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放(上海立達學院)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物品的機構或個人,將資源、物品的使用權在規定時間段內有償讓給他人,同時讓渡使用權者獲取回報,而分享者則以分享他人的閑置資源、物品創造價值。
作為近年來常常被提及的“共享經濟”這一概念,實則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提出。但由于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以及互聯網發展的不足,導致共享經濟并沒有很好地傳播開來。直到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互聯網全球化的發展,共享經濟也逐步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從出行乘坐出租車,轉變到選擇滴滴出行;從外出住酒店,轉變到體驗各地民宿;從去健身房鍛煉、請私教,轉變到去無人健身房、低價拼團教練;從購買充電寶,轉變到隨地掃碼即可使用充電寶……共享經濟已經影響到了出行、外賣、醫療、住宿、生產制作等多個領域。越來越多的人從主動嘗試共享經濟下的資源、物品,到現在每天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共享經濟。
我國作為全球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大國,2020年自行車行業總產量1.17億輛,較2019年同比增長15.3%。在眾多自行車品類劃分中,城市自行車指的是適用于在城市生活中使用的自行車。根據用戶對自行車的使用目的,城市自行車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生活代步類、休閑娛樂類以及運動鍛煉類。
相較于私人化的城市自行車,具有共享經濟屬性的“共享單車”于2016年起,逐步在我國興起。以摩拜(現變更為美團單車)、ofo(現已停止服務)、哈羅等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將傳統的政府公共服務型單車轉變為了市場導向型的單車共享經濟,是我國新型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在我國的共享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大共享單車服務商,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實現了自行車的無站點式管理,旨在解決城市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不便的問題。用戶通過手機掃描自行車上的二維碼,來開啟自行車車鎖,騎行結束后用戶再通過關閉自行車車鎖進行計費結算。通過此形式,打破了自行車長期個人所有但又不方便攜帶的問題,為城市居民換乘公共交通提供了便利。
但隨著城市交通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以及共享經濟下的共享汽車、共享電動車、共享單車的普及滲透,我國城市自行車的市場也逐步萎縮,人們對私有化自行車的需求也越來越低。同時伴隨著人們生活品質及消費觀念的變化,我國城市自行車的使用目的也從20世紀的載人、載物,向休閑、娛樂、健身、旅游、社交等方面轉變。
由于我國城市自行車使用需求發生了變化,同時又受共享經濟的沖擊,導致了我國城市自行車產業存在以下的不足:
縱觀自行車產業,當前我國的自行車生產企業眾多,但生產水平卻參差不齊,而且為了追逐眼前利益模仿抄襲現象嚴重,使得城市自行車的品種單一,不能滿足人們日益變化的使用需求。同時,又由于眾多自行車生產企業生產的城市自行車品種單一,造成了產品生產過剩的現象。各自行車企業又由此轉入了拼價格的惡性競爭中,整個產業的利潤都極低。
我國城市自行車的設計普遍缺乏創新性、科技性,設計生產出的城市自行車普遍屬于低端的外形模仿和抄襲,很少有自行車企業真正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在互聯網時代,掌握創新與科技是實現制造價值的關鍵,我國就此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呼吁我們的產業制造由“自造”向“智造”轉型。
造成我國城市自行車產業模仿抄襲,缺乏創新性、科技性的主要原因,是自主研發新品的成本較高,而且最終開發出的新品也很難確保良好的經濟效益。開發新品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城市自行車的設計階段、生產階段以及銷售階段。傳統的完整開發流程中,設計階段的周期長,對市場與用戶需求的反應速度遲緩;生產階段缺乏資源共享性,自行車企業多是閉門造車,沒有形成整個產業的生產合作平臺來減少生產階段的資源浪費;銷售階段多集中于商城、專賣店等形式,運輸、庫存給傳統的銷售形式帶來了極高的成本,沒有充分地利用互聯化信息平臺減少此過程的浪費。
在城市自行車的設計與生產階段,用戶的參與度都較低。在傳統開發流程中,用戶的參與主要集中在設計階段被動地參與到產品的設計調研及測試工作中,用戶的參與性沒有被深層次的發掘出來。而且,當前的生產階段更缺乏用戶的參與,時常出現生產過剩、產品積壓的現象,沒有實現多少用戶需求量生產多少產品的即時性生產形態。
當前我國自行車產業仍缺乏必要的行業規范,尤其是在城市自行車的附件系統開發生產中。在自行車整車領域,各國及各地區都有相關的出廠質量標準,但在城市自行車的附件系統產品開發生產中,我國當前還沒有統一的質量安全標準。當前市場中的附件系統產品盡管品種繁多,但產品質量普遍較低,缺乏安全性,更沒有質量優質的品牌出現。附件系統是城市自行車中擁有最大產品系的部分,具有很大的價值衍生空間,但當前的發展仍未被統一化、規范化。
基于上述城市自行車產業的不足以及城市自行車使用需求的變化,城市自行車呈現出以下四個發展需求: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商品的流通性加大,我們不出國門就可以購買到全球各地產品,消費者的選擇性更大了。以往面向廣大用戶群的大眾化產品逐漸在市場中失去了優勢,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已經將是否滿足自己個性化需求作為主要參考。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城市自行車的使用目的已經逐漸從交通工具延伸到了時尚休閑、運動鍛煉等方面,對城市自行車的個性化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注重用戶個性化需求和主張逐漸成為城市自行車發展的趨勢。
