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際茂,馬紫馨,劉 茹,萬發霜,周雪琴,董 超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4)
工業旅游是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所產生的工業與旅游交叉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它是以工業歷史遺跡、工業企業(包括工作場所、廠區環境、生產過程、生產場景、工人 、生活場景、企業管理方式和經驗、企業文化等)為旅游吸引物,通過組織人們參觀,讓游客了解工業生產與工業操作等工藝生產過程,融觀光、學習、參與、體驗 、娛樂、購物為一體,滿足游客 求知、求新、求奇、健康、審美等旅游需求,同時也是提高企業綜合效益的專項旅游活動[1]。
在旅游市場中,資源型城市以工業旅游資源為核心吸引物,所發展的工業旅游產品深受旅游者喜愛。六盤水市作為老牌的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六盤水的老工業遺址將有機會借助旅游的春風煥發生機,工業廠礦也可以發展研學旅游等工業旅游項目拓展經營范圍,承擔社會責任。雖然六盤水的工業旅游仍處于規劃與起步階段,只有個別工業遺址開發成為工業旅游景區和主題酒店,首鋼水鋼集團等部分工業企業應中小學的要求,探索性地開展了學生團體參觀活動。但六盤水的工業旅游前景不可小覷。本文旨在促進六盤水社會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為六盤水工業旅游的發展提供有效建議。
工業旅游是一種新型旅游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 60年代的歐洲,如法國的雷諾、標致、雪鐵龍三大汽車公司所屬 工廠當時就成為著名的工業旅游景點[2]。最初以游客參觀工業生產基地和生產線為旅游內容。而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旅游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才出的現,以長春第一汽車集團組建實業旅行社為標志。近年來,我國眾多企業將生產線公布于眾,吸引大量的游客進行考察及調研。如海爾集團,乳業巨頭伊利以及六盤水市水鋼生產集團的煤鋼生產線研學項目。在科學發展觀和產業融合理念的影響下,工業和旅游深度融合探索成功的案例眾多,工業旅游也已成為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的重要突破點。
六盤水作為一座新興轉型城市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基礎和工業遺址,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3]。雄厚的工業增加值為發展工業旅游創建良好的條件。而以三線精神為代表的六盤水三線博物館已成為貴州省工業旅游的典型代表。但六盤水市的工業旅游目前主要處于規劃和設計層面,急需落實并進入市場。隨著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六盤水市部分工業廠區將被閑置。為了避免資源浪費,同時煥發工業文明的新生機,可依托原有的工業基礎,在符合旅游資源安全開發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具有本地工業文化的旅游產品。如主題酒店、綜合旅游度假區等,以助力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為此建議六盤水市鼓勵工業與旅游跨行業相融合,聯動本地高校進行產教融合,以提高工業旅游建設的可行性與實施性
3.2.1 走訪信息分析
項目成員于2020年9~10月在六盤水對本地居民進行走訪調研并對所得到信息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對本地居民的走訪調研得知,本地居民對于六盤水是工業城市的知曉度較高,占比高達80%。說明六盤水建設的城市名片具有一定成效。但是在受訪群體中仍有一部分的青少年(占總調查人數8%)并不知曉六盤水是工業城市,反映出在青少年群體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同時在對接觸過工業旅游的群體進行數據分析發現以下情況:在旅游宣傳方面。除政府宣傳外,非政府渠道對于六盤水市的宣傳有待提高。就連工業城市這副牌子。也大多由政府宣傳引導,而工業旅游自身宣傳力度更是少之又少。景區自身宣傳和旅行社宣傳的總和在走訪調研中占比僅為26.78%,反映出六盤水市市場與行業間聯動性較弱,景區自身宣傳力度不足。
而對工業旅游資源進行走訪調查時發現,目前六盤水市對工業旅游已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對知道六盤水市是一座工業城市的居民所感興趣的工業旅游資源進行調查發現,除了本市其它相關旅游資源,首鋼生產線觀光受歡迎度位居第一占比達到27.98%,煤礦能源開采加工與火力基地,經濟開發區緊隨其后。從市場角度出發,旅游行業應為市場主動創造需要,應積極聯動工業部門發展工業旅游。
3.2.2 SWOT分析六盤水工業旅游
3.2.2.1 優勢(Strengths)
