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東 王寶祥 朱汝栩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廣西 崇左 532100)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職院校是為社會生產提供人才隊伍支撐的重要機構,在教育目標上具有極強的確定性和實用性。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生產實踐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而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卻存在著相對的滯后性。為了推動高職教育能夠適應社會生產的變化,當前各大院校的教學改革工作都以產教融合為方向。產教融合打破了傳統的教育與生產相分離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先進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更加豐富,在這種背景下,產品設計專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作為藝術設計類的學科,產品設計專業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它既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藝術創新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確保學生的專業能力貼合行業發展的方向,在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同樣需要積極推進產教融合的教學形式。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以學生的就業作為教育導向,為社會生產建設提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高職院校的定位。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必須結合不同的行業以及崗位的現實需要才能保證教學理念的實現。如果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脫離了社會生產的實際,那么學生在畢業后,其專業能力往往難以到達相關行業或者崗位的要求,院校的教學理念也無法得以實現。因此,為了推動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始終堅持高職院校教育的先進性,能夠及時跟隨社會生產的變化對院校的教學工作進行變革。這一目標的實現,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改革工作中積極推進產教融合的教學形式。
各大中小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主體,也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講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同一性。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人才隊伍是極為關鍵的因素。企業只有在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支撐和推動下,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也是高職院校的重要目標,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具體形式,通過校企合作有助于搭建企業與院校合作的橋梁。在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中,高職院校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和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提前進行人才隊伍的建設,保證企業發展中人才隊伍的穩定可靠性[1]。雙方主體可以各取所需,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
學生是高職院校各項教學改革工作的落腳點,也是產教融合三方主體中的重要角色。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實踐鍛煉是提升其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實踐機會的缺失,學生雖然在專業的測驗中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但是在畢業進入到企業的生產實際時,往往會感覺自己的專業技能無法達到相應的要求。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在教學階段的產教融合給予了學生實習和實踐操作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提前了解行業以及相關崗位的需求,發現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隊伍始終是最為關鍵的主體,他們既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影響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教學能力對于院校的教育改革工作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前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實踐能力相對較弱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發展。產教融合的教學形式,院校與企業展開的合作是全面的,不僅包括學生層面的合作,同樣包括教師隊伍與企業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教師可以親身融入企業的生產實踐中,自覺將自身的專業理論與相關的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理論教學的功用[2]。并且,教師通過在企業中的實踐學習和鍛煉,還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為實踐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各高職院校雖然在教育工作中都進行了產教融合的改革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實效。但是由于產教融合的教學形式尚處于起步發展的階段,在改革探索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
產品設計專業結合計算機與人文藝術的雙重特點,這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產品設計專業屬于新開設的專業類別,相關的專業人才隊伍較為稀缺。目前各高職院校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主要來自計算機專業和本院的產品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雖然基于計算機技術,但是與一般的計算機技術存在著極大的不同,由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擔任本專業的教師,難免對導致專業方向的偏差。而來自本專業的教師隊伍,雖然在理論方面有著相對較高的造詣,但是由于實踐經驗的缺失,他們對于行業的發展動態往往沒有明確的認識,同樣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雖然也在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的教學形式,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這種合作卻過于形式化。由于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與數量相對較小,并且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與院校展開合作。同時院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不注意對專業的對口性進行研判,單純將校企合作視為一種硬性工作任務。有些院校雖然與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關系,但是并沒有建立起相關的合作機制,一旦學生進入到企業實習階段,院校便脫離了對學生實習情況的監管,以此難以保證學生的實習成果。
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理念的具體實現途徑,對于推動產品設計專業以及高職院校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充分實現校企合作的教育價值,本院校基于當地的“花山巖畫”元素,以此為主題與當地的各大文創工作室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新形勢。當前各大企業對于產品包裝設計中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因此在產品設計專業中的核心內容中,產品包裝設計創作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空間。
當前許多企業不愿意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其更加強調經濟效益的實現,而校企合作在短期內難以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高職院校可以基于具體項目與企業展開校企合作。在企業與院校的合作中,企業的優勢在于技術優勢,而院校的優勢則集中體現在人力,物力資源的優勢。企業與院校在具體項目上展開合作,有利于降低企業在項目開發中的成本與風險。在合作項目的選擇上,本院校選擇了當地的花山巖畫元素。花山巖畫是廣西壯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花山巖畫”元素與產品設計專業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為學生的產品設計提供靈感,而且有助于對當地文化的繼承和傳播。依托于具體項目,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明顯得到了提高,因此在高職院校推進校企合作時,應該積極發掘行業內部的發展機遇,推動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
校企合作涉及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只有協調好各方主體的關系才能保證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和真正取得實效。當前許多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作,雙方主體的具體責任并沒有得到明確。這種形式上的合作并不能夠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為了保證校企合作的質量,需要雙方主體共同建立一套完善的協調機制。
當學生在院校內部學習時,院校處于決定主體的位置,但是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或者行業的發展現狀對院校的課程體系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將來進入企業實習的學生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當學生進入企業展開實習時,企業要認真對待學生的實習,按照準員工的要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條件。同時,在學生的實習過程中,院校要積極與企業溝通學生的實習狀況,解決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最后,企業與院校應該針對學生的實習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在企業內部可以按照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績效的考核,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提前與學生簽訂就業合同。在學院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中,需要將實習考核作為重要的內容,積極與企業溝通學生的實習狀況。只有院校與企業建立完善的協調合作機制,才能保證校企合作價值的最大化。
高職院校一切教育活動的最終歸宿是生產企業的生產實踐,因此在院校的教學改革中要積極爭取生產企業的相關建議,保證改革方向與企業或者行業的發展相一致。其次,當前產品設計專業教師隊伍實踐能力缺失是影響專業發展的瓶頸,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強化對行業發展的理解,高職院校還要在教師隊伍的層次與相關企業展開合作。教師隊伍的專業理論有助于生產企業對當前工作中的不足進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校企合作對于院校與企業而言都是極大的發展機遇,雙方主體應該充分發掘校企合作的價值,展開多個層次的合作。
人才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的核心力量,特別是進入到新時代的今天,社會生產實踐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時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生產實踐提供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支撐和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