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騫玉
(湘潭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4)
為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在國家相關指導條例之下,事業單位必須重視人事統計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而在新形勢下更好地適應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實現由傳統到現代,由粗放到精細的全面升級,進而有效精簡機構、細化分工、明確責任,促使事業單位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更加順利、客觀、高效,更好維護政府形象,為人民和社會辦實事、辦好事,利用有限資源,發揮無限價值。
事業單位在制定計劃、認識政策、崗位調動等工作內容方面,皆需以人事統計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可以說,人事統計工作是事業單位制定考核標準、管理條例、員工守則的先決條件。同時,人事統計工作也可為相關部門提供詳實、充分的在編人員信息,有效提高事業單位整體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另外,亦可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根據人事統計的基本內容,預測趨勢,明確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發揮職能作用,維護事業穩定給予重要支持。但是,部分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缺乏認識,體制不足,對于相關理念的重要性了解較淺,難以附注實際,甚至有部分事業單位從管理層,就只把填寫資料、填寫報表,理解為全部人事統計工作。在此過程當中,更是缺少檢查、管理和存儲等后續工作安排,導致人事統計工作,避重就輕,流于形式[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躍性發展,各行各業為順應時代潮流,提高辦公效率與質量,皆已廣泛應用新形勢下的諸多互聯網系統功能和硬件設備,進而使日常辦公更具現代化體驗和綜合性實力。尤其是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更是可以極大降低工作難度、強度。但是,事業單位具有明顯公益性質,甚至需要自負盈虧,因此經費十分有限。俗話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費物質的匱乏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事業單位人事統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導致其普遍程度偏低。因此,目前現狀中,無紙化、電子化、自動化辦公水平尚不能全面普及事業單位,較多事業單位對于人事統計工作所涉及的相關內容仍需老老實實、兢兢業業,手動填寫。可想而知,手動填寫即便付出諸多時間、精力,其正確性、實效性依然較為低下,往往還會因個別數據的遺漏、錯誤,導致最終結果不盡人意,使大量勞力付諸東流,造成難以估量的浪費。同時,即便擁有較好信息系統和設備的事業單位,其工作人員在使用技能和操作方法上欠缺專業性,亦難真正勝任新形勢下人事統計工作[2]。
要想發揮事業單位全員工作實力,為人民和國家做出更多貢獻,則需使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統計更加匹配、連貫,更好地為各層級、各崗位工作的開展,掃清障礙,提供幫助,促使單位全員更具主動性、積極性。但是在目前現狀中,部分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和人事統計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不足,致使原本需要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兩項工作,出現各自為政,相互離散的不利現象。主要表現在,人事統計過程中,對于員工的學識學歷、愛好興趣、優勢特長,不能做到真實統計,從而在對人員的崗位安排和工作調度中存在極大盲目性、隨意性,最終人員與職能出現錯位,不能真正發揮自我價值與職能作用。另外,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制度不明,相關評價、考核難以量化工作人員具體表現,致使規章制度形同虛設,進而便會出現崗位調動、人事任免、晉級晉升、職場評定過程中,部分事業單位只能通過領導的獨斷專行,安排人員與崗位,嚴重缺乏客觀性、合理性,難以達到人盡其用的管理效果。
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飛速發展,經濟穩步提升,各行各業迎來新機遇、新挑戰。同時,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亦為各行各業注入新鮮活力與強勁動力。在這種新形勢之下,作為事業單位更需在人事統計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與時俱進,開辟創新,改變傳統觀念,創造全新辦法,強化崗位培訓,重視人事統計,使人事統計與人力資源管理在事業單位長效發展中可以發揮應有職能作用。同時,亦可使事業單位在新時期,快速完成發展目標,滿足社會建設需求。因此,需要積極探索發展方向,將事業單位人事統計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任何工作的改革與創新,皆需以人為中心,因此事業單位在新形勢下,只有做好人事統計工作,才可為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國政府更是在這項事業推進過程中,下發《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為事業單位在新形勢下,凝聚力量,服務社會提供了全新舉措、思路、戰略,推動事業單位邁進新進程。