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愛麗(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時下熱門的專業幾乎是所有財經類高職院校開設的首選,甚至一些工科的高職院校也在近幾年進行了增設,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進入了全民時代。但在人才培養火爆的背后我們卻發現不同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在質量上存在著巨大差距,有的學院學生未畢業就被“搶購”一空,而有的學院則出現畢業生工作難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差距,而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則是專業建設水平的差異。
我院電子商務專業自1999 年開設,從最初的一個班發展到現在平均每屆3-5 個班,經過了一個不斷摸索→創新發展→全面開花的階段。
主要摸索電子商務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方案的設計與調整,最終確定了“大專業小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把統一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修改為“網絡營銷方向”和“商務技術方向”,使得電子商務專業有了清晰的人才培養定位,為整個專業建設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主要是創新專業發展思路、夯實專業建設舉措。確立了“加大校企合作、促進產業融合;借力出力,形成合力”專業發展方針,分別與多家企業、產業園建立合作關系,分別引進企業課程、企業專家和企業進駐學校、走入課堂,同時積極宣傳,向相關企業提供社會服務,最終形成合力。如與淘寶大學合作開展專業綜合實訓,植入《網店運營專才》(現已升級為《電子商務運營專才》)課程、與英特泰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設“創業孵化特色班”、與合肥市國泰安教育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外包服務等,除此之外,電子商務協會定期開展的講座、沙龍、比賽等活動也大大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提升了專業技能。
在此階段,我院電子商務專業在原有一些成果的基礎上又獲批了“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項目,在此項目的推動下,不僅繼續加大與企業合作的力度和寬度,而且在技能大賽、創業、科研項目等方面開展了全面建設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引入“上海曉莊信息有限公司”,成立“曉莊電商學院”,推行學徒制。加深與安徽省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安徽貴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安徽知名電商產業園和企業的合作,設立“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教師工作站”。積極參加電子商務相關技能比賽,在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技能大賽中榮獲省賽一等獎三次、國賽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一次,并連續六年承辦了安徽省的比賽;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賽金獎兩次,國賽銅獎一次,學生創業熱情也被點燃,平均每個班有4-6 人創業成功,有的甚至成立了公司,年銷售額已超700 萬元,如向右圍商貿有限公司、合肥悅聽商貿有限公司等。圍繞著專業建設的教師的科研、教研項目也紛紛獲批和建設,如省級特色專業、央財實訓基地、省級實訓示范中心、中華供銷總社重點建設專業、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等,并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以及部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5年獲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點建設專業。近期又和安徽財經大學合作設立了“專升本本科班”。
從事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多年,體會還是很深刻的,自我感覺有一些做法還是很有成效,也是專業建設必須要做的地方,現總結出來希望對兄弟院校有所啟發和幫助。
我院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從一開始就定位為主要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也就是就業,而創業是作為特色進行培養,這一點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即便是在電商創業非常火熱的情況下也不能放棄就業這個主導。因為創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的需求,況且創業成功率也不是100%,但創業作為一個特色培養完全必要,因為畢竟學生中有想創業的同學。而針對這部分有創業欲望和熱情的同學進行單獨幫扶能夠有效提高創業成功率,同時即便有些創業的同學最終沒有成功,但由于創業是在就業基礎上技能的再提高,所以依然不影響他們就業,反而往往是參與過創業的同學就業能力比其它同學要高。
