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嬌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語言危機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加劇,基于文化研究的學者和專家也開始采用相關的生態方法進行鉆研。1986年,德國生物學家歐內斯特(Ernest)提出了一個生態學期理論,他認為啟蒙生態學是組織在無機環境和生物學中的學科,因為在發展過程中,生態學已經幫助人類解決了許多環境問題,隨著生態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其他領域的學者也開始使用這種原理和方法來考慮其他人類問題[1]。在學前教育領域,英語啟蒙也應結合生態學的觀點,將學前啟蒙英語教育置于當前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背景下,研究第二語言啟蒙的背景因素,并研究當地文化和第二語言的啟蒙教育,為了解決學前英語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應注意學校、家庭與兒童之間的語言互動。
生態學是生物體或有機群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的研究,生態系統是生態研究的核心概念。所謂的生態系統是指具有邊界、范圍和水平的系統,要研究的系統及其周圍環境形成更大的系統,可以由許多子系統或子系統組成,不同教育機構之間也存在密切的關系,各種教育機構作為生態系統的生物體,教育生態系統中的教育機構是相互關聯的,0~6歲兒童的語言學習能力是一生中最強大,最關鍵的時期。約翰遜和紐伯特(Johnson and Newbert)于 1991年發表分析報告,指出如果非英語國家的人繼續學習英語,則年齡從3~7歲是最好的英語時期,他們在長大后很可能達到高標準的英語口語水平,如果他們從8~10歲開始學習英語,他們的英語水平將達到英語口語標準水平。當孩子開始學習英語時,母語中心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控制方式,這時他們學習第二語言時,母語中心會很難接受。因此,兒童第二語言教育的潛力和發展是無限的。皮亞杰認為,學習是兒童發明的過程和發現,而且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孩子的單詞數量,而是為兒童建立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探索和積極學習知識[2]。在這一指導下,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啟蒙教育應該專注于學生啟蒙教育,填塞教學方法不適合兒童,沒有必要將英語知識強行灌輸給兒童。
英語教學通常被視為一門助于記憶的學科,傳統的英語教學通常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兒童學習一些外來詞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是學習主體,不利于兒童成長。在教學管理中,根據兒童的行為規范和標準,兒童的行為受到限制,兒童的教學缺乏注意和傾聽,這使得教學活動更加抽象、不直觀、機械,孩子缺乏學習興趣,教學過程缺乏興趣就會導致師生缺乏相互交流。
生態系統的原理就是接觸原理。孩子的英語啟蒙需要一種和諧的學習氣氛和處境。早在1840年李波在研究營養與植物生長的關系時發現了這一點,當植物所需的養分供應低于植物的最低需求時,這種養分會限制植物的生長,如果其他營養素供應充足,植物也不會生長,這個結果表明,營養缺乏是導致肥胖的限制因素。兒童英語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優化教學內容?在學前英語教育的生態環境中,幾乎所有的因素都可能成為制約因素。因此,探討兒童英語啟蒙教育的限制,我們應該將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視為兒童的自然增長和發展,并轉向雙語教育,進入兒童自身能力的改善,而不是一堆不斷重復記憶的知識,這是一個需要在兒童英語啟蒙領域中就應該得到改善的英語問題,當我們從生態角度看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啟示時,我們就可以找到各種科學解決方案。
生態教育是為學齡前兒童創造一個自然、輕松、開放、人性化的生態教育環境,以實施與孩子天性相適應的智能、自然、人文教育。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啟蒙不應僅限于某些教科書的范圍,還應選擇動畫、電影、童謠和舞蹈、故事、圖畫書、情景喜劇以及與兒童的生活和心理密切相關的內容,英語內容擺脫了枯燥的知識狀態,并朝著更豐富、更立體、更多環境、更多類型的生態方向發展,在太空、時間、語言、符號、行為規范、價值等中創造出教育生態環境,可以直接靠近兒童的行為和興趣,從而制作抽象的教學內容,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啟蒙教育。傳統的英語教育強調幼兒的被動驗收和機械記憶,而多英文啟示更加關注兒童自身能力的提高,這要求教師實現多元文化主義,當孩子們受到多樣化內容的刺激時,則可以自然而然地從自然發源地實現英語單詞的輸出。
例如考慮到兒童感知和思維能力的特點,我們應該根據教導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以第二語言教育兒童。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兒童的純粹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薄弱的,但兒童的特點是對周圍環境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功能通過情境教學來滲透兒童的知識,根據有趣的英語童話,并安排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或再現生活中的場景,安排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孩子們在表演的同時掌握英語。
