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達爾·木拉提(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職業技術學院)
加強校企合作可以增加對企業需求及行業特點的了解。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展開多方合作,加強協同機制的完善和創新,希望可以以此明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并促進實訓基地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同時,構建專業人才培養及校外實訓基地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建設不僅復雜而艱巨,而且也對消除校企合作壁壘具有重要影響。
建立協同發展機制可以整合現有教育資源,促進高職教育的不斷優化和完善。同時,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也能理順校企間的關系,豐富現有的教學體系和教學理論,促進教學結構的完善及優化。校企協同發展不僅可以加強對時代特點的了解,也能加強對社會需求的考量,從而促進高職院校不斷發展與進步。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的多方協作可以為實訓基地建設發展保駕護航,促進傳統教育的創新和改革。這對素質教育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也使得素質教育發展的思路不斷拓展和創新。
教育部曾要求:“以機制體制改革引領協同創新,以協同創新引領高等學校創新能力全面提升。”[1]這種協同創新使得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不斷重視。同時,高職院校加強協同機制發展,也能為行業進步和企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在積極建立協同機制,希望可以以此改變傳統合作效率低下、分散的狀況。促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也能為高職院校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并且,這種多方聯動建設的協同機制,也使得高職教育及會計行業在不斷改革過程中創新發展。
首先,相關實訓基地建設要遵守行業及企業用人需求,這樣才能根據人才發展需要,遵守相關的系統性原則,并促進實訓基地的創新性及合理性;其次,實訓基地必須遵守實用性原則。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案和培訓策略。同時,教學過程中也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宗旨,加強對教學實用性的綜合考量。這樣才能使相關教學符合行業發展需求及企業發展需要。建設實訓基地的相關硬件,要充分為軟件服務,也要具有一定的培養目標及培養標準,這樣才能促進系統性工程的早日建立和完善。
所謂仿真性原則,是指實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要與真實工作崗位一致。不僅要求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一致,甚至還要具有一定創新性,這樣才能增加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可以在日后工作崗位中不斷發展和進步。同時,學生在全真模擬崗位平臺上進行實踐訓練,也能增加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從而使自身實踐能力及技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謂開放性原則是指相關實習平臺不僅要向學生開放,也要面向社會和企業及行業開放,這樣才能促進多方和諧互動,為協同機制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加強對互動反饋的關注,通過關注及時調整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從而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所謂前瞻性是指相關使訓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必須保持時代前沿地位。例如,可以在相關實訓基地建立過程中增加對大數據系統的運用,大數據系統不僅能通過分析促進實訓基地分配的合理化,也能適當增加現代化設備,從而使學生可以掌握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這樣學生才能在日后展開會計工作過程中,合理利用相關信息化工具及平臺。而所謂多功能,是指實訓基地不僅要包含一定的教育功能,也要具有一定的服務功能及研發功能,這樣才能在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基礎上,促進行業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可以在實訓基地中加強對學生的全方位考核,并且,可以通過建立1 比1 的仿真環境,加強對學生就業導向的引導,例如,可以建立仿真的銀行業務辦理、財務管理、數據核算等流程,引導學生全方位成長。
可以通過多方共贏,使多方共同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協同機制發展保駕護航。首先,政府財政部門對高職學校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相對較少,而高職院校目前的學生綜合素養明顯參差不齊,這些都是導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實務性不強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應不斷加強對宏觀方面的把控。不僅要適當增加對高職教育的關注,也要為校企協同合作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這樣才能促進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其次,學校也要加強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并不斷為校企合作提供一系列實踐性人才,這樣才能促進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提升;再次,企業也要加強對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視,希望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提升企業形象,并為企業發展選拔人才;最后,會計行業要加強對企業利益的綜合考量,希望可以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建立完善的協同機制,并為會計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協同機制過程中,需要從不同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這樣才能促進管理機制的有效創新和完善。首先,政府需要在宏觀層面加強對相關保障機制的建立,也可以通過成立相關領導小組,加強對校企合作的監督,從而為人才提供較為優質的培養模式;其次,會計行業也要及時響應政府號召,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指導,從而促進基地建設的合理化和科學化。例如,行業協會可以加強與高職院校的溝通,通過定期展開全體會議,加強對協同機制建設的研討,從而及時調整其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協同機制管理創新;最后,高職院校也要加強對會計行業協會及企業的重視,不僅可以在學校成立相關合作辦公室,也要通過互動共同開發相關職業素養教育要求和標準,從而使人才培養可以更上一臺階。
可以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引進,從而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這種互聘共培模式更有利于協同機制發展。首先,高職院校可以引進企業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這些人才一直在企業第一線工作,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對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可以邀請企業相關人才定期到學校進行講課,從而使會計相關人才可以加強對企業需求的了解。并且,可以建立相應的教師資源庫,對教師的教學狀況進行及時監督,從而保障引進人才的教育素養;其次,高職院校可以邀請一些會計行業精尖人才,并為協同機制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學校和企業要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深入合作。例如,可以引導教師到企業第一線進行會計相關的實踐培訓,也可以引導企業的人才加強與會計專業教師溝通,這樣更有利于形成聯合培養模式,從而促進人才培養的發展與創新。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協同機制需要人才的支持。因此,必須共同加強對教師團隊的培養,這樣才能為協同機制發展奠定人才基礎。首先,高職院校可以與會計行業及企業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在課程教材編寫過程中也要充分參考各方的意見;其次,建設相關人才校外實訓基地時,也要加強建設教師培訓體系。例如,可以引導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訓練,也可以通過行業培養不斷更新教師理論知識和教育能力,從而使教師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再次,教師要加強對相關會計課題的研究,不僅要參與到相關研究課題中,也要參與到企業管理更新和改革中,這樣才能根據企業發展需要,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最后,各方也要加強對教師的綜合考核,這樣教師才能加強自我發展意識,不斷進行自我提升。例如,會計行業協會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資質考核;企業也要對教師在企業的工作情況進行具體了解;高職院校也要為教師提供一定的晉升機會,從而使教師具有前進的動力與熱情。
通過建設協同機制可以發現,人才培養與校外實踐基地的融合可以促進會計行業理念革新、會計行業優化、會計行業創新改革,這也在一定程度說明教育優化,不僅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不斷在發展過程中創新和改革,這樣才能使多方在教育過程中充分互補,從而體現我國以人為本的基本治國方針。同時,學校和企業在不同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中共同合作,促進教學資源的更新和完善,這有利于會計行業更新,也能有效提升會計專業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