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趁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天津 300467)
教學設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前奏,科學的教學設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更好地制定教學設計,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本節課知識點,成了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師的共同追求。小學數學教師要落實單元教學目標,合理制定單元教學設計,明確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合理設計小組合作教學方案,明確學生合作學習環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巧妙設計數學游戲,為數學教學設計增添趣味性和新穎度,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很多數學教師更注重解題能力培養,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課后練習題和考試題目講解上,對學生建模思想、數據分析和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不太重視。例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把重點放在了練習題講解和教學目標設計上,核心素養在教學設計中的體現并不是很明顯。
很多數學教師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和考點來設計教學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數學基礎,沒有對教學目標進行詳細分層,對師生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環節的設計也比較少。例如教師在計算教學中只是圍繞豎式計算、計算口訣等開展教學,忽略了引導學生自主總結計算規律,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
小學生好奇心重,更喜歡做游戲,但是很多數學教師在制定教學設計時卻忽略了這些因素。例如很多數學教師教學設計過分套用模板,只是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情感價值觀和課后作業設計進行探究,忽略了設計一些數學小游戲和小組合作任務,僵化的教學設計很難吸引學生,學生數學課“開小差”的現象比較常見。
數學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全面解讀,結合單元教學重點來設計教學設計,讓學生快速、準確掌握本單元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分數加減法”這一單元時,圍繞同分母加減法、異分母加減法,分數混合計算三大重點來制定教學設計,合理設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循序漸進掌握分數計算技巧。教師可以在第一課時講解基礎的同分母分數計算,引導學生結合整數加減計算法則進行推理,引導學生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分數化簡,查看最終計算結果是否可以約分,保證計算準確率。第二課時講解稍微難一點的異分母加減計算,教師要講解通分原則和技巧,講解最小公倍數概念,把乘法計算和分數計算銜接起來,培養學生異分母分數計算先通分再計算的意識,把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分數計算。教師在最后一個課時講解分數混合計算,結合整數混合計算法則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先觀察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可以讓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掌握分數計算技巧,提升計算教學質量。
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把詳細的小組合作任務和過程增加到教學設計中,真正落實新課改提出的“以生為本”理念。例如教師在教授克和千克這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小組合作活動,各個小組列舉生活常見的重量單位,列舉常見食物的重量,為同學們介紹如何換算和辨別重量單位。數學教師可以準備好電子秤、各種食物和生活用品,各個小組進行現場稱重,讓學生體驗1g,500g 和1kg 的差別,掌握克、千克和斤之間的換算。有的小組對常見的水果和玩具進行了稱重,有的組員負責稱重,有的組員負責記錄稱重數據,小組合作完成稱重和換算,一個蘋果大約重200g,一個乒乓球約重3g。有的小組分析了各個重量單位的換算,每個組員都搜集了家中一些超市稱重小票,結合這些稱重數據來進行換算,例如500g=1 斤,1000g=1kg,對課后練習題進行了分析。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組合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到數學知識探究中,提升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游戲是小學生的“心頭好”,數學教師要把游戲融入教學設計中,利用妙趣橫生的數學游戲來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授圖形運動這一單元時,利用網格圖設計了“貓捉老鼠”游戲,教師在網格圖隨機挑選一個位置來放置小老鼠頭像,學生需要幫助小貓通過移動來抓老鼠,每個小組要設計出最簡便的小貓運動軌跡,引導學生利用平移和軸對稱來解決這一問題。有的學生根據老鼠位置找出相應的對稱點,嘗試在網格圖中找到直線運動軌跡;有的小組則是嘗試運用上下平移來尋找老鼠,確定最少的移動路線;有的小組用左右平移來尋找老鼠,從眾多移動方案中找出移動步數最少的路線。教師可以安排各個小組講解自己的移動方案,鼓勵各個小組進行討論,找到貓捉老鼠的最佳移動方案,教師要對各個小組移動方案進行點評,結合小組方案講解平移、對稱和對稱軸等概念,讓學生掌握圖形運動相關知識點。這樣的數學游戲更能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興趣,也為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增添了趣味性,打造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教學設計,協調好數學教材、學生和課堂教學活動三者之間的關系,立足單元教學理念,合理制定單元教學設計,聚焦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培養,巧妙設計小組合作環節,引導學生自主驗證數學定律,圍繞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設計數學游戲,打造富有童趣,師生良性互動的數學課堂,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