同時,幼兒園教學中歌曲是語言的載體,幼兒園押韻的歌曲符合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節奏可以培養兒童的積極情緒。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園押韻,塑造兒童的健康和生動性質,促進兒童的健康和生動性能。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讓兒童學習唱英文歌曲,積極讓每個孩子參與,打造符合自我表達需求的活動,很多經典簡單的英文歌曲都是很好的教材,比如《ABC》《You are my sunshine》《Hello》《How do you do》《Happy Birthday》《Doremi》等,通過歌曲和童謠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練習英語發音,培養兒童的英語活躍的教學氛圍,娛樂性、音樂性教學都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形式。
教學管理員可以幫助大多數教師掌握計算機網絡的特定應用,以提高對兒童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能力。這是因為教師正在教學過程中間,使用最多的課件將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學校可以定期進行課件之作培訓并組織相關活動提高教師對利用信息技術的熱情。教育的實質不是創造東西,而是為了教育人們,生態教育將把人的生活作為教育的邏輯起點,順應生活的特點,不斷為生活的發展創造條件,促進生活的改善。傳統英語教學常忽視學生的感受,對生態英語的啟蒙需要教師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使教師啟蒙教育充滿生命力和活力,教學內容符合兒童成長規律,體現對生命的尊重,讓孩子的智慧綻放。在生態教育環境避免沉默教育的出現,要學會張揚個性,尊重孩子的錯誤,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了解不同孩子的學習速度,不要強迫孩子刻意背誦,這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方法,也是提高雙語能力的正確方法。
比如:教師在英語中教授身體部位和面部特征的名稱時,老師可以設計一個游戲,可以讓孩子說出需要掌握的英語單詞,學生可以通過聽英文來指出相應的身體部位,同時,學生必須大聲重復英語單詞,可以以團體小組競賽,并選擇獲勝的小組,而老師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贊美和獎品。在學習彩色英語單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彩色板,一組學生拿英語單詞板,另一組拿色板,能最先找到搭檔的那一組就算贏了。總之,在游戲中大量練習語言結構和語言技能,在實踐中反復運用,可以使孩子加深記憶,牢牢掌握知識。
父母必須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作為獨立的生命存在的,而不是作為任何人的附屬品或復制品。很多家長抱著不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心態,過分強調對孩子的教育。在英語啟蒙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應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多注重培養科學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們在陽光雨露中自然成長。父母應根據孩子的生活創造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共同學習,融合和共同的經驗,使孩子在和諧溫暖的環境中自然習得第二語言,促進良好人格的發展。
例如父母與孩子一起做一些簡單的英語游戲,與孩子一起唱英語兒歌、讀英語原版的圖書、看英語動畫片、討論故事等,不強迫孩子一個人學習,父母可以將學習技能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經常使用簡單的英語與孩子進行日常交流;同時,父母也可以使用TPR教學方法(即全球性響應系統響應教學),幫助兒童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也可以加入大量的肢體語言,加一些圖片音樂讓孩子們通過聆聽、觀察、播放所說的內容,加深記憶印象。
父母給孩子們自然的生活,教師給孩子們滋養生命的智慧,探查教育的人才培訓模式和教育評價是父母和教師渴望快速成功的方法,但過多的學習壓力會使學齡前兒童的英語啟蒙成為負擔,違反了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對兒童心理健康有許多不利影響,會給兒童健康生長帶來心理創傷。從目前調查來看,兒童英語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幼兒園通常缺乏從母語的角度理解英語啟蒙的能力,科學的啟蒙思想和修養是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需要從根本上擺脫學術英語啟蒙并將其轉化為有影響力的內部能力。
兒童的興趣是從混亂到差異、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簡而言之,為兒童的英語啟示創造生態環境,方法是擴大和滋潤教育環境,讓孩子們可以自由探索并獲得知識,為兒童創造豐富的語言和文化環境,并遵循兒童的規律,我們應該使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們對學習英語感興趣,等待兒童語言自然輸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