事業單位具有明顯特殊性,其內部人員編制復雜,單位種類繁多,要想進行徹底改革,面對盤根錯雜的人事關系,必須做好統計工作,才可在改革中保證一系列工作的健全、穩妥。同時,事業單位不僅包括公益部門,更包括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另外,由于事業單位在較大情況下,人員配置、結構組織存在欠缺,常常出現崗位重疊、職能交叉等現象。因此,人事統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加大力度貫徹落實,調整人員崗位,實現流動編制,隨之在分類改革時,可以及早將職能單位推向社會,明確分類不同擔當的事業單位。并且,可及時對改革過程中相關單位的事業編制、行政編制、參公編制等工作人員信息細化統計,為事業單位實現全面分類改革創造良好先決條件[3]。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事業單位人事統計工作質量和效益,便需在展開工作之前,行進工作之中,加強培訓,加強總結,進而使相關工作人員掌握更多理論基礎,可以有效應對實際工作中的多項突發事宜,妥善完成工作目標。在此過程中,為達到良好培訓效果,首先需要對當下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做好統籌調研,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將培訓內容安排得更加細致、更加詳實,幫助相關學習進修人員獲得新知識、真技能。其次,在培訓過程中,應該不斷補充內容,優化方法。這是因為統計工作分門別類、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尤其是數據,可謂海量,而要想確保統計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完整性,便需避免數據遺漏、錯誤,減少或杜絕因數據偏差影響整體結果的可能性。因此,統計人員在展開工作之前,必須接受系統化培訓,階段性考核,提高工作相關的數據分析能力、術語表達能力,以及職業道德修養,以更加積極自信的精神面貌赴崗就職,完成人事統計工作[4]。另外,為使培訓工作效果更加顯著,需要對受培人員展開考核與評定,有效激發工作人員的自主能動性,使其在培訓過程中通過自身努力可以取得更加優質的提升,同時也可為符合條件、表現優異、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員,搭建福利申請、級別晉升的平臺,有效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意識與使命感。
人力資源管理是事業單位實現全面革新的中堅力量。要想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作用,便需完善統計數據,提高統計數據質量。通過關懷與激勵,有效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發動全員力量,從源頭做起,確保數據準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實效性,尤其是一線崗位人員更應在數據統計這項關鍵任務中發揮先知先覺作用。同時,數據是基于日常工作所產生,具有極大變動性。因此,在統計過程中,應該加強動態化管理,有效提高統計效率與質量。另外,為保證人力資源管理,更加專業、科學,亦應將人事數據的關聯性作為重點環節,密切關注不同數據縱向與橫向之間的變化規律,使人力資源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在此過程中,可以應用新形勢下的大數據技術,使人事統計工作更具現代化信息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實現資源傳遞與信息共享。同時,對于基礎、瑣碎的工作更可在先進技術支撐下,實現自動化、電子化、數字化,解放工作人員勞動力,節約大量時間、精力、物資,更好的充實自己,提高水平,進而可以投身到更加復雜、繁瑣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解決更高難度的管理問題。此外,通過信息平臺也可實現相關范圍中各層級、各崗位的溝通與交流,使整體工作氛圍更加積極有序。同時,需要對績效考核加強力度,適當擴大考核范圍,將人事統計落實情況融入其中,作為獎勵員工、晉升級別、追究問責、崗位調度等重要人事管理的參考依據,使事業單位的一系列工作,皆可由人力資源管理穿針引線,貫穿始終,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全新組合[5]。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要想做好人事統計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首先必須從思想意識上提高重視,明確事業單位發展目標與前進方向。同時,需要以人為本,強化統計培訓,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思想覺悟,有效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進而使其可以更加積極、地投身到事業單位發展建設的新征途。另外,更需應用自動化、電子化、數字化技術,完善統計數據,將各部門工作,合理調整,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全新組合。本文上述內容,因時間和范圍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以期在后續深入探討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