產生這種趨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大批量生產方式的影響。長久以來自行車的品種與樣式趨同,人們已經厭倦了統一標準、統一樣式的城市自行車了,新時代下人們注重自我生活的品質,強調個性的宣揚,希望在城市自行上可以有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希望自己的自行車是符合自我使用習慣獨一無二的;其次,傳統企業采用大規模生產方式造成了自行車滯銷的狀態,企業開始重新思考設計與生產形勢,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和主張被納入了自行車企業設計與生產的考慮因素之中,自行車企業為了重新贏得市場、獲得更多的用戶,改變了原有的設計與生產模式,產生了“個性化設計”的新型設計方式及個性化定制的生產模式,通過模塊化、通用接口等方法,為城市自行車的多樣化使用需求提供了可能。
以用戶為中心,同時注重用戶的獨立性需求,針對不同的產品期待進行專業的定制化設計,使公司或企業能生產出契合每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是提升公司競爭力、增加公司收入的關鍵,同時這也是城市自行車創新設計應遵循的方向。
在2021年5月的中國國際自行車展中,多款搭載了智能芯片的智能自行車齊齊亮相,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展出的智能自行車裝載有多種感應芯片,能獲取使用者騎行時的相關數據,感知使用者的體能。它還可進行智能處理,依據不同的道路情況實現儲存能量和釋放能量。自行車這種為人們熟知的產品,在物聯網、產品智能化的時代浪潮中,其發展進度絲毫不遜色于其他智能產品。事實上,智能自行車的概念早就被提出過,2014年時也被討論得沸沸揚揚,但現在它已經不再是停留于展板中的概念了,越來越多的智能自行車被生產出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自行車廠加入智能自行車制造的陣營中,極大地提高了智能自行車的發展速度。智能化是當下產品發展的共同趨勢,同樣是城市自行車發展的趨勢,也是一種新需求。
互聯網時代下,各種移動端應用迅猛發展,能記錄人行走步數、推斷人體健康狀況的各種應用方便著我們的生活,也將人們帶入了智能時代,人們越發的離不開手機和網絡智能。城市自行車作為一種適合城市環境使用的交通工具,已經由原始的代步用途逐漸延伸到了時尚休閑、運動鍛煉等方面。
在當下的城市自行車使用中,人們希望自行車能記錄我們的騎行距離與時間,希望自行車能記錄路程中的風景,能給我們一定的安全預警,可以為我們導航指路等。盡管對于部分自行車運動的愛好者或發燒友來說,智能自行車破壞了騎行體驗,但更多的城市自行車使用者對城市自行車的智能化需求越來越強烈。
城市自行車是適合在城市環境下使用的自行車,它可用于載物、短途郊游、休閑、鍛煉等。城市自行車的構造有別于公路、山地等自行車,它具有較高的靈活性,沒有規定死的結構要求,車的用途、車架類型、傳動形式以及附件產品都是在保證用戶使用舒適性的基礎上,依據用戶的使用需求而變化的。換言之,城市自行車可以具備公路、山地等自行車的騎行特性,但它又不等同于公路或山地自行車。
在實際生活中,城市自行車更注重使用的舒適性與功能性,我們常常看到人們騎著城市自行車去上下班(需要騎行快捷),去買菜(需要放置菜的空間),去運送桶裝水(需要裝水桶用的架子),去戶外野炊(需要帶各種野炊用具),去公園休閑(需要輕松、音樂、簡潔),去接送小孩(需要小孩的安全座椅),去運動鍛煉(需要獲取運動數據)等等。城市自行車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眾多的角色,有時還需要在眾多角色間來回切換,這也使得人們對城市自行車有了通用化的需求,希望城市自行車在設計中能考慮到不同使用情境下的使用情況,方便城市自行車在不同使用角色間的快速轉換,來延伸城市自行車的使用范圍,提高城市自行車的價值。通用化作為使用者對城市自行車的一種需求,同樣是當下城市自行車發展的一種態勢。
由于城市自行車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既有人用它去載貨,也有人用它去載人,還有人用它去運動鍛煉等,有時城市自行車還會在各種不同的用途中來回切換。這就要求城市自行車同時具備不同的功能與結構來滿足多樣的使用需求,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通過不同的自行車附件來實現功能的延展。
自行車附件系統作為城市自行車架構中最龐大的一個系統,擁有著最多的產品類別,同時還具有很大的延伸發展空間,可以更加根據需求的變遷,不斷地開發出新的產品來豐富附件系統。但是,當前我國自行車附件系統的產品發展缺乏統一性與規范性,附件產品沒有完整的安全監測標準,同時附件產品的生產主要集中于大量不知名的小廠,很多沒有經過任何安全、質量測試的附件產品流入市場,使得城市自行車附件或配件領域的產品普遍缺乏安全性。
另外,由于城市自行車的制造企業在自行車的設計初始階段就沒有考慮附件系統產品的延伸情況,沒有為附件系統的產品預留安裝空間,造成后期的附件產品僅僅通過松緊扣等形式固定。
基于上述情況,對城市自行車提出了系統化的發展需求。系統化需求:首先,要求城市自行車在設計開發之初就考慮到城市自行車的使用特點,設計多種使用情境下的附件產品供用戶選購安裝,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其次,要求城市自行車在設計生產時就預留一定的附件產品裝配空間,通過預設通用接口等形式,提供附件產品穩固的接口,為后續附件產品的持續創新提供系統化平臺。
從發展的角度看,我國城市自行車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因為競爭的加劇,以及共享經濟的沖擊,我國市場對城市自行車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本研究通過梳理“共享經濟”的發展,調研我國城市自行車使用者的變化以及產業的不足,提出了我國城市自行車未來發展的四個需求:個性化需求、智能化需求、通用化需求、系統化需求,為我國城市自行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