企業的發展必須通過融資的應用,以此確保各項業務資金充足,保障企業有序運轉;一旦財務管理與業務的價值導向不一致,必然會出現成本增加的問題,會降低企業的經濟收益。通過實施業財融合可以促進二者完美結合,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企業管理者是否對業財融合給予支持和重視,是各項工作開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管理者必須對業財融合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并充分認識到業財融合能給民營企業帶來的實際效益。為此,民營企業需要自上而下做好業財融合的宣傳貫徹工作,并通過理念宣傳打造具有認同感的企業文化,從而才能讓全體員工都認識到業財融合對企業的高效發展產生積極的助推作用[3]。同時,企業在發展中,對企業文化的宣傳可以通過報刊、知識問答、講座等形式具體展開,結合業財融合的內涵,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學習,使之真正認識到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實際意義,才能保證全體員工齊心協力,進而積極推進業財融合工作的落實。
企業要想利用業財融合滿足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轉,并真正提高企業的經營收益,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業財融合機制與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各項工作落實的實際效果。對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規模以及業務范圍,明確業財融合工作管理方式的開展形式,通過實際運行,使得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都能相互適應,并對相關工作作出調整。同時,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采用輪崗、財務下沉等方式,使業財部門互相深入了解,通過雙方的互動交流,為業財真正融合提供基礎保障。此外,打造有效的業財融合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優化工作流程為企業高效運營提供服務支撐。這就需要管理人員依據企業現實情況將具體的管理模式進行融合,才能通過制度化、流程化建設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由于民營企業在運行中,各部門往往只負責各自部門的工作內容,這就導致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對此,為保證業財融合工作的落實效果,需要對接財務與業務管理工作的內容,通過深度融合保證企業的業務和財務實現有機融合。為防止信息孤島現象的出現,要通過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緊密聯系,打通聯系業財部門的信息鏈,一方面需要財務部門在業務發生過程中及時指派員工與一線業務同事對接跟進,這樣才能了解業務部門的工作流程和訴求,為業務發展提供有效的財務支撐,在業財現實需求得到滿足的條件下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業務部門在開展具體業務時,為熟悉財務部門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還需要指派員工同樣跟進學習,進而通過業財工作的交互學習,使雙方完成深度融合[4]。
為確保業財融合的有效性,必須落實風險防控工作。對此,在日常工作開展中,需要完成財務會計工作的轉型,這樣才能促使業財融合的順利開展。
同時,民營企業必須要引入管理會計、戰略會計等大財務理念,更要有效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技能,合理利用ERP系統提高員工業務處理能力,這樣才能為業財融合的正常運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企業應加強內控活動,提高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成效,并以考核為主實施風險管理,從而防止不良現象的發生。
想要充分發揮業財融合的作用,就要實現對內控管理活動的進一步落實,并通過打造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傳遞,這樣才能防止由于信息傳遞不良而出現的風險問題。
對此,企業必須依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優化信息管理系統,更要通過全新技術的使用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實現第一時間信息共享,并以風險管控為主,盡量規避風險,以此為企業的安全發展做好準備,進而保證在信息化系統管理下,真正做到降低財務風險產生的不良影響。
比如,企業應構建業財融合信息管理體系,打通兩個部門的固有壁壘,實現信息互通,進而促進業財融合管理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民營企業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若想充分實現自我發展與價值創造,并占據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需要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積極采取措施落實業財融合,這樣才能真正利用業財融合規避企業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風險,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并以此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