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鵬程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體育課程,有利于促使學生的體育素質以及身心健康均得到一定的保障,并且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體育事業得到了高速的發展。所以,作為未來將在社會中承擔重任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學生的身心素質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由此,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必須積極完善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之間的協調發展,以促使高職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數年以來我國體育教學普遍為思想方面的教學,但是經過教育改革,各個學科的教學模式均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體育教學工作自然也由既往的分散式轉向了當前的集中式,并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身心素質以及學科素養的培養,所以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自身、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據新課標內容積極調整教學形式,強化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發展需求的滿足。
在進行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應根據相應的培養方案逐步鍛煉,并逐漸實現教學目標,開展訓練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運動訓練雖然與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因為運動訓練的成績不僅為學生自身體育實力的體現,也是國家以及相關部門榮譽的象征,所以在開展訓練活動過程中,參賽單位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物質或政策對運動員進行激勵,由此,運動訓練逐漸發展成為職業,且其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質,也就導致訓練與體育的原本的精神及宗旨發生偏離,甚至有部分運動員僅為榮譽及獎勵參與訓練,導致訓練活動失去了體育原本的意義[1]。
表面上,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具有較為顯著的差異性,甚至還可能存在矛盾,但是在實質上,二者之間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一方面,開展運動訓練的前提是完善體育教學工作,只有體育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得到充分落實,學生才能更加專業、有效地參與到運動訓練當中;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體育教學也需要將運動訓練作為基礎,通過開展運動訓練,學生可以將理論與運動的實踐進行充分結合,從而深化其對各項理論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能夠進一步推動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從內容方面來看,體育教學以理論講解和實踐方法講解為主,但是運動訓練則主要以運動原理為基礎開展訓練活動。簡單來說,體育教學為綱領性文件,運動訓練則為文件具體敘述,二者在內容上雖存在較大差異,但其在宗旨上是統一的,所以運動訓練需要以體育教學為基礎,同時又能夠為體育教學提供新經驗、新方法等,可見二者在內容與實質方面具有較強的一致性。
不論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還是開展運動訓練活動,其均需要采取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進而強化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時也更加有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不斷發展。基于此,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二者之間的活動宗旨完全一致,正因為如此,二者之間的基本理念也處于一致的狀態,所以,不論是開展理論教學工作,還是開展實踐探索工作,其目的均在于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以及運動能力,并希望可以通過教學的模式,促使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二者之間能夠在內容方面起到互補作用,其中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體育素養提升以及基礎理論的鞏固,而運動訓練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以及提升學生的參賽能力。兩方面雖然具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均能夠起到彌補對方不足之處的作用。從應用價值方面來看,開展體育教學是提升學生體育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體育教學屬于學生對體育學科進行接觸的重要基礎,若學生未掌握良好的專業理論,則有可能導致其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出現受傷等不良情況,甚至對其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運動訓練則有利于切實提升學生的體育競技水平,同時能夠為觀眾呈現出更加精彩的比賽,并實現我國體育運動成績的進一步提升。
任何一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均需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對于高職體育學科來說,不僅需要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也需要開展運動訓練活動,并且如果不能夠接受參與競技比賽,開展體育教學以及運動訓練對于學生身心雙方面素質的提升,則可能難以得到落實。所以運動訓練活動對于高職院校體育學科的發展能夠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且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一種情況,“少部分學生運動技能較高,但學生在整體上呈現體質下降的情況,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職體育學科教學工作的落實受到影響”,因為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在于對技術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所以必然需要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就需要對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進行充分落實,并保障其得到協調發展[2]。
實現高職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之間的協調發展,重要前提則在于相應理念的構建,從總體上來看,對二者協調發展的理念進行構建,需要重視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學生群體方面,因為學生是參與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主體,所以應首先對其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幫助其意識到參與體育學習以及運動訓練的重要性,以強化學生對于體育學習和運動訓練的重視,并堅定其對體育精神進行傳承的精神和信念;第二,教師群體方面,教師是各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以及主導者,對于教學理念的科學設置,能夠對教學活動的方向、進程均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教師需要積極接納并充分理解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和相關思想理念。
自古以來,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職責,但是從實際上來看,高職院校之中尚存在體育教學專業水平不佳的情況,由此,需要積極強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師資隊伍建設,建設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點:第一,為當前在崗的教師提供參與培訓和進修的平臺和機會,鼓勵教師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以能夠更加科學地對教學工作進行落實,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第二,引進高級人才,要求人才具有較強的專業水平以及豐富的比賽經驗,能夠科學合理地將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進行有機結合,一般來說,國內外的專業人才以及退役的運動員為首選。
在對課程內容進行設置時,應首先將教學目標確定為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學習興趣以及整體健康水平,之后根據以下幾個方面對課程內容進行設置:第一,能夠對健康生活理念以及終身體育理念充分凸顯;第二,切實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除足球、籃球等常規體育項目之外,還可開設具有娛樂性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學生普遍喜愛的項目,例如瑜伽、攀巖、健美操、野外生存等;第三,對于高職院校教學需求密切關聯的課程,例如日后將進入服務行業的學生,則可針對其開展形體教學,對其形體禮儀等素質進行培養,能夠提升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在教學方法方面,應切實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確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建立起“生本教育”結構,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中存在的各項實際問題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進行充分了解,并將學生個人特點與體育項目進行充分結合,例如對于喜愛網絡游戲的學生,在開展足球教學時,教師即可借助有關于足球的游戲,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足球技巧。
在評價指標方面應摒棄既往應用的單一的成績記錄體制,而是應在體育技巧、態度、比賽以及進步程度等各個方面制定加分政策,并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等實際情況劃分考核層次,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以保障考核的公平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另外,因為體育屬于一項具有終身性特點的活動,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體育鍛煉,以充分吸收和彰顯體育精神,所以學校方面可以選擇為學生提供健身館或者是體育館,并采用刷卡簽到等方式,對運動至一定時長的學生予以加分獎勵。
校園中的文化氛圍能夠對學生及教師均產生重要影響,由此,在高職院校之中營造起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體育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更是能夠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競賽。另外,營造起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還能夠在學生協作的過程中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強化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和了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從而為校園建設提供有利基礎。而對于教師來說,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有利于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和提升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
對體育教學的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體育知識,并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二者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對于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掌握水平以及體育運動能力的提升,均可起到促進作用,在高職院校中應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協調發展理念,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改革體育課程的內容方法以及指標,同時營造更加具有體育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等各項措施,均有利于實現學生體育學科素養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并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