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蕾,賈廣武,于保明,馬位生
(1.徐州市沛縣林業技術指導站,江蘇 沛縣 221600;2.徐州市沛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江蘇 沛縣221600)
沛縣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地勢平坦,境內基本無山體,是典型的平原地區,總面積134900 hm2,林木覆蓋面積47.71萬畝,林木覆蓋率23.58%。楊樹由于生產速度快,8年左右就能成材,用途廣,經濟效益好,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區域分布廣泛、育苗容易、栽植成活率高、管護簡單等特點,深受群眾喜愛,也是沛縣的主導樹種,全縣楊樹面積高達40萬畝,占沛縣林木面積的83%以上,楊樹的成片造林、農田林網及村鎮植樹具有重要的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以及綠化美化環境等方面的生態功能。一方面保護了環境,另一方面也帶動了沛縣楊樹深加工產業的快速發展,沛縣現已形成年產值3.5億元,年消耗25萬m3木材原料的木材加工產業鏈,楊樹在林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為農戶帶了新收益。楊樹在促進農民增收,改善環境的同時也帶了楊絮污染問題。楊樹分雌雄兩種,飄絮的為雌性,4~5月份是楊樹蒴果(果實)的成熟期,果實開裂后,種子借助白絮在空中飄蕩,尋找合適的生長地點[1], 由于楊樹在進化中選擇以風力作為傳媒來繁衍,其種子非常小,以胡楊為例,其種子每千克數量高達210萬粒[2];其種子的自然繁衍幾率極小,只能以大量的種子換取少量的生存機會,如胡楊單株產種量平均高達1.5億粒[3]。每株雌楊樹都能產生大量飛絮。
近年來,每到春季,漫天飛絮隨風四處飄散,讓人不堪其擾,楊絮問題逐年增加,其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火災隱患,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人大和人代表多次提議,群眾多次反映,楊絮污染問題成為了一個眾所關注的問題,熱度多年不下。如何做到在不影響生態平衡、林業發展的情況下解決楊絮污染問題,使沛縣群眾享受到楊樹的益處同時免受楊絮之擾,成為關系沛縣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筆者作為林業站一線工作者,根據工作實際,對沛縣地區的楊絮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從多方面總結了楊絮治理的措施。
江蘇省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速生楊,2000年左右在國家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政策影響下,沛縣開展了大面積的人工造林。由于楊樹是當前造林主要樹種中生長最快的樹種,年胸徑生長量達2 cm以上,同時楊樹木材價格連續大幅上漲,當時楊樹畝產可高達2萬元,林業種植戶和農民出現了“栽楊樹發楊財”的心理趨勢,苗木便宜和高收益的對比促使本地掀起了楊樹栽植熱潮,營造了大面積人工純林,形成了楊樹遍地開花、南北一片楊的局面,造成楊樹面積大且雌株偏多。
沛縣在2000年前后大面積栽植的意楊69、意楊72和歐美107等速生楊已經進入成熟期,飛絮為雌性楊樹種子的衍生物,隨著楊樹進入生殖成熟期,種子隨著飛絮傳播,飛絮量明顯增多。
楊樹種植觀念深入人心,多年來大環境氛圍中造林種樹首選楊樹,同時其他樹種與楊樹比種苗貴,成活率低,種植技術沒有楊樹普及率高,雖然當年林業部門一直強調要多樹種混交造林,由于混交樹種一般生長較慢,木材收益較少,農民大都不愿意栽植。
由于楊樹林分布面積較大,更新需要過程,短時間內大規模采伐楊樹,新植幼樹樹體小,會造成整體防護功能突然下降,引起風沙再起,特別是大沙河沿線,多年防風治沙成果將毀于一旦。
引導農民在家前屋后、田間地頭植樹和個人造林中,也要更新理念,更新樹種,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綠化要與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4]有機結合的要求中推薦了64種木材珍貴、葉果多彩、效益較高的“三化”樹種。選擇樹種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自身不帶飄絮;②成長速度要快,只有快速成長才能快速修正楊樹砍伐給環境帶來的傷口;③要易成活易打理。可以優先選擇櫸樹、銀杏、薄殼山核桃、烏桕、欒樹、三角楓、黃連木、楸樹、樸樹、金絲垂柳、楓香、落羽杉等適合本縣栽植的十余種“三化”樹種,其次栽植鄉土樹種(刺槐、楝樹、速生榆、臭椿、國槐、泡桐、榆樹等),增加三化樹種、鄉土樹種的栽植數量,調整樹種結構,推動珍貴樹種進村入城行動,逐步解決楊樹飄絮的問題。
對沛縣區域內現有楊樹情況進行細致地識別調查,根據楊樹雌雄株進行分別標注,有絮楊根據種植年限進行分類登記,上圖精準標注形成完整的楊樹雌株數據庫,對于楊樹雄株簡單標注即可,對于尚未開花產絮的有絮楊,標記3年后再調查;對于已飄絮尚未成材的成熟林,結合實際情況制定3~5年更新采伐計劃;對于已成材楊樹林木,制定短期采伐更新計劃,結合農田綜合開發項目、水利疏浚工程、村莊復墾合并等重大工程加大對原有楊樹更新力度,全部更換樹種;樹齡15年左右的過熟有絮楊樹林,根據更新計劃,鼓勵申請采伐,在規定時間內林業部門對應采伐的有絮楊按照計劃積極主動推進進行采伐更新,通過加大對楊樹更新力度,逐年減少楊樹面積,種植其他鄉土樹種或楊樹雄株,營造多樹種的混交林,在不影響楊樹相關產業的同時從根本上減少楊絮的危害,保障人民正常生產生活不受楊絮影響。