(1)政策優勢突出。自2012年頒布國發“2號文件”和國家深入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六盤水被列為資源富集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這一機遇為西部地區包括該市的旅游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貴州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支持六盤水市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為六盤水發展工業旅游提供了政策驅動[4]。
(2)交通和區位優勢明顯。六盤水市地處川滇黔桂四省結合部,與附近省份省會城市直線距離均不超過500 km。位于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規劃范圍內,同時六盤水已縣縣通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月照機場已開通直達北京和上海等10個城市的航線,交通通達度進一步完善。
(3)工業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六盤水市積極促進產業轉型,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旅游業具有一定規模,旅游創收效果明顯。2016年旅游收入已達到124億元。六盤水人文旅游資源豐富,可開發空間巨大。具有三線精神的雕塑與設計遍布城市街道,富有濃厚歷史氣息的三線建設博物館位于市中心,向游客和市民們訴說著“六盤水市幾十年來的風雨變遷和偉大成就”。而作為資源型城市的六盤水發展工業旅游想必是大勢所趨。富有三線精神的工業企業將成為有力的支撐點。
(4)氣候條件優越。作為我國唯一一座以氣候命名的城市,六盤水市空氣質量優良,適于旅游的天數300天以上,無霜期最長可在300 d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從氣候適宜度而言,六盤水具備了做大旅游產業的潛質。
3.2.2.2 劣勢(Weaknesses)
六盤水市近年來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原有的重化工企業不斷減少,但在轉型的過程中產生經濟陣痛,原本作為GDP貢獻的主力軍的煤炭工業的減少也使得六盤水市的發展受到限制。原有的旅游景區在日常管理維護中存在維護不及時和效果欠佳的問題,特別是淡季大部分景區閑置較多,整體的景區管理模式有待提高。目前就六盤水旅游業發展現狀來看,市政財政已投資眾多景區建設,難以調用大量資金支持工業旅游景區的建設與開發,使得工業旅游大多成了紙上的規劃設想,不能實現旅游經濟創收與振興老工業。近年來,在六盤水甚至貴州省內近年來的旅游發展方向大多為民族特色旅游和康養保健旅游,而工業旅游出現作為一個新的旅游方向,在占據市場份額時較為吃力。通過問卷數據可知,旅行社在與工業廠礦和企業的聯系處于規劃起步階段,在開發工業旅游產品和宣傳方面成效甚微。在工業旅游資源宣傳方面工業廠礦急需提高知名度,對于本地居民宣傳力度低,急需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在宣傳領域和知名度的提升。
3.2.2.3 機會(Opportunities)
隨著全域旅游興起和旅游消費扶貧的持續發力,旅游的范圍不斷擴大。近年來,中小學的研學旅游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而研學旅游對于工業遺址旅游來說是一個機遇,特別是資源型城市,擁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人文精神底蘊,同時原有的工業遺址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教育活動。六盤水市的工業遺址和工業文化中擁有極其濃厚的三線建設精神,對于研學旅游具有極高的價值。不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人文教育角度,建于六盤水市的貴州省三線建設博物館便是一個鮮明的代表。六盤水學校眾多,旅游部門可同教育部門協商合作在當前階段積極發展以工業遺址和工業元素為主的研學旅游活動,不但可以實現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和振興工業遺址同時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的日常教育和弘揚三線精神。利用原有的工業遺址場地改造進而開發建成新興體驗項目,滿足市場空缺。特別是近年來游客的旅游心理逐漸由3S轉為3N(陽光、沙灘、海水)轉為(自然、懷舊、回歸)[5]。
這正為工業旅游的發展和促進六盤水這座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提供了機遇。在回收的問卷中發現首鋼生產線觀光受歡迎度位居第一 ,并已應中小學的要求開展過學生團體的參觀活動且效果良好。并且該市高校中六盤水師范學院已有數屆旅游專業的畢業生,且學校本專業的教學與人才培養能力也不斷提升,同時原有老牌采礦類專業人才濟濟。對于工業與旅游業的跨界合作不僅能有效提供技術支持,還能為轉型發展后的工業旅游提供高質量的旅游人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的六盤水師范學院也正利用高校資源積極與各行各業進行產教融合,助力地方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
