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艷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習總書記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治理體系的“中樞”,是鄉村治理的政策執行者,基層黨組織的執行能力關系到鄉村治理活動的有序開展和有效落實。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積極投身于鄉村治理中,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各項工作的開展。但是,對標鄉村振興戰略中“治理有效”的新要求還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具體有以下幾個體現。一是部分村黨支部書記缺乏責任意識,沒有承擔起自身應有的責任去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嚴重影響了班子整體戰斗力,致使農村基層黨組織難以領導群眾開展工作。二是隨著改革開放深入發展,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大批量涌向大城市去謀求更多更好發展機遇,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村內黨員,以致一些村莊組織制度、組織生活及黨組織活動流于形式、不正常開展。三是一些村莊村干部組織動員力差、缺乏帶領村民致富的能力,致使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沒錢為群眾辦事服務,進而導致在群眾中威信不高。
一是當前農村普遍存在黨員隊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相對保守的現象,這就直接導致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和推動鄉村治理能力上的嚴重不足,造成村干部缺乏帶領群眾發展本村經濟的思路,找不出適應市場需求的致富門路;還有一些村干部缺乏組織協調能力,在分析處理村內社會矛盾時,無法找到一種和諧、便捷、有效的方法去化解村內的種種利益矛盾。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有所加強,但是,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力度不夠,且隨意性強,在針對性、實效性和系統性上與預期目標仍有差距。有的村子村支部書記、村支委班子成員、村普通黨員培訓頻率低,培訓內容千篇一律,培訓方法老套,培訓效果不佳。此外,培訓的師資、機制等都有待加強。
一是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治理認識膚淺、實踐薄弱。農村部分黨員對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治理融合認識不清楚、不到位,還有部分黨員干部雖然有一些了解,但不能將二者在實踐層面達到深度融合。二是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治理缺少作為、理解模糊。村里有些黨員雖然有推進鄉村治理的想法,但是目標、思路不清晰,缺乏規劃,效果一般。且大部分黨員都慣于忙自己的事,缺乏主動作為;還有小部分黨員對鄉村治理理解模糊,認為治理即管理,缺少服務意識,不能為村民提供及時、有效并且全面的管理與服務。三是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方式還比較落后,缺乏新模式。主要表現為部分黨員不能積極主動學習十九大以來的新觀點、新方法,對新理念、新要求理解不夠深入,難以將其貫徹到實際工作中,以致在治理工作中仍沿襲傳統工作思路與模式,無法準確分析與認識當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治理之間的聯系。
面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要搞好班子建設,建立一支能力強的隊伍,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鄉村要治理的好,就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是村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關鍵。因此,持續加強“領頭雁”工程建設,抓好村黨支部書記這個關鍵少數。鄉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支書。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的素質能力直接關系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質量和基層治理的成效。因此,在選人上首先要考察候選人的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情況,把那些黨性強、思想政治素質好、熱愛農村工作、有擔當、能奉獻、服務意識強、口碑好的人選拔到村支書崗位上來;還要考察候選人的工作能力,要把那些有發展思路和辦法,能帶動村民致富,政治理論水平高,組織協調能力強的人選拔到村支書崗位上來;建立一支靠得住、信得過、頂得上的黨員干部隊伍。二是要筑牢戰斗堡壘,樹立鮮明旗幟,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深入推進農村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要加強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陣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設,持續整頓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著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農村黨員素質的高低,關系到黨的建設水平和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
一是要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等形式來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各個方面的素質。首先是要對黨員干部增強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理想信念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力量源泉。針對他們的政治意識薄弱、價值觀念淡薄、責任意識缺失等問題,通過黨課下鄉、網上黨課以及市級單位、縣級單位、鎮村組織舉辦黨組織書記輪訓班等形式引導廣大黨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對農業農村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引導和增強他們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其次是對黨員干部進行普法教育。深化對法律和政治的研究,是農村黨員提高法治素質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落實黨章黨紀《憲法》《民法典》等內容,在鄉村治理中,加強黨員干部法治素養,提高農村黨員懂法用法的能力,模范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把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政治舉措轉化為自覺行動,改變農村法治觀念薄弱的現象。再次是對黨員干部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目前,農村黨員干部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帶頭致富思想意識落后,而且解決經濟發展能力不強。農村黨員干部要做帶頭人,就要首先提高農業科學技能,提高致富能力。政府涉農機構要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和管理技能,讓農村黨員干部掌握幾項實用的農業技術,有能力致富,有能力開辟道路致富,做科技發展的帶頭人。
二是要創新培訓形式。新時代,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以及人民群眾的網絡信息素養的提升,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可以引入新媒體、多媒體技術,將黨的思想、理論動態與最新的媒體技術融合起來,定期公布黨員學習清單,列出必修和選修內容,讓黨員干部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經常性學習,從而推進黨員干部素質提升。除了必要的線上學習、線下課堂集中培訓外,還可以采用一些靈活的教學形式,比如可以把課堂搬到農業生產現場,請專家到實地指導;可以采用巡回宣講、到革命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到現場參觀學習等形式對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等開展貼近農業情況的實地培訓;還可以探索開展黨員講座的新形式,鼓勵優秀農村基層干部講經驗體會、優秀黨員講先進事跡、致富能人講知識技能等,來激發黨員學習積極性。
一是要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治理意識,增強融合理念。增強政治理論學習,正確認識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治理的關系,黨員干部帶頭,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落實到鄉村治理中。上級黨組織要及時向基層黨組織輸送關于鄉村治理的最新理念和最新成果,必要時可成立學習班,專門為基層黨員做培訓、輔導,提高思想政治覺悟,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做到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治理的融合,進一步明確對鄉村治理的引領,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二是要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各類新媒體是信息化時代人們日常交流的基本方式,可以發揮網絡新媒體及大數據優勢,利用微信、抖音等及時公開各項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民意訴求平臺、群眾意見征求平臺等,確保在接受村民監督的同時與了解民意需求,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治理工作的開展。
結束語: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只有認真分析和掌握了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所存在的問題,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才能真正成為團結帶領農民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最終實現鄉村善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