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
(吉林外國語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國家正在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速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中職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等變化,中職學生在面對社會競爭時壓力較大。當前中等職業學校中存在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較差、中職學生生源復雜、大多數中職生來自農村普通家庭缺乏優質教育、中職生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存在差距、中職生在學習缺乏自信及在就業方面缺乏信心等現象。[1]因此,中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其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才能促使其更好地參與社會競爭。[2]本文結合當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班主任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積極的心理狀態。
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年齡,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擾,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作為從事中職教育的班主任需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點培養學生自信心。
我國大多數學校以學習成績為主要參考來評價學生,但大多中職學生從小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通常學習能力較弱,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因此,學生慢慢開始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評價,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下降,成績一落千丈。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中職生變得越發敏感、自卑、自暴自棄、甚至產生逆反行為。[3]
大多數中職學生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時未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習慣、認知能力較差。雖然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并制定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措施,但是當下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偏低,大多學生更傾向去讀普通高中。[4]因此,中職學生對教師講授的課程提不起興趣,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甚至存在學習障礙,學習積極性逐漸受到打擊,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極易影響班級學習氛圍。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業負擔加重,人才要求不斷提高,有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如專業技術能力不強、文化課基礎薄弱,加之中職生承受能力較差,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由此產生巨大心理壓力,非常不利于中職生畢業后參與社會競爭。
虛榮心是扭曲的自尊心,是不正常的心理狀態。雖然中職學生的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但他們的認知能力、社會經驗、情緒調控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心理極易受到外界干擾,容易在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下產生扭曲的價值觀,比如擁有過強的自尊心,同學間盲目攀比、過分注重他人的評價、追求虛表、強烈的嫉妒心等。
人際交往能力是衡量一個人能否適應現代社會需求,是否具備善于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老師和同學是學生主要交際來往人員。中職學生大多數是單親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他們在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日常行為習慣上都存在一定問題。容易形成錯誤的人際交往認知,如“以他人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的兩類人際交往關系。因此,學生在學校里大多表現為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甚至有的中職生由于缺乏人際交往技巧而不合群,無法及時適應學校生活。
中職學生正值青春期,他們的心理發育水平與生理發育速度不平衡,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對外界環境、事物或人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漸漸產生心理扭曲的情況,容易出現自暴自棄、自我放逐等行為。加上有的教師、家長對學生自身關注度較低,中職生想要通過彰顯自身個性或一些異于常人的表現行為來吸引外界的注意力,同時外界環境中一些不良現象也會影響中職生的情緒,從而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5]
學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學科滲透。教師努力鉆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學科。[6]班主任需鼓勵學生打開心扉,引導學生自我調節,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對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進而幫助學生積極健康成長。
一方面,開設心理咨詢室,積極開展心理輔導,采用一對一心理健康問題溝通形式。教師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夠打開心扉與心理老師暢談。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理性看待挫折與失敗,培養學生建立自信心,使其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做好心理輔導員的角色,多了解和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況。班主任在進行教學管理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多鼓勵學生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督促其努力學習并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們的責任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較強的集體主義觀念。[7]
另一方面,面對一些有心理問題但又不好意思向教師表達的中職學生,采用書信、電話指導等匿名方式,為其解決心理問題。學校定期發布心理健康測試,學生積極參與測評,消除中職生的不良心理問題。
大多數中職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信心,有明顯自卑的心理,導致他們對學習漸漸失去興趣,出現厭學情緒。在日常教學中,作為新型教師的我們需熟練利用課上提問的形式,鼓勵并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教會學生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成功與失敗。作為班主任應承擔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加班級活動、加強課堂教學指導的任務,給學生充分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探究,同時指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學會根據需要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他們以往厭學心態。[8]教師要及時總結不足之處,不斷豐富自己心理健康相關方面的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不要輕言放棄,并幫助學生培養起自己的自信心,安慰他們不要因曾經成績不理想而否定自己。
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為重中之重。一方面,班主任應進行合理的課程改革、創新德育課程,拋棄落后的課程模式,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現真實的例子,使學生明白培養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創設心理健康情境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就業信息巧妙結合,讓學生深入感受和體驗所設計的情境。[9]
學校要提高教師的各方面素質,注重培養教師的心理疏導能力,促進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進行。教師應當注重自身的個性修養,培養自己的耐心,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榜樣示范作用,并對學生的性格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在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過程中要有條有理、循序漸進地進行,注重自己疏導過程中的心態和語速,保持一個平和的狀態。因此,班主任在培養中職學生健康心理的過程中需要扮演好友愛的教育角色,總結自身不足,及時調整和改進,深刻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心理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們解決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并幫助其重拾自信,形成優良的心理品質。[10]
發揮校園宣傳的作用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宣傳欄、黑板報等方式宣傳有關不良心理自我疏導方法,讓學生能夠重視自身的心理狀況。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相關主題班會、主題活動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成長。學校還可以通過宣傳先進道德人物,讓學生體會到社會正能量,形成健康心理,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校園文化宣傳不僅能夠規范學生的行為、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觀念。
教師不僅要關愛學生,密切關注學生出現的細微變化,還要給予學生家庭式的幫助。但教師畢竟不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須借助家庭和父母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長會等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告訴家長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幫助家長掌握青少年心理教育的規律和方式。對待處于叛逆期的中職學生,要尊重、理解、鼓勵他們,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緒。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中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須采取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成立心理咨詢室、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等對策全面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領學生形成一個積極的、健康的心理。班主任應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