3.2.2.4 威脅(Threats)
(1)內部威脅方面,工業遺址旅游作為旅游業的發展的方向在內部威脅方面會受到來自其他旅游方向的威脅。貴州省旅游發展主打少數民族風情旅游以至于民族旅游烙印過深,不利于工業遺址旅游的發展。從旅游產品角度出發,原有的少數民族旅游憑借多民族特色與民族文化的融合產生了不計其數的民族旅游紀念品和旅游外銷品,而工業旅游的衍生產品和旅游外銷品將面臨同行不同領域的威脅。
(2)外部威脅方面,六盤水市地處云貴交界,北靠川渝,從地理區位和經濟影響力方面,成都和重慶的工業基地雄厚工業基礎更加完善經濟實力更強對六盤水工業遺址旅游發展會產生同質性威脅。為此六盤水工業遺址旅游的開發應搶占先機積極發展并爭取形成較為完善的運作體系,運用本土資源特色以煤炭資源等其他能源類工業基地為發展特色形成地方特色品牌效應。
根據問卷調查與實地走訪并結合SWOT分析法對六盤水工業旅游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以下問題。①在對是否知道六盤水市是一座工業城市的調查中發現了22歲以下的年輕人仍有一部分不知道六盤水是工業城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業精神與三線精神在青年人群體中的普及缺少也較為客觀反映出振興工業文化與其特有元素文化的必要性。②根據市場問卷反映情況。六盤水市的工業旅游開發具有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同時這些市場需求與本地所能提供的工業旅游資源契合度較高,具有現實的開發意義,特別是富有本地工業元素與三線精神的歷史工業園區。但現有的工業旅游開發水平不能滿足市場需求。③六盤水市旅游業和工業在跨行業領域的合作成效甚微,行業之間的壁壘較高且缺少高質量與高水平的旅游資源。同時根據調查顯示,六盤水工業旅游具有一定規模的市場有較高的開發價值,處于一個需求但是供給缺失的狀態為此六盤水市應積極調動旅游行業與工業協同發展,打造屬于本市的獨有的特色旅游景點,注重生態可持續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宣傳力度以吸引游客,打造高品質旅游助力六盤水市高質量經濟轉型與發展[6~8]。
根據六盤水工業旅游的swot分析,我們要盡最大的能力發揮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好政策紅利,聯動內外部環境,推動六盤水市工業旅游的發展,助力六盤水市高質量的經濟轉型。六盤水工業旅游開發的對策建議如下。
(1)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企業主體運營作用。將適宜的工業遺址和閑置廠礦進行改造升級,發展工業旅游項目,并積極向社會進行公開招標,鼓勵企業跨行業合作加強行業間的聯絡。堅持需求為導向原則,對工業旅游資源進行資源改造與資源重組以提高工業旅游資源水平,為六盤水市工業旅游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互動交流學習。積極與其他區域中已開展工業旅游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同行進行學習交流,積極吸取國內外工業旅游優秀成果及經驗,并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工業企業適當地開展觀光游覽項目,為工業旅游注入動力。
(3)行業聯動發展。在工業旅游(遺址)建設初期,積極與教育部門協商,以青少年研學科普作為工業旅游前期的發展方式。在提高工業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創收的同時達到科普教育的社會作用。
(4)協調規劃與科學發展。鼓勵旅游企業積極將工業旅游與原有的自然景觀旅游協調發展,規劃旅游精品路線產品。大力實施人才引進,并鼓勵產教融合,積極與高校對接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和先進理念指導工業旅游發展,同時對高校施以就業拉動政策,吸引高質量就業人才。
(5)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相關標準,科學引導企業加強對于工業旅游基礎設施以及觀光條件等硬件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促進工業旅游規范化標準化。助力六盤水市工業旅游科學發展,在發展的同時拓寬思路,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把創收、科普教育、文化遺產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等納入到發展的綜合目標中來,因地制宜從六盤水工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開發相應的工業旅游產品,進而使工業旅游真正成為六盤水旅游市場的新高地。
在旅游市場提質保量的轉型發展時期,六盤水旅游應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充分運用好各類旅游資源,努力打造貴州旅游的新高度。提高游客旅游滿意度和增加旅游經濟收入,助力脫貧攻堅。以工業旅游作為發展突破點開拓新的旅游發展方向,豐富旅游體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