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艷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融媒體中心,貴州 遵義 563300)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入門門檻的降低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的新聞記者工作方式也迎來改變,他們在工作中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到獲取新聞活動的信息,傳統的新聞發表方式與閱讀新聞的對象也發生改變了。這給傳統媒體記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新媒體平臺的特點,如開放、共享和海量數據,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與此同時,隨著市民對信息需求的迅速增長,對新聞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對于傳統媒體的記者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記者想要做好的新聞報道的工作,制作出符合公眾需求的新聞報道,首先要全面了解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和當前的新聞生產,才能抓住新媒體時代的機遇。
傳統媒體時代具有傳統的特點。報紙、雜志等是廣告傳播活動中最常見的新聞傳播方式,他們的特點是交流的范圍很廣,老年讀者很多,而且相對穩定,讀者具有相對穩定的群體,對信息的可信度較高,紙質的報紙在讀者的心中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而且報紙不需要通過復雜的制作流程,具有較高的靈活性,更能把準確的新聞信息傳播給讀者,也利于讀者對重要信息的收藏與查閱。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干擾程度高,產品的類型受到限制,印刷過程出現的質量問題。而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得到改善,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互聯網創建人力、資源、內容、宣傳方式等資源共享的模式,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媒體,而是將小視頻、電視與互聯網技術結合使用,提高信息傳播價值的一種科學媒體傳播方法。在媒體一體化的時代,傳統媒體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新聞記者遇到了新的機遇,通過結合傳統媒體自身的發展特點,在融媒體時代能夠有一番作為。首先是新聞傳播的速度。傳統媒體應優化工作流程,確保權威信息在短時間內通過大型平臺傳播,以彌補以往傳播方式的不足。第二,資源的融合和共享。新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應結合所有的資源,建立相應的手稿圖書館人員,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分享、分擔確保稿件可作為成品和出版形式可以再次處理設備,確保系統和互動,最后往往工作。作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傳統媒體更重視公眾的反饋中,創造了許多評論區,建立強有力的溝通橋梁,并收集讀者的關注點,在此基礎上,提高新聞記者在融媒體時代的專業素養。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應具備符合時代要求的基本專業素養。作為新聞記者,要有“融”的思想,而不像傳統媒體時代的記者,按規律完成新聞采訪和套模板寫新聞,跟隨行業的發展,創新工作方式是新聞記者應具備的。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種網絡傳播載體發展迅速,新聞記者可以通過文字與圖片、視頻相互結合的方式進行新聞的發布,具備適應“融媒體”環境下的工作方式,才能更好的更新新聞信息,達到有效的傳播價值。
新媒體的“融合”需要新聞記者具備用戶理念。與現代網絡的發展相比,傳統媒體的輿論環境和原創模式已經改革創新,新媒體的廣泛使用了,造就了傳播者和讀者可以隨時互動的環境,讀者也有相對平等發言的權利。
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目前,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傳播者,在不造謠、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可以隨意在媒體上發布信息(音頻、視頻等)。因此,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中,記者應樹立服務理念,為公眾提供優質、周到的信息產品。從信息傳播的意義上來說,實現新聞工作者的全面媒體報道是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一項新要求。記者必須改變他們的想法,數字時代的發展,破除發展障礙,結合時代傳媒環境變化的特點努力開辟新的陣地,利用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平臺和廣告功能的手機的普及,推動新聞媒體從單一業務發展模式向多元化出版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大幅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素質。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新聞媒體達到融媒體時代,融媒體時代意味著新的變化。在此背景下,作為傳統媒體的記者,必須滿足群眾的多樣化和多元化的新聞在內容方面,積極改變舊的表達形式和思想,積極思考和準備新的傳播方式。從加強傳統媒體記者融合思維的角度來看,在融媒體時代發展前期,要求傳統媒體記者認識到加強數字意識和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積極開展轉型,抓住媒體融合的機遇,實現自身發展。傳統媒體記者要堅持傳統媒體,擴大媒體內容的傳播范圍和渠道。根據不同平臺的合規信息傳播媒體和受眾的信息需求,傳統媒體記者的待遇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工作內容之間的新連接,以促進良好的展示形式的新媒體平臺的特點和受眾的需求。在媒體轉型過程中,要把傳統媒體的權威、信譽和專業性與新媒體的有效性、互動性和便利性有效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提高新聞質量。此外,在媒體融合的時代,新聞傳播的速度更快、更廣、更深。這要求記者始終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喪失理想和信仰,不喪失在新聞中的地位。
在融媒體時代,群眾的知識水平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新聞記者應創新新聞內容,在編輯時引入各種元素,展示出新聞的價值,通過有價值的內容來提高媒體信息的權威性,引導群眾正確的議論新聞信息。從群眾的角度出發,增加新聞內容的趣味,提高新聞的傳播范圍,從而在融媒體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還要創新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采用新的表達形式,從而改變傳統按部就班的排版方式,突出新聞信息的個性特征,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審美,尋找新的通信手段,提高報紙、電視節目傳播信息的價值。融入融媒體時代的要求,以獲得公眾的支持為目標進行工作。新聞記者應加強新聞內容資源的編寫,使新聞內容具有三維性,選擇新穎的方式,吸引讀者的興趣,創造新聞的獨特特征,提高市場競爭力。
傳統媒體時期的記者應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確保在正確的思想、創新的工作方式下,順應融媒體發展的需求,提高自身專業的整體素質。首先,傳統媒體應積極參加具有專業標準和先進經驗的人員開展的交流會,以學習別人優秀的工作方式,從中摸索自己的一套方式。了解前沿概念,看清社會發展趨勢,找到有價值的內容,傳遞正能量。最后,從新媒體的優勢中學習,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通過新技術提高新聞的美感和內涵,為公眾帶來舒適的體驗。從傳統媒體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素養方面來看,融媒體時代的新聞信息傳播時,新聞記者在主觀上不能出先造謠、作假的情況,對獲得信息的來源進行驗證是否真實,保證新聞信息素材的真實性。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媒體記者需要尊重別人隱私,營造良好的信息傳播環境,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力。
融媒體時代群眾可以從各種傳播途徑了解到新聞信息。因此,要求傳統媒體時期的新聞記者以讀者為中心,改變傳統簡單的傳播方式。站在群眾的角度角度中,提供真實且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服務性報道、解釋性報道。在傳播效率、新聞來源的拓展、傳播內容上狠下功夫,以"網絡為體,創新為用。傳統媒體記者應加強信息整合能力,提高信息傳播價值。確保新聞能在第一時間通過所有可能的傳播渠道傳播,以最快的速度將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在溝通中要注意快捷簡潔,產生更準確、簡短、新鮮、吸引人的信息,這樣才能在溝通中抓住機會。在服務上,要注重焦點和互動,認真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制作有特色的信息產品,點對點推送給用戶,實現定制化、精準化傳播,提高新聞宣傳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應及時轉變理念,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改進工作模式,制作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通過各種網絡途徑傳播信息,實現廣泛的傳播范圍,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新聞記者應該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轉變思想,才能更好的抓住融媒體時代中遇到的機遇和挑戰,傳播真實有效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促進社會穩步前行,使自己在融媒體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