專業建設只是依靠校內老師埋頭苦干肯定不行,它必需要依靠企業這個外來的力量。因為企業的人員是實戰家,他們可能理論上稍微欠缺一點,但他們知道社會需要什么人才,知道每個崗位怎么去做,正好彌補了校內老師的不足,同時企業提供的實訓、創業等資源也是對學校有益的補充。但和什么樣的企業合作、以什么形式合作就是需要下功夫的事情了。應該說隨著最近幾年電商行業發展的火爆,企業在與學校合作時還是很有積極性的,但企業畢竟是企業,他們在合作時不可能一切都圍繞著學校轉,大部分的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目的就是“要人”,希望從學校能招到一些合適的人,又或者是在旺季時能從學校臨時招一些人幫忙,當然也有極少數企業希望借助于學校提升品牌文化形象。所以要想讓企業在專業建設上進行投入還是需要學校進行溝通的。我們通過多年的積淀,在對相關企業進行篩選的基礎上,已與數十家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合作形式也呈現多樣化。如有的企業比較忙,可以安排相關人員偶爾來校做個講座;有的企業人手比較充足,可以安排來校上一些專業實訓課;而有些企業人手充足又有強烈的合作意愿,可以引企進校,成立特色班,如我院的電子商務學徒制及創業孵化班都是企業人員進駐學校,全程指導或上課。因此校企合作時我們應該綜合考慮校企的具體情況,開展多樣化的合作形式。
在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很重要,因為高職院校就是要培養高技能的人才,而技能的培養必須借助于實踐來達成。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就要建立起完善的立體化教學體系,然后逐一認真落實,方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我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體系主要包括課程實訓、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創業或創業嘗試。課程實訓要求每門專業核心課都要有專門的實訓項目和任務并在課堂上實現,一般在機房里完成;專業綜合實訓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學期,每班一個月,校企提前共同制定實訓計劃和內容,由企業來校授課或指導,中間穿插企業參觀和專家講座等;頂崗實習是學生直接到企業實戰,一般我們會在頂崗實習前舉辦專門的招聘會,邀請企業到校選拔人才,而后企業會進行入職培訓和上崗;創業或創業嘗試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來講也是一種很好地實踐形式,一是電商很容易創業,二是有部分學生有創業熱情和欲望,三是創業本身就是對專業技能的運用,有的同學甚至由此走上創業成功之路。當然實踐教學不僅要有完整的體系,同時學校在軟硬件上還需為立體化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必備的條件,如實訓室、合作的企業等。
專業建設的事情非常多,一個學生專業社團幫助很大。我院電子商務協會成立于2010 年11 月11 日,本著學生主導、老師指導的方針,從最初的幾十人已發展到每屆200 多人,從過去只有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參加發展到現在橫跨營銷、物流、計算機、藝術設計等專業,所在的事情也由最初的組織學生開個講座發展到目前的開設講座、技能比賽訓練、創業、招聘會、特色課堂等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可以說專業建設的方方面面都有電子商務協會同學的身影。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二是加深了同學們對專業建設的認知和參與度,三是把教師從很多繁雜的事情中解放了出來。
我院電子商務專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遺憾。分析如下。
雖然我們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就業,創業只是專業建設的特色,但整體來看創業的同學依然太少,尤其是創業成功的同學更是少之又少,一般創業的同學在畢業前每班在10 人左右,而畢業后平均每個班大約為2 個人,為4%。這樣的比例與電子商務行業大潮極不相稱。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學生的創業積極性與熱情不夠、校園創業環境與條件跟不上、創業所需師資力量欠缺等。
我院電子商務專業雖然已有比較穩定的合作企業數十家,但對于一個每屆都有3-5 個班的學生來說數量依然偏少,另外基于地域的原因,合肥甚或安徽真正有實力的電子商務企業還不多,在這為數不多的企業中,真正走進校園,融入到電子商務專業建設中的企業則更少,很多企業對校企合作缺乏積極性,認為校企合作對企業來講幫助不大,所以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我院真正從事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專任老師7 人,這在數量上遠遠不夠,導致每個學期單純教學任務都難以完成,只好大量外聘老師,而外聘老師很難聘到非常好的老師,有時出于教學的需要不得不聘請在校的研究生,由此導致最基礎的教學質量很難保證。另外這7 位專任老師的教學任務已是很重,也很難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專業建設中。企業兼職教師在時間上很難保證。
我院電子商務專業雖然也有了專用的實訓室,但面積在100㎡左右,僅僅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訓練就要這么大的場地,其它如創業活動的開展等則只好借地打游擊,而碰到學生進行專業綜合實訓時這個問題則更顯突出。有一些實訓設備還跟不上,采購的軟件還不夠用。
在各專業都大力提倡學徒制培養的今天,我院電子商務專業還有一定的欠缺,主要原因出在企業在合作時積極性不高。因為按照學徒制培養的要求特別是“生即招工”來做的話,把學生全部放入企業,企業要給學生發工資要買社保。而企業的崗位一般要進行培訓和培養,這些對企業來講都增加了成本、帶來了麻煩,尤其是實習的學生都是短期的,對企業來講更不合算。另外國家雖然在大力推動學徒制,但對企業的補貼還不能及時到位,申請起來也較麻煩,補貼金額對企業也沒有誘惑力。
針對以上問題,學院已引起重視并在著手解決,如擴大宣傳鼓勵創業,以創業的業績代替相應課程的成績,深入企業探尋深入合作切入點,高薪引進人才特別是能工巧匠,另提供400 平方米的實訓室,提供足量資金采購相應軟件和設備,引企進校或送學生上門加大學徒制培養力度,等等。通過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院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水平將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