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金
(廣西凌云縣自然資源局,廣西 百色 533100)
城鄉規劃與建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城市與鄉村居民生活水準。鑒于城市與鄉村存有較大差異,在實際的規劃與建設工作中,應遵循因地制宜的發展宗旨。結合鄉村產業結構,做好鄉村經濟建設工作。目前我國鄉村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因此,在未來美麗鄉村規劃與建設工作中,應當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做好建設與開發工作,打造良好鄉村環境。在保障生態良好的基礎之上,按照地區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產業空間,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從而實現生產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只有以此為鄉村發展宗旨,才能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目前的城鄉規劃與建設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1.管理不到位。雖然在城鄉規劃管理期間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然而其落實效果并不樂觀,執法管理不當,進而難以有效開展下一步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2.在城鄉土地利用上,出現各種違法違規情況,加上缺乏有效監督,造成城鄉規劃未達到預定期望;3.監管力度過小。為確保審批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政府會在審批時設定各種環節,但由于監管力度過小,導致某些地區出現任意更改城鄉規劃設計內容的情況,進而對執行方案帶來不利影響。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生態系統,但在城市擴張的過程中,自然條件被破壞的范圍很大,導致自然生態失衡,人類活動造成的自然問題需要幾十年或幾百年的時間來恢復和治理。城市人口生活中超過80%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直接在城市排放污水會造成城市自身污染,流到外面,會導致周圍的農村、河流和地下水污染,使自然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形成惡性循環,我們的城市發展中,生態破壞嚴重和治理的緊迫性,更加突出。
在鄉村規劃建設工作中,多數的鄉村住宅規劃存在不合理問題,很多鄉村居民在進行房屋建設過程中,沒有進行全面徹底的規劃,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在布局中存在想當然的問題,雖然房屋相對整齊,但是,并沒有適合儲物的空間,不利于農產品儲存。此外,還存在缺乏人文主義和同理心的問題,比如在鄉村住宅設計中,缺乏老年人輔助設計,很多老年人獨居家中,此種住宅設計并不科學,難以提高鄉村群眾幸福感,更難以被群眾接受和支持,不利于鄉村規劃與建設工作開展。
為了確保城市建設的合理性,需要考慮生態環境在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求,關注生態環境的需要,這是未來城市發展歷年的方向。在城市規劃和設計時,我們需要不斷創新理念,將生態環境規劃的設計理念轉移方向,形成人類活動和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確保城市的生態平衡。“區域綠地”是一個新概念,它是一個城市參考的新概念,區域綠地主要指的是保護區域生態環境安全。整個景觀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城鄉環境,綠色空間需要劃定整塊,在一個特定的區域設立,形成一個長久而持續的保護區域,限制人類發展和建設,形成良好的生態保護,這種規劃理念重視自然和人文的結合,是一個有著區域影響的綠色開敞空間。
在鄉村規劃建設中,應堅持農業綠色發展及可持續發展,使現代農業的加入不影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應堅持以人為本,避免鄉村規劃建設損害大多數農民利益;同時,應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在開展鄉村規劃與建設工作前,做好宣傳與監督工作,對于產業結構不合理之處加以管控,對于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整改的部分,應當結合法律依據,進行相應處理;在鄉村建設中,充分貫徹落實一宅一戶原則,提高鄉村規劃整體性,協調鄉村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城鄉建設工作中,重點關注落后的鄉村建設,做好調查工作,提前了解所要建設的鄉村情況,除收集文獻資料、政策文件、上位規劃等材料外,也需聽取鄉村居民意見,通過村民家中進行走訪等調研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及困難,重視鄉村村民意見,在合情合理且可操作的基礎上,充分采納村民意見與需求。同時嚴格遵照規范要求做好鄉村空間規劃工作,在科學、規范的建設方案中,推動鄉村規劃與建設工作。
在做事情之前都必須研究實際情況,對工作進行特定的規劃,不能脫離實際。在保證民生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符合當地發展規律的管理體系。在制定具體相關目標的時候首先要對當地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當地的特色,對當地的發展潛力進行挖掘,經營該地的特色風俗民風,并將其不斷的推廣。這樣的條件下發展的特色城市不但可以繼續傳承現有的風俗,還可以讓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成為當地的名牌,因此進行當地的特色發展可以有效解決環境規劃中的一些矛盾。
結語:總而言之,在我國城鄉建設過程中,城鄉規劃一直是一項具有重大實際價值和理論意義的內容,做好城鄉規劃與建設管理工作是當前應當長期堅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