利用電視臺、電臺廣播、村里大喇叭、短信、信群、宣傳欄、宣傳板等多種形式加大楊絮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讓農民充分了解到楊絮產生的原因和危害,提高對有絮楊的認識,對三化樹種和無絮楊的了解,普及相關樹種的栽植技術和相關經濟收益,從思想上改變農戶的觀念,解決農戶種植新品種、新樹木技術和經濟效益上的顧慮,從而減少有絮楊種植面積,提高農戶種植無絮楊和其他樹種的意愿,形成全民動手、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圍。
3.4.1 鼓勵種苗企業和農戶繁育無絮楊苗
積極引導國有苗圃、大型育苗基地育苗品種控制,造林綠化育苗以鄉土樹種、無絮楊為主,通過對相關企業進行政策引導,制定無絮楊苗木繁育相關補貼扶持方案,對繁育無絮楊種苗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良種補貼或是政策性扶持;促進無絮楊繁育市場的快速形成及壯大,楊樹育苗以雄株為主,從源頭上控制楊柳樹雌株出圃,減少有絮楊樹苗木在楊樹繁育量的占比,讓無絮楊品種在楊樹市場中成為主導品種,使有絮楊樹品種逐步退出市場,完成有絮楊全面更新換代。
3.4.2 鼓勵企業和農戶種植無絮楊
對于確要栽植楊樹的企業和農戶建議栽植無絮楊(如:中林2025楊、35 楊、NL3804 楊、NL3412 楊等雄株無性系),對于種植無絮楊成活率在85%以上的,可以適當地對苗木費進行補貼,從而提高企業與農戶種植無絮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4.3 政府重大工程綠化示范引導
制定綠化實施意見時明確要求在城鎮綠地、公園和新農村綠化等各項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嚴禁使用楊柳樹雌株,并通過科學配置樹種,營造多樹種、多品種、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模式,率先在國有、集體所有林木上先行更新改造示范,引導企業和農戶綠化造林中向多樣化、珍貴化、多彩化、經濟化轉變。
3.4.4 加強無絮楊技術學習培訓
新品種推廣離不開技術支持,栽培和管理措施是決定楊樹長勢的關鍵[6]。林業部門組織相關企業和農戶參加無絮楊技術培訓學習,提高無絮楊種植技術推廣普及;有條件時組織人員去無絮楊種植推廣地區學習參觀,通過實地考察,提高林木種植戶和企業的認識,實實在在的感受到無絮楊種植的可行性,提高林木種植戶和企業的信心。
(1)修枝。楊絮主要集中于樹冠的集花區,花枝數、果序數、楊絮量及種子量在冠層中的分布均表現為中部>上部>下部[6]。對于城市道路兩旁產絮的楊樹選擇在秋冬季樹木落葉后至來年春季發芽前通過截除樹冠中部和上部干支的辦法進行修枝,通過適當地修剪截干,減少開花枝干從而起到控制飛絮數量的作用。
(2)嫁接。通過給產絮的楊樹雌株嫁接雄株枝干,修剪去原有雌株枝干,從而減少產絮楊樹的數量,縮小楊樹雌株比例,調整優化林分結構。
改變楊樹飛絮產生的環境來抑制楊絮的產生傳播。空氣干燥,溫度高,風大都是楊樹飛絮的高發誘因,楊絮不同于柳絮無吸附力,這也是造成飛絮不容易沉降長期飛舞的原因之一。讓正在飛揚的楊絮淋雨,纖維收縮,重量增加而下降[7],人口密集區域和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附近,在飛絮產生集中時間段內在水里加無害黏合劑,每天用高壓水槍對楊樹進行噴灑,加速楊絮沉降使楊絮不再飄散,有條件的地區可加大灑水車的出動頻次,增加空氣中水分含量,減少楊絮傳播的可能性;在楊樹雌株較多地塊建設或者改造綠化隔離帶,改變局部的林木分布結構,增加對楊飛絮的吸附滯留能力。
楊樹占比太高,不能短時間大規模的采伐,對于現有飛絮楊樹可進行藥物干預,抑制飛絮產生。(1)注射抑花生長藥劑。對于城鎮人口聚居區的雌楊樹,楊樹飛絮后2個月內是楊樹的花芽分化期,在楊樹花芽分化前,在樹高1.3 m處利用打孔機垂直樹干基部每隔15 cm打4~8個孔,孔徑8~10 mm,將抑花生長劑抑花一號50倍稀釋(1 g藥劑+10 mL 95%酒精+40 mL水)后通過專業注射機加壓多次注射孔中,或是通過把主要成分赤霉酸的飛絮抑制劑藥瓶口向下與樹干成45°插入樹干上鉆孔處(離地2 m,防止行人誤拔)的方式注入楊樹樹體內[8],隨著楊樹蒸騰作用藥劑擴散到樹冠各個部位,使楊樹內部激素紊亂,抑制楊樹花芽產生促進葉芽生成,使楊樹雌株第二年不能開花結實,實現不飛絮的效果。(2)飛機噴藥防治。對于郊區大面積的楊樹林,可采用飛機噴藥防治的方法,飛機噴藥防治可以快速高效大面積地給楊樹進行噴灑花芽抑制藥劑,短時間內完成連片大面積林地的藥物干預。
楊絮治理是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引導,政策的扶持,釋放積極主動治理楊絮的信號和決心。當然楊絮治理時面臨的問題較多,比如治理成本,治理效果,治理時效等,只有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好更新規劃,提高人民的認識,更新種植觀念,利用新技術、新品種促進樹種多樣化,加強高校對接合作開展藥物防治,才能在不影響生態平衡的同時打贏楊絮治理的保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