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平 郭俊凱 范海波 楊德勝
(安徽繼遠軟件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電網企業是天然的資產密集、技術密集型企業,實物設備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建設和運維管理復雜程度較高。電網實物資產主要包括架空輸電線路、電纜輸電線路、變壓器、換流設備、配電線路、配電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及儀器儀表、生產管理用工器具、運輸設備、輔助生產設備及器具、房屋及建筑物等有關資產。在電網企業資產結構中,實物資產所占比例高達 80%以上。隨著電網投資不斷加大,電網企業實物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加強和提升電網實物資產管理水平愈加成為實現電網科學有序規劃發展、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和提升資產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1]。在管理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經濟性越來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急需實現由傳統只注重技術屬性的“設備管理”到綜合考慮價值和技術效益的“實物資產管理”的轉變。
供電公司資產明細類型眾多、形成流程繁雜、管理過程眾多,大概包括規劃謀劃過程、物料購買過程、項目施工過程、運維過程、退役處理過程,無論哪個過程產生問題均會致使資產管理出現問題[2]。為此對各個環節的資產成本需要做到精益化的管控,才能更好地降本增效。
由于物料組、設備、資產存在一對多、多對多等情況,且實際業務多變,導致物料與設備、資產的對應關系固化程度不高,項目物料掛接不準確,物料價值無法直觀傳遞到資產卡片,始投入成本的準確性;同時,現有生產業務與財務專業管理細度不一且缺少業財鏈路關聯,運行期成本亦無法清晰分攤到運維對象,也亟需加強資產成本精益化管理,滿足企業經營管理需要。
實物ID是指國家電網公司給實物資產設備設置的唯一、終身不變的身份編碼,貫穿電網實物資產規劃計劃、采購建設、生產運行、退役報廢等資產全壽命周期各階段。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應用,已基本覆蓋公司主要電網設備。但是由于實物“ID”建設涉及業務廣、系統多,深化應用分散,綜合應用價值體現不明顯,亟需打造整體應用載體,深化實物ID應用。
基于業務活動、資產、電壓等級等業務維度,利用實物“ID”,優化單體設備投入、運行期的相關成本項采集、分攤、歸集方法,開展項目自動轉資、運維檢修成本精益管理、成本費用預算執行管控等管理應用,有效提升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精益化管理水平[3]。
梳理并固化物料編碼、標準WBS編碼、設備分類編碼、資產分類編碼的對應關系,合理設計輸變電、網改工程的項目WBS架構,基于數據中臺和項目中臺,依據物料(服務類采購)與資產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對應關系開展設備材料提報清冊的提報,實現物料、服務與項目WBS的精準掛接,準確填寫實物ID數量并生成實物“ID”編碼。供應商獲取實物“ID”編碼,維護主(子)設備的技術參數,并提供“一對多”等設備的單項購置價值,完成RFID標簽和二維碼標簽的制作和安裝。ERP系統發起“現場驗收盤點清單”并同步至移動終端,完成工程盤點清單與現場實物的掃碼匹配,明確設備與材料的掛接關系(材料的分攤比例),現場掃碼創建設備臺賬、維護圖形和拓撲關系,并實現資產卡片創建自動化[4],真正做到源頭帳卡物一致。固化建筑、安裝及其他費用分攤規則及模型,實現每類設備及所有材料價值、其他費用的自動分攤和歸集,自動生成竣工決算一覽表、移交資產總表、其他費用分攤表等報表,通過“預轉資服務”完成物資價值自動轉入資產卡片,實現自動精準轉資,價值精益核算到每一臺設備。
自營成本方面。利用實物“ID”、視頻跟蹤等技術,建立業務活動、人員、生產車輛、工器(機)具、儀器儀表與單體設備的對應關系,工作負責人創建工作任務單并下達作業計劃,作業現場采用視頻跟蹤識別技術實時檢測、采集人員數量、工種、人工工時等,運維檢修人員通過實物“ID”掃碼方式實時記錄現場作業的關鍵數據,上傳至相關平臺或系統。依據標準成本作業人工、機械臺班、物料等不同的成本分攤歸集計算模型,實現業務成本向每一臺設備的自營成本歸集。
項目化成本方面。建立大修或運維項目的常態化管理機制,細化項目儲備維度,基于數據中臺實現ERP與電網資源業務中臺、項目中臺的業務貫通,共享PMS2.0和項目儲備平臺掛接的設備對象信息,實現項目與檢修對象的掛接關聯關系的同步。以實物“ID”為紐帶,以移動作業為載體,輔助智能傳感、無人機、機器人、可視化等裝備,實時、精準、自動記錄檢修作業操作時間、人員數量等信息,推進檢修作業、檢修物料領用等的深化應用[5],實現項目、工作任務單和檢修工單之間的業財鏈路貫通,并檢查是否符合標準作業定額,合理分攤規則和比例歸集至檢修對象上。
在電網工程建設方面,以項目在ERP系統中的WBS結構及其掛接物資、服務項目,利用實物“ID”及時獲取設備費用,動態歸集WBS各項投資執行情況,并與預算進行對比分析,及時預警預算結余、超支情況,協助項目管理人員加強技經管理,做好資金安排和費用使用控制,確保項目整體預算偏差滿足公司要求。
在電網生產運行方面,按照業務活動、資產(資產集)、電壓等維度,利用實物“ID”動態歸集運維檢修成本,匹配分析運維檢修計劃與運維檢修成本預算差異,預告警成本費用支出計劃預算偏差,協助生產成本使用管控,未運維檢修業務按計劃開展提供資金保障。
在設備退役報廢方面,將實物ID信息融合到年度退役計劃中,現場通過實物“ID”掃碼獲取設備運行、維護及檢修相關信息,輔助開展線上技術鑒定,并聯動生成年度退役計劃清單,實現實物“ID”信息在整個退役計劃、退役執行、設備報廢、資產移交和回收處置過程中的有效貫穿,實現現場拆卸時掃碼發起PMS報廢工作流程。業務中同步記錄拆除、運輸、倉庫管理等費用,制定合理的退役報廢成本分攤規則,分攤并歸集每一臺設備資產上,為退役報廢處置收入和退役成本精準歸集提供基礎,有效促進LCC資產成本的全面精準量化。
在設備退役再利用方面,建立并完善電網設備常態化再利用和再利用設備需求銜接機制,落實再利用入庫、庫存管理、預定、調撥、出庫等業務的規范性管理,實現基于實物“ID”的再利用入庫、調撥和出庫(實物“ID掃碼”)操作。業務中同步記錄試驗、運輸、倉庫管理等費用,制定合理的退役再利用成本分攤規則,分攤并歸集每一臺設備資產上,為退役設備再利用成本精準歸集提供基礎,有效促進LCC資產成本的全面精準量化。
通過以實物“ID”建設為基礎,以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為指引,以實物資產為核心,推進實物“ID”建設深化應用,促進電網資產成本精益化管理安全、效能、成本綜合最優。充分利用移動物聯技術,創新作業人員、設備、裝備的生產業務多要素一體化管理模式,拓展實物“ID”業務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提升設備全壽命周期精